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的功效与作用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厚朴 厚朴,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剥取,根皮和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等功效。 厚朴图片厚朴图片 厚朴图片 厚朴图片 厚朴简介药材名:厚朴 拼音:HòuPò 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性状: 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0。2~0。7cm,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长13~25cm,厚0。3~0。8cm,习称“靴筒朴”。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时呈鳞片状,较易剥落,有明显椭圆形皮孔和纵皱纹,刮去粗皮者显黄棕色。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气香,味辛辣、微苦。根皮(根朴):呈单筒状或不规则块片;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质硬,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枝皮(枝朴):呈单筒状,长10~20cm,厚0。1~0。2cm。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化学成分: 厚朴树皮含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和朴酚、挥发油;另含木兰箭毒碱。凹叶厚朴树皮含挥发油约1%。油含β--桉叶醇、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及异厚朴酚。此外,尚含生物碱约0.07%、皂甙约0.45%。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禁忌:本品辛苦温燥温,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厚朴的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厚朴的作用 1、抗菌作用 厚朴煎剂在试管中,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及施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菌作用。 降血压作用:猫(体重2.1-2.7kg)l只,静脉注射厚朴碱3mg/kg,血压下降约20mmHg,持续约10分钟。 2、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厚朴碱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静脉注射使兔垂头剂量为13.8mg/kg,用同剂量反复给于家兔静注,其肌松作用并不减弱,提示无快速耐受现象。 3、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抑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富血小板血浆的聚集和ATP释放,洗过的血小板聚集比富血小板血浆的聚集更明显被抑制。 厚朴的用法内服:3~9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厚朴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腹满痛大便闭者 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金匮要略》厚朴三物汤) 2、治久患气胀心闷,饮食不得,因食不调。冷热相击,致令心腹胀满 厚朴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为度,捣筛如面。以陈米饮调下二钱匕,日三服。亦治反胃,止泻。(《斗门方》) 3、治脾胃气不和,不思饮食 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净)二两半,甘草(炙)一两半,苍术(米泔水浸二日,刮去皮)四两,陈皮(去白)二两半。上四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枣子同煎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服之。或杵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盐汤嚼下,空心服。(《博济方》平胃散) 4、治因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痰涎郁结,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紫苏叶二两,厚朴三两,茯苓四两,半夏五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盏半,生姜七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易简方》四七汤即《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5、治虫积 厚朴、槟榔各二钱,乌梅二个。水煎服。(《保赤全书》) 6、治中寒洞泄 干姜、厚朴等分。上为末,蜜丸梧子大。任下三十丸。(《鲍氏小儿方》) 7、治水谷痢久不瘥 厚朴三两,黄连三两。锉,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细服。(《梅师集验方》) 点击图标查看 疾病查询免费直播临床视频医学宝库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10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些水产常用药物你都了解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