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笔记四翅苦参与金雀花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m.39.net/pf/a_6359009.html 以前只知道梧桐雨,那是将近深秋了。梧桐叶落,寒雨飘零,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而初秋的雨则被称为豆花雨,简称豆雨。此时群芳已歇,唯有豆花开得正好。当然你可以说还有菊花,不过此处的豆花指的是众多的豆科植物,初秋时节正是花季。而菊花则不然,菊科植物本就是天下第一大科,它们可是一年四季此起彼伏开个不停的。中秋前后,华南的各种野豆子都蓬蓬勃勃地开起花来。蔓草虫豆、田菁,野扁豆缠缠绕绕;黄槐决明、双荚决明,翅荚决明树树黄花;还有叶片肥大的葛藤,开出紫色的花,还没走近就已经闻到浓郁香气。只是那些叶片太多,如同某种瓜类的大叶一样,彼此重重叠叠的,堆积如小山一般。这些叶子从春天就开始长,开始四处蔓延。荒地里四处都是它带来的绿色,夏季的时候我还一度有瓜田的错觉。到了现在,总算见它冒出一串一串的花枝来。那些深紫色的花瓣中,有一小块黄色斑纹,煞是耀眼。 四翅苦参与金雀花我又想起在新西兰见到的几种豆科植物来。却不是秋天而是春天开花的。紫藤就不必说了,总在人家的院子外面看见胳膊粗的紫藤,缠绕着门廊,垂下串串淡紫花朵。此间的紫藤在感觉上总是不同于中国或是日本的紫藤,总给人以粗壮强健之感。而东方的紫藤,绵绵密密地垂着,风吹过时,恰似紫色的珠链,如烟如梦。 四翅苦参与金雀花新西兰本地土生土长的有一种花,叫四翅苦参。名字颇拗口。苦参我们中国有,而且我还用过。许多止痒的药膏里都有苦参这味药,它确实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只是我没有见过苦参的样子,总将它想象成人参的模样。其实,苦参是豆科的,样子和新西兰的这四翅苦参还颇有相似之处。四翅苦参吸引我的当然是它淡黄色的花。刚见到那些花的时候,我以为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金雀花呢。因为花的样子和我们南方春天开的一种野花禾雀花有些相似,特别是圆滚滚的花萼,看起来很像小雀儿圆滚滚的额头。我就理所当然地误认为它是新西兰的“禾雀花”了。加之颜色是明亮的黄色,黄者金也,可不就是金雀花吗? 四翅苦参与金雀花四翅苦参与金雀花后来在南岛的荒野里,看到路边满是金灿灿一片小灌木。走近看时,小小的叶片浓密,且枝上有刺。黄花和大部分的豆花相仿,有一个大大的旗瓣和稍小一点的翼瓣和龙骨瓣。这些花开得特别密,阳光一照,耀眼夺目。这才是真正的金雀花,它的颜色比四翅苦参的黄色更加明亮温暖,即便是阴雨天气,看见满枝的金雀花依然能感受到如阳光一样的灿烂明媚。金雀花只是新西兰山间野地的一种野花,但对我来说,它却是大名鼎鼎的。因为英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个朝代,就叫做金雀花王朝HouseofPlantagenet,那是~年。至于Plantagenet这个词,它是个古法语,=sprigofbroom,即金雀花枝条。金雀花,是亨利二世的父亲,安茹伯爵若弗鲁瓦五世的绰号,据说若弗鲁瓦在帽子上插以金雀花。直到15世纪中期,约克公爵理查将“金雀花”冠为姓氏,此后“金雀花”被作为安茹的若弗鲁瓦家族的代名词。由于金雀花王朝创立者是法国贵族,金雀花王朝史也是英法争霸史,也包含了英格兰与苏格兰,威尔士的复杂关系。从金雀花王朝巅峰时期跨越海峡两岸的庞大帝国到法国王权的兴起,再到百年战争,黑死病的蔓延,最后的王朝末路,两百多年金雀花王朝历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眼前这小小的金雀花则是这段历史的代名词,这让我在每一次见到它时,都有种神秘又复杂的感觉。 四翅苦参与金雀花四翅苦参与金雀花不过,新西兰本地人并不太喜欢金雀花。它原本生于英国,在殖民时代,被引种到新西兰用于绿化和保护贫瘠的坡地。由于是外来物种,没有了天敌的制约,金雀花曾一度泛滥成灾,抢夺了本地植物资源。所以若是说喜好,他们当然更喜欢本土植物四翅苦参了。说起来,四翅苦参还是新西兰的国树之一呢。我们中国以前翻译成四翅槐,其实更好理解些。毕竟槐花大多数人都见过,而苦参却只有小部分人才知道。 四翅苦参不同于金雀花,它并不是灌木而是乔木。有一次我见到几株特别大的四翅苦参,枝头挂满黄花,宛如几百只雀儿栖息于此,煞是壮观。四翅苦参的叶子和槐树叶子相似,是羽状复叶。也就是含羞草的那种叶子排列,它的花色从淡黄到明黄我都见过。开起花来往往是几朵聚在一起,特别像我们中国的禾雀花。也就是好几只黄色山雀的模样,收拢了羽毛,彼此交谈着。金雀花的样子则是展开翅膀的雀儿,只是神似,不如这四翅苦参形似。 四翅苦参与金雀花四翅苦参与金雀花资料上说,四翅苦参木材坚硬,有弹性,供造船舶、车辆、器具和雕刻等用;花蕾和果实入药,花蕾称“四翅槐花”或“四翅槐米”,性凉、味苦,功能凉血、止血,主治肠风、痔血等症。果实称“四翅槐实”或“四翅槐角”性能与槐花相似。它的根皮煎汁,可以治火烫伤;花可作黄色染料;又是绿化树、行道树、蜜源树。可见,四翅苦参着实比金雀花要有用得多。 四翅苦参与金雀花文/草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11477.html
- 上一篇文章: 难言之痒,试试中医单验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