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s://m-mip.39.net/zl/mipso_6169082.html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导致脏腑功能失去协调,阴阳气血偏盛偏衰。药物或药膳的作用是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一致,纠正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从而使机体痊愈康复。《黄帝内经》关于治疗疾病原则:“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意思就是说人体没有发生疾病时要学会预防,防大于治。徽松堂依据中医药理指导,从四气五味原理开发出“十三香”产品系列;用药膳的方式调节人们饮食,从而达到强健身体预防人体疾病的发生。

徽松堂甄选十三味天然药材:八角茴香,丁香,小茴香,干姜片,花椒,肉桂,桂枝,高良姜,砂仁,白胡椒,白芷,栀子,辣椒,组建成“十三香”产品系列。本系列是经受月华雨露之纯天然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成,可谓大自然之浓缩,纯天然之精华,是健康生活的好伴侣。

接下来,让我们系统的介绍下本系列产品,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干姜花椒粥

本方来自:《千家食疗妙方》

原料:干姜5片,高良姜4g,花椒3g,粳米g,红糖15g。

做法: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成片,以白净的纱布袋盛之,与淘洗净的粳米同加清水煮沸,30分钟后取出药袋,煮制成粥。

本方具有暖胃散寒,温中止痛之效。可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口吐清水,肠鸣腹泻等。

除此之外,姜还是我们餐桌上常用食品,民间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诸多民谚都反映了生姜的药食两用的功效。生姜能使血管扩张,防止血液凝固、抑制血栓形成。

高良姜水提物和醚提物有明显镇痛作用,对微动脉轻度收缩作用。花椒水提物还具有保肝作用。水提物、醚提物具有抗溃疡的作用和一定的抗凝血作用。花椒本身有抗炎、镇痛、麻醉、抗衰老、抗疲劳等作用。

二、干姜肉桂羊肉汤

羊肉营养丰富,贫血、气血两虚等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干姜是生姜烘干后的成品。比生姜多了温暖脾阳的作用,要是你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最好用干姜。另外,肉桂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将干姜、肉桂与羊肉一起做成药膳汤水,更有利于祛寒治感冒。

三、茴香炖鲤鱼

主料:鲤鱼,茴香g,辣椒30g。

做法:1.将鲤鱼在鱼身两侧切刀口,去鳞、鳃、内脏,洗净,放入盆内,用料酒(10g)酱油(15g)抹匀鱼身;2.将茴香择洗干净;3.干红辣椒切成条;

4.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八成热,放入鲤鱼,炸成金黄色时捞出,沥净油;

5.将锅置于旺火上,放入底油30g烧热,用葱段、姜片炸锅,放入干红椒条、鲤鱼、高汤(g)、料酒、醋、酱油、白糖、精盐;

6.烧开后撇净浮沫,盖上锅盖,改用小火上慢炖;

7.至鲤鱼九成熟时,加入茴香段,炖至熟透,盛入盘内即可。

其中,鲤鱼味甘、性平,具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号嗽下气之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益。

茴香: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辣椒:辣椒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原料,其营养丰富,口味独特,就餐时能增加饭量,多食可增强体力,改善怕冷、冻伤、血管性头痛等症状。富含的维C,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含有较多抗氧化物质,可预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可以使呼吸道畅通,用以治疗咳嗽、感冒。辣椒还能杀抑胃腹内的寄生虫。

四、山楂桂枝红糖汤原料:净山楂15g,桂枝5g,红糖30~50g。做法: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至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此汤具有温经通脉、化瘀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及面色无华者。

五、豆蔻砂仁荷叶饮

原料:白豆蔻2g,砂仁2g,荷叶1/2张。

做法:将荷叶洗净,切碎,与洗净的白豆蔻、砂仁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20分钟,药汁当茶饮用。

本方具有消食宽胀,行气和胃的功效。尤其适用于痰湿体质人群,脂肪肝、高脂血症伴有腹胀、大便粘腻等不适的人群服用。

六、白果胡椒煲猪肚汤

原料:瘦肉四两,白果20颗,红萝卜1个,白胡椒。

做法:事先将猪肚清洗猪肚干净,开汤锅放水+猪肚+瘦肉+白果+白胡椒,以武火烧开以后不继续大火煮20分钟左右再转文火(小火)。每隔20分钟小将猪肚捞出沥干汤汁,用凉水冲洗至凉透(过冷河),再放回汤里去熬,反复3~4次,然后将红萝卜放汤里再熬15~20分钟即可,临盛碗时放进猪肚、瘦肉加盐巴调味。

此汤可以用于治疗,心腹冷痛,因受寒而消化不良,吐清口水,虚寒性的胃。

七、白芷枸杞鱼头汤

原料:鱼头1个,白芷10g,枸杞子15g,香油20g,料酒10g,姜5g,葱10g,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鱼头去鳃,洗净,剁成4块,白芷润透,切薄片,枸杞子去国柄,杂质,洗净;姜切片,葱切段。

将鱼头、白芷、枸杞子、姜、葱、料酒同放入炖锅内,加水2毫升,武火烧沸,再

用文火炖30分钟,加入盐,味精,胡椒粉,香油即成。

具有适用于肝肾虚损、视物不清之效。

八、丁香柿蒂汤

本方出自《症因脉治》,具有温中益气,降逆止呃之功效。主治胃气虚寒证。呃逆不已,胸痞脉迟者。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中虚寒者。

原料:丁香6g柿蒂9g人参3g生姜6g。

方中丁香温胃散寒,降逆止呃,为治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柿蒂苦平,长于降逆止呃,两药相配,温胃散寒,降逆止呃,共为君药。生姜温胃散寒止呕,与君药相合,增强温胃降逆之功;人参甘温益气以补其虚,共为臣佐药。

九、栀子粥

原料:栀子3-5g,粳米50-g。

做法:将栀子碾成细末。用粳米煮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每日服食2次,2-3天为一疗程。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等功效,故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十、八角拌芹菜腐竹

材料:八角5g,芹菜g,腐竹50g,食盐2g,味精1g,米醋3ml,香油3ml。

做法:将八角研磨成粉备用;芹菜、腐竹分别切成段;再把芹菜放入沸水中焯一下,装盘,加入腐竹、八角粉、食盐、味精、米醋、香油,搅拌均匀即可,佐餐食用。

可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疾病。

(温馨提示:本方仅供参考,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个人体质不同,用药需谨慎,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