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毛宗强教授ldquo氢基能源氨
创新创优创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世界能源行业发展提出巨大挑战,绿色能源的开发使用刻不容缓。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在接受汽车总站网采访中表示,达到碳中和需要多种能源的配合,氢能发展已成行业共识,与之关联的氢基化合物如果使用得当,也将大有所为,比如氨。 目前,氨的技术和应用,国内外已经做了了许多成功的尝试。 零碳排放:逐渐被认识的“氨” 氨化学式为NH3,可视作氢能载体。同氢相比,氨的储存和运输更加方便、安全且更经济,氨作为氢能载体,其重量载氢能力高达17.6%,体积载氢能力大于液氢。氨应用的安全性和储存运输的方便性能有效降低氢气的输运成本。 氨是一种以氢为基础的化合物。它是肥料的重要成分,也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医药、人造皮革、尼龙、塑料、氨基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都离不开它。 氨产量大、含氢量高。根据氨能源协会报告,目前氨每年大约生产2亿吨,是世界上产量第二大的化工商品。 同时,它能量密度大、易于储存运输,可以燃烧且不排放CO2,在绿色能源载体和燃料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 尤其在“双碳”背景下,作为氢的重要载体,氨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10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个专治灰指甲的小偏方,效果超好,成本只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