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干货

传承

创新种树人种下的第棵树

全文个字,阅读时间大约8分钟

■臁疮论治

王俊芳

因工作需要,余曾在白山脚下为医。当地农民多有患臁疮者,肿胀疼痛,糜烂渗岀,年久疮面乌黑,臭秽不堪,病情缠绵,多难治愈。因余来自城市,常有慕名求治者,时获成功。历4年寒暑,通过近百例实践,初步摸索岀一套治疗臁疮之规律。在治疗中以外治为主、注意护理,伴有静脉炎或肿胀渗出者方用口服中药,并创制了臁疮洗方、消炎润肌膏、静脉炎方,总结了护理五条经验等。余不揣冒昧介绍如下。臁疮洗方白巩15g、黄柏30g、苦参30g、川花椒30g、百部30g、艾叶30g、马齿苋50g,加水2~2.5L煮开趁热熏洗。熏洗次数视病情而定,如痒、有渗岀,每晚洗1次,有止痒、清洁、活血、杀虫等作用。培根按:本外洗方中用了马齿苋,并且量大,所以咱们简单挖掘一下:

马齿菜,又叫马齿苋,是医药和食品界一致公认的“药食同源”的野生蔬菜。它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称“五行草”。由于它鲜食干食均可,做菜当粮都行,而且有很好的医疗作用,因此老百姓又叫它为“长寿菜”。

马齿苋营养丰富,具有解毒、消炎、消肿、利尿的功效,可治热毒血痢、湿热痢疾、火毒疮疡等。

这里还有个马齿苋治愈宰相臁疮的故事。传说唐宪宗年间,宰相武元衡胫骨上生了臁疮,发热瘙痒,肌肉腐烂,脓血淋漓,精神疲倦,经多名太医调治,久治未见好转。一天,一位小吏告诉他说:下宫有一处方,专治多年恶疮,方用鲜马齿苋,捣烂敷在疮上,每天换药一次,就可以了。”武宰相依法使用马齿苋,不过几次,经久不愈的臁疮果然神奇地痊愈了。从此,马齿苋成为一味不可多得治疗疮疡的良药,在民间流传推广。

对于这传说无从考证,但是用马齿苋治疗臁疮的经验确切存在:马齿苋膏《外科大成》卷一马齿苋。用此1味,或服或敷,甚有功效。治杨梅遍身如癞,喉硬如管者,取苋碗粗1握,酒水煎服出汗;治发背诸毒,用苋1握,酒煎或水煮,冷服出汗,再服退热去腐,3服即愈,并杵苋敷之;治多年顽疮、臁疮,疼痛不收日者,杵苋敷之,取虫,1日1换,3日后腐肉已尽,红肉如珠时,换生肌药收口;治面肿唇紧,捣汁涂之;治妇人脐下生疮,痛痒连及二阴者,用苋4两,青黛1两,研匀敷之;治湿癣白秃,取石灰末炒红,用苋汁熬膏,调匀涂之;治丹毒,加蓝靛根和捣敷之。下面跟着培根(也就是笔者我)进行一下小小的头脑风暴:问:《外科大成》中马齿苋治疗臁疮的这句话中,“取虫”是什么意思?治多年顽疮、臁疮,疼痛不收日者,杵苋敷之,取虫,1日1换,3日后腐肉已尽,红肉如珠时,换生肌药收口。难道是古人认为,臁疮这个病是因为有虫???不急,下面看一个神奇的事情:臁疮洗方白巩15g、黄柏30g、苦参30g、川花椒30g、百部30g、艾叶30g、马齿苋50g,加水2~2.5L煮开趁热熏洗。熏洗次数视病情而定,如痒、有渗岀,每晚洗1次,有止痒、清洁、活血、杀虫等作用。这个就是上文作者拟的方子,但是仔细研究却有蹊跷!

第一味药:白矾

《中药学》凌一揆主编

明矾(《本经》)

酸,寒。归肺、肝、脾、胃、大肠经。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淸热消痰。

第二味药:黄柏

《长沙药解》黄元御

《伤寒》乌梅丸,方在乌梅。用之治厥阴伤寒,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食即吐蛔。以木郁则虫化,郁冲而生上热,黄柏泻郁升之上热而杀蛔虫也。

第三味药:苦参苦参苦寒之性,清乙木之瘀热而杀虫?,泻壬水之热涩而开癃闭。

《长沙药解》黄元御

《金匮》苦参汤,苦参一斤,煎汤熏洗。治狐惑蚀于下部者。以肝主筋,前阴者,宗筋之聚,土湿木陷,郁而为热,化生虫?蚀于前阴。苦参清热而去湿,疗疮而杀虫也。

第四味药:花椒

《中药学》凌一揆主编

花椒(《本经》)

辛,热;有小毒。归脾、胃、肾经。

温中,止痛,杀虫。

第五味药:百部

《玉楸药解》黄元御

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肺止咳,利水杀虫。

百部清金润肺,宁嗽降逆,杀白蛲蛔虫,一切树木蛀虫,疗疥癣瘙痒,消水气黄肿,洗衣去虱。

第六味药:艾叶

《长沙药解》:艾叶和煦通畅,逐湿除寒,暖补血海,而调经络。瘀涩既开,循环如旧,是以善于止血,而治疮疡。其诸主治,止吐衄便尿、胎产崩带、淋沥痔漏、刀箭跌损诸血,治发背、痈疽、疔毒、疳疮、臁疮、风癞、疥癣诸疮,除咽喉、牙齿、眼目、心腹诸痛,灭皯黯,落赘疣,调胎孕,扫虫?。

第七味药:马齿苋

《滇南本草》兰茂

味酸、咸,性微温。入胃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痔疮红肿疼痛。能催生下胎。叶捣汁服,能解铅毒。

大家看到这个神奇的方子了吧,这七味药都有杀虫的作用!

或许这就是制方者的思路所在!

但是臁疮病,真的有虫吗?

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偈云:“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

或许那烂肉上真的是有“虫”

还有一个说法是:

湿热生虫,譬之沟渠污浊积久不流,则诸虫生于其中。(《推求师意》)古人认为呢,湿热是可以生虫子的,所以或许可以解读为臁疮这个病是湿热下注导致的。咱们的脑洞就到这里,不继续挖掘了好了继续说回来,看作者继续讲:消炎润肌膏香油ml、黄连15g、紫草10g、白蜡g。将黄连、紫草放在油中浸泡7天,用文火煎熬药呈枯黄色,去渣过滤放蜡溶化冷却即成,可用于皮损干燥、痂皮过厚、皮肤溃疡等,有润肤消炎等作用。静脉炎方萆薢15g、黄柏15g、牛膝15g、土茯苓30g、赤芍15g、金银花40g、茵陈25g、木瓜15g、路路通15g,水煎服。每日1剂。小腿有紫瘢者加白茅根、牡丹皮、紫草。培根按:我看到有网友的总结:护理褥疮多继发于血瘀湿滞(所谓静脉曲张),由用药不当,破坏性搔抓所致。而疾病发生后又偏重于治,忽略了护理。俗语说:“十分病,七分养,三分治”。虽过多的强调了养,但亦可见到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拟护理五条,结合临床所见,加以解释。1.慎用丹砂制剂(红升丹、白降丹、轻粉):由于湿热结聚瘀血染毒,疮面青紫污秽,误被认为腐肉,而用丹砂制剂。因小腿肌肉浅薄,易伤筋骨。曾遇一例10年臁疮患者,屡用丹砂制剂引起小腿溃疡,胫骨裸露呈灰黑色,击之有声,经外用消炎润肌膏一段时间,脱落一死骨片而封口。2.疮面尽量不包扎:因包扎后渗出物不易蒸发,温度难以发散,不但有利于毒物生存和繁殖,而且腐败物会加重对局部的刺激。3.注意局部清洁:临床上常见患者将疮面贴敷报纸、烟叶、旧布、塑料膜等,这些均有刺激作用,增加染毒机会。患者劳动时为防止灰尘,可以用干净白布敷盖,过后弃去。禁止污水接触。在农村插秧时须穿上防水鞋。4.对疮面宜安抚,勿刺激:酒精、浓盐水、肥皂对疮面有刺激性,不能用,更不宜用手或其他东西去搔抓和搓擦。痂皮过厚用油剂清除。5.患者要避免过多的站立和行走:臓疮多继发于小腿静脉曲张、静脉功能受到破坏,如长期站立和行走加重下肢瘀血,不利于炎症消散。

02

题外话:有很多网友说蛋黄油可以一用

之前我也指导过亲戚炼制蛋黄油,并且取得良好的下效果,大家不妨点击看看:

一个小医案:鸡蛋黄治疗肛裂。

输出更多高质量文章?

你的每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