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一大早,在德清县康乾街道联合村中心公园,治水人员将1万余株苦草栽入一处余平方米的小微水体。“在河底栽种苦草、金鱼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打造‘水下森林’,可以提升河道能见度、增加溶解氧,防止河道富营养化,让水体常年保持清澈。”县治水干部说。

在该县洛舍镇

全域42条河道纵横交错,已有百亩漾等多片水域陆续栽种沉水植物,清澈水体下,连片“水下森林”在碧波中丰茂摇曳。据介绍,通过栽种“水下森林”、采取“小鱼治水”等方式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从而构建起一个美丽河湖生态生物链。

为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目标

近年来,德清县通过在缓流受污染水体环境下种植沉水植物,接种有益微生物,投控水生动物,构建水下微生态自净循环系统。乾元镇从三年前开始探索河湖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共建“长三角美丽河湖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产学研一条龙。下渚湖街道三片水域栽种了数百万株矮生苦草,岸边种满了美人蕉、碗莲、菖蒲等挺水植物,连点成片的“水下森林”已初具规模。目前,该县已建成9个村级“水下森林”,种植沉水植物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

除了在全省率先大面积栽种“水下森林”

近年来,德清县还在全省首建公众护水平台、首设基层河长工作站、首推生态绿币机制、首创河湖健康体检,为各地治水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连续六年获得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连续三年夺得大禹鼎银鼎。

近年来

德清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向发力”,目前正联合省环科院编制《全域水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争取用三年时间达到全域小微水体“水下森林”全覆盖,构建一个成熟的美丽河湖生物生态链,为推进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打造“德清样板”。

来源:湖州日报

编辑:闵冰星

看后点在看,美丽永相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8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