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金山村,过去,村民们常说“药材药材,卖出去就是药,卖不出就是柴。”而如今,村民们却说“栽下就是药,起收就来钱。”

金山村村民对种植药材的态度有了度的转变,缘于该村村民蔡丽杰。种了7年药材的蔡丽杰,总结了很多种植药材的经验。她从去黑龙江甘南县拜师艺,到牡丹江市考察适合本地种植的药材品种,再到河北省安国市寻找市场,往返于东北三省及周边多个城市,所走的里程能绕全中国大半圈。仅是乘坐火车、客车、飞机、出租车等各种交通工具花费就超过了5万元,就为了取得种植药材的真经。

“地上种杏树,垄间种药材”。7年前,在全村村民还在种植玉米的时候,蔡丽杰就承包了40亩荒坡,开始探索培育林药经济。

第一次看到有人种植药材,村民们议论纷纷。自从种下了黄苓,蔡丽杰三天两头往地里跑,仔细查看黄苓的生长情况,就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怕有什么闪失。当年投入4.4万元,每年药材种籽卖完刚好够人工管理的费用,到了第四年药材起收后,蔡丽杰一下子就收入近20万元。这次经历让蔡丽杰坚定了发展药材产业的决心。同时,村里人也觉得这个见过世面的人还是会赚钱的。

金山村很多村民看到她种植药材挣到了钱,也想跟着种。蔡丽杰便把种苗、除草剂等先发给村民,以回收药材时再扣除成本的方式让村民跟着她种植药材。由于村民管理跟不上,导致药材亩收入锐减,也间接导致蔡丽杰7万多元的成本费用没有收回。

“做我们这一行,就怕资金回笼慢,导致下一茬药材错过采收或种植期。那一年,我的头发都白了不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蔡丽杰叹了口气。但她表示,一定要把药材种植这个产业做下去。

“那你的底气在哪里呢?”记者随口问出,蔡丽杰用实例回答了这个问题。

最早跟随蔡丽杰种植的该乡德胜村村民马艳君种植一亩玉米收入最多元,而种植一亩板蓝根,当年起收亩收入可达元,是玉米收入的2.5倍。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的农民刘太平则在蔡丽杰的带动下,选择种植苦参,这种药材虽然4年才可起收,可它的干品每斤可达2.6元,亩产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格估算,每年每亩地纯收入多元,是种植玉米亩收入的3倍左右。

蔡丽杰从年种植黄苓、板蓝根、苦参等药材品种,带动周边10个村的多户村民开始种植药材,户均增收1.7万元。自己也凭借种植药材收入近20万元。

村民的信任更加坚定了蔡丽杰种植药材的决心。年,她卖掉了住宅,凑足了40万元,正动手建占地10亩的刺五加种苗繁育基地。蔡丽杰说,这不是她一时的心血来潮,是经过她谨慎考察过的项目。刺五加全身都是宝,每年结的果子最低价格都在每斤5元,盛果期亩产达到斤,亩收入就是元。每年疏理下来的枝条可入药,叶子可做茶,这些都是一笔不可小觑的收入。再加上刺五加栽植成功后,可反复平茬复壮,终身可用,且市场潜力大,发展空间广。据她透露,10亩的刺五加育苗基地,可出产万株苗木,收入可在70万元左右。

“地里出产的东西最怕没有销路,我已经和呼伦贝尔弘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有多少药材他们就收多少。”蔡丽杰很高兴,眼下她要做的事,就是怎么管理好基地,怎么帮助村民提高药材种植管理水平。她相信,未来的日子一定会更好。

科右前旗融媒体:时秀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1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