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兵卖房拓荒10年,他图个啥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3/5784193.html 五莲县于里镇有一座山,名叫双山。 十多年前,双山还是一座荒山秃岭,可现在,这里植被葱郁,山青水绿,而让这一切发生转变的,正是徐金英。 “山上每一棵树都有生命,他们就像我的‘孩子’。”苍翠的山脚下,老徐指着满山绿树,忆起往昔。 双山,立下一个誓言年冬天,寂静的双山被几辆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队伍最前面是一辆吉普车,驾车的是老徐。 老徐的老家在日照两城街道。幼时随家人去了黑龙江,年轻时参过军,入了党,部队复员后,分配到黑龙江水利系统工作。 年,习惯摸爬滚打的老徐辞职下海,创办的企业年收入数十万元,过上了惹人羡慕的小康生活。在外边久了,他的思乡情绪越来越浓。偶然听说家乡有一处40公顷山头对外承包,他来了兴致。 双山的冬天异常寒冷,加之刚下过一场雪,白色盖满了山头。不时刮起一阵风,冻得老徐和朋友直打哆嗦。 朋友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不是人待的地方,有的建议老徐别来受这个罪…… 固执的老徐没听劝 他立下誓言 “在有生之年 要让这片光山秃岭绿起来” 开春,双山的雪融化了。踌躇满志的老徐发现,现实远比他预想的要艰难得多。 那时的双山是一座典型的石头山。乱石堆积,土层薄,坡度陡,常年干旱,整座山上只有几株狗尾巴草。 “山上土层都是横板岩,栽一棵树就死一棵。”尽管条件恶劣,老徐却一点也不怕,“愚公都能立下移山志,我为什么不行?” 他坚信,只要种下一棵树,山就会绿一小块,只要自己挖山不止,种树不断,荒山总能绿起来。 可在种树之前,仍有很多困难摆在老徐面前: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更不用说住的地方。为摸清荒山地形,老徐一连几个月跑到山上勘察地形和植被,他跑遍了双山上上下下、沟沟岔岔。有一次,他不慎绊倒,胳膊扭伤出血,简单包扎后,他又上山去了。晚上,疼痛难忍的老徐,侧着身子,挣扎着入睡。 老徐说,有一回下山,脚底打滑摔了一跤,后背疼了一年多还没好利索。 由于山上没有地方住,挖山初期,老徐只能把吉普车后排座椅放倒,睡在车里。山里风大,蚊多,条件艰苦,他在吉普车里,一睡就是两年…… 没有水,他就徒步几公里去水库挑水喝;没有灯,他就买上一箱蜡烛,夜夜点蜡烛照明;半夜睡不着,他就开着拖拉机晃晃悠悠上山了。 “虽然我退休了,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老徐仰起头,目光坚定,“我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这座山是国家的,我没什么能报答国家,只想挖山种树,让世人知道荒山不可怕。” 他散尽毕生积蓄,挖山不止石头山怎么种树?老徐专门找专家咨询过,得到的回复是:“没有好的办法,石头山上种树,只有在石头上凿坑填土才行。” “第一年,我们在山上挖出树坑,再从山下把土拉到山上把坑填满。”老徐回忆道,一开始这里连条路也没有,都是大家一筐一筐背上山,“一天十几趟下来,经常累得不想挪一下地方。” 凿石填土、背土上山、开荒造地、培育树苗、浇水施肥、日常管理……这些事,做好哪件都不容易。 老徐拿出毕生积蓄,在周围几个村庄雇用劳力,后来逐步扩大到周边乡镇。他常年聘用留守的贫困村民挖坑植树、浇水施肥,坚持工资一天一清,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仅支付雇工费一项,每年就有15万元。“人数最多时,一天能有近百人同时施工。”老徐感叹,工程量之大、耗费资金之多让他始料未及。 工人的工资,采购的苗木、机械都要现金支付。虽然老徐经营着一家效益还算可以的企业,但这些年赚的钱基本都投在了山上。攒了几十年的积蓄,逐渐见了底。 这时候,老徐打起了房子的主意。“卖房子?亏你想得出!”老伴得知老头子要把青岛的楼房卖掉,气得三天三夜不搭理老徐。 眼看老伴死活不同意,老徐跟老伴说,“我挖山挖了这么多年,现在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如果连你都不支持我,我这么多年的坚持还有什么意义?” “老徐,你也知道,房子是留给孩子的。”老伴噙着泪说。 老徐语气十分坚定:“这座青山就是留给子孙的金山银山。” 老伴哭了,老徐也哭了,青岛的房子最终还是卖掉了。 年,老徐回到哈尔滨看望儿子儿媳。望着他手上厚厚的茧子和脸上黑红的皮肤,他们心疼地央求着,“爸,您尝试过,也尽力了,就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吧。” 小孙女也泪眼婆娑,“爷爷,你留下送我上学吧。” 看着小孙女委屈的模样,老徐有些犹豫,“你好好上学,爷爷好好种树,咱们一起努力好不好?” 老徐又回到了山上 对于他来说 山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种树已成为一种习惯 一种生活,更是一种精神 十年时间,“徐愚公”创造一个奇迹几年间,老徐前前后后带领工人将荒山挖了三遍。同时,树苗也换了三茬。 由于经验不足,老徐前期栽种的都是抗旱能力差的杨树苗。 “前期栽了近5万棵黑松、杨树等树苗,由于山上水源不够用,树苗成活率底,大部分都渴死了。”这次损失,老徐一连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他说,“这件事自己谁都没告诉,怕家人担心。”后来几经考察,他决定种植黄金蜜桃,“因为桃树喜旱、怕涝”。 为吸取上次教训,老徐在山下安装了一套大型水处理设备,彻底解决了山上苗木供水问题。 春天育苗,夏天种树,秋天补栽,冬天防火,老徐用他的两条“泥腿子”走遍双山,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说,“自己要证明,荒山可以变成绿洲!”然而,证明需要付出,付出就是代价。 寒来暑往,老徐吃住都在山上,甚至连过春节也是。他掰着手指头算着,“这10年间,我在山上过了7个春节。” 一个人,一辆吉普,一盘速冻水饺,年就算过了。“真不敢想,这些年我是怎么熬过来的。”老徐有些感慨。 老徐从不叫苦喊累,他唯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亲人。前些年,老伴身体一直不好,后来患了直肠癌,差一点就是晚期。医院,手术后,一直照顾着她。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徐还是让荒山披上了绿装。经过10年不间断地浇水、施肥、打药、管护,5万余棵桃树、黑松、白蜡等树苗渐渐长大,有些桃树开始结果,老徐别提多高兴了。 这些年,老徐一直很欣慰。县里有关部门给他发过“治山”补贴,于里镇党委领导帮他解决了不少困难,“山下水塘渗水的问题,现在镇党委正帮我研究解决呢!” 生活中,老徐感觉也很满足。老伴偶尔会从东北过来看望他,前些日子回来,正好赶上摘果,她帮着摘果、套袋,好一阵忙活。 看着老伴忙碌的身影,老徐说,“自己感觉很幸福”。也许,对他来说,眼前这葱郁的苗木,优美的环境,正是生命的扩展和延续。 老徐也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愚公”,他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发展。这些年,于里镇逐步引导村民加入植树造林大军,黄桃栽种面积达公顷,并形成“种植、加工、冷链、出口”全产业链发展,一个黄桃之乡崛然兴起。 这就是徐金英 一位让荒山变绿洲的“当代愚公” 也是习近平总书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坚定践行者 往期推荐 初秋的日照,这样子最自在!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答记者问!事关换届纪律工作!在日照,邂逅最美的爱情!这个七夕他们这样过!全媒体记者卢昱东陈堉榛刘成编辑:丁晓丽 审核:孙翔宇 统筹:王宗敏 我就知道你“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10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宣扬经方欧洲行续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