北京雀斑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7/8598817.html

今年5月21日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将在崇明举办

本周(4月9日)

崇明海棠文化节

将在崇明三星镇海棠苑开幕

这既是花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三星镇拓展海棠产业的重要契机↓

三星镇位于崇明岛西部,总面积68.17平方公里,是远近闻名的海棠小镇、苦草之乡。近年来,三星镇大力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掀开一幅幅充满活力的改革画卷。三星镇近年来好消息不断。全市第一家民营资本与集体经济合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运营、全区首家田园综合体落地、崇明区首届“乡村振兴·草帽论坛”举办、全国第三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启动……

展望“十四五”,三星镇将聚焦“一花、一草、一湖”,由点到面打破产业发展瓶颈。请看↓

做强“花”业态

好风景和好经济“双翼齐飞”

今年5月21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将在崇明举办。三星镇主动融入花博布局,推动好风景与好经济“双翼齐飞”。

4月9日,崇明海棠文化节将在三星镇海棠苑开幕,这既是花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星拓展海棠产业的重要契机。

在全镇生态廊道建设基础上,三星镇按照一轴两核心整体规划,形成全域余亩海棠观光旅游大格局,统筹推进集旅游、休闲、会展为一体的4大生态观光基地——海棠花溪、海棠主题园、海棠左岸、棠上人家,初步形成海棠花观赏型区域的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影响力最广的海棠花观赏地。

在10万多株60多个品种的海棠里,尤以“四品”为最,即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和西府海棠。三星镇着力打造23亩海棠盆景园、苗木基地及海棠工坊,延长海棠观赏时段,实现“赏花赏果赏造型”的全年宜游目标,推动海棠展销、艺术栽培、手工教育、文化传承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海棠果酒、海棠果脯、文创产品研发,进一步拓展海棠花卉产业链。

好风景、好经济的最终目标自然是以花富民。三星镇在重点区域加大民宿规划和建设,发动老百姓种花养花,形成庭院特色海棠小品,增加村民收入。

三星镇人民政府镇长陆华有感而发道,赏海棠花、品海棠酒,在漫天春光里,放飞心情、沉醉自然。

做强“草”业态

产学研融合擦亮“金字招牌”

崇明苦草,房前屋后皆有种植,是稀有的崇明特产,已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

上海中医药大学调研发现,崇明苦草兼具药用价值及保健作用。日前,崇明苦草已正式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星镇计划把苦草的地方优势、功能优势、市场优势充分放大,推动苦草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的发展。

做大苦草生产规模。以新安村、平安村为核心区域,以玉海棠科技园区为运营平台,采取订单农业的生产方式,形成规模化的苦草产业基地。目前,全镇试点种植苦草近亩,预估活体产量可达30万斤。

同时,积极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加强合作对接与科技研发,推进苦草成分溯源,以产学研融合发展做大苦草“金字招牌”。建立中试车间,加强系列产品研发。

此外,三星镇注重产业延伸,建立苦草养生体验馆,以苦草采摘、体验为带动的体验型休闲型产业落地发展,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基地。

做强“湖”业态

形成田园型生态湿地公园

在三星镇的核心区,原来废弃的鱼塘正逐渐焕发出新的容颜,它有一个新的名字“海棠湖”。三星镇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计划推广“江海21号”大闸蟹养殖,打造海棠湖农旅实验区。

“江海21号”是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带领的团队,在上海市农委等单位支持下,历时十余年精心选育的新品种。

除了大闸蟹养殖,三星镇以海棠湖为核心,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生态休闲观光园区,形成集“游养娱”为一体田园型生态湿地公园。

“以后,在海棠湖,春天赏花,夏天玩水,秋天观景,冬日看雪。尤其孩子们在水里玩泥巴、抓螃蟹,多惬意,仿若回到了无拘无束的少儿时光!”三星镇新乡贤施大钟憧憬着。

做好“传”文章

红色文化海棠文化相得益彰

近年来,三星产业的发展让人们再次看到了那个流淌在三星人血液中不屈命运、顽强抗争的西沙田革命精神。为了弘扬革命精神,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三星镇以“西沙田革命”为蓝本创作了现代舞台情景剧《海棠花开》,把三星人民近百年来抗争奋斗、围垦造田、新农村建设等奋斗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未来,三星镇将主动融合红色文化与海棠文化,讲好传承故事。筹建西沙风云革命馆,推进石信斋墓、朱显谟故居、西沙田革命旧址等的维护,不断拓展西沙地区红色文化。努力打造优秀红色教育基地,挖掘和梳理海棠文化,推动文化教育产业发展。

做细“微”网络

打造温暖舒心的“三星之家”

在新安村,随处可见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屋顶上整齐划一地装有太阳能光伏电板。小院里的“三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也是一片生机勃勃。这都得益于村里的“户长”。

沈菊萍是新安村9队的户长,负责12户人家的沟通、排摸和宣传工作。在她下辖的12户人家中,家家户户的情况她都清楚,每天,她都要挨家挨户走访一遍,了解各家情况,村里河道治理、垃圾分类、邻里关爱、政策宣传、重点工作的推进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沈阿姨都带着户组的群众共同参与。因此,沈阿姨的家也是户长之家,每月家里都会迎来镇上“海棠星播客”、文化艺术团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群众的需求、各色的志愿服务在这里有效对接。

在三星像沈阿姨这样的户长全镇共有户,户户长成为全镇多支志愿服务队的主体,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党建+微网格”特色服务模式,有效实现了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园自己管、自己家园自己爱、自己家园自己护。

综合自:崇明区、文汇报

作者:付鑫鑫

编辑:陈玉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yf/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