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关节炎只需一张方子,改善你的红肿
痛风,但凡是发作过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对之心有余悸。 痛风又被戏谑的称为是富贵病,归根结底是现在的人吃的太好了,海鲜、火锅、再来杯啤酒,惬意! 味蕾是得到满足了,身体的负担就大了, 太多的嘌呤跑到了我们的身体内,代谢转化成尿酸,这么多尿酸一时间又难以排出体外, 久而久之,当体内尿酸越来越多,体液难以承受这些尿酸的时候,就会有尿酸的晶体析出,附着于我们的关节之上,红、肿、热、痛的症状随之而来。 中医认为,风湿化热,热极生风。因此,单从痛风之红、肿、热之症状来看,大都以风邪、湿邪为主,又兼以热之表证,还需考虑热邪的侵犯。 总的来说,祛风、燥湿、清热为中医治疗痛风之主线。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个兼顾了祛风、燥湿、清热的方子——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启源》。 当归拈痛汤不仅可以改善痛风症状,临床上也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要证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都可以使用。 当归拈痛汤: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茵陈、黄芩、苦参、知母、猪苓、泽泻、白术、当归、人参、甘草。 这无疑是个大方,虽然药味繁多,但却部署的井井有条,我们不妨来过一遍这个方子: 01祛风燥湿: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羌活是一味辛温的药材,其味雄烈,入膀胱、肾经。 中医认为,辛能行能散,因此羌活善于升散发表,有较强的解表之力, 此外,羌活作为一味风药,具有祛风胜湿而止痛的功效,常常与防风、细辛、川芎等一些祛风解表止痛的药物同用,如《此事难知》中的九味羌活汤。 同时啊,羌活也具有苦味,苦能燥湿,因此,羌活也多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肢节疼痛。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骨节酸疼。" 《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羌活 防风是一味辛温的药材,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又善于胜湿止痛, 而且啊,防风有些淡淡的甘甜之味,所以我们说,防风的药性较为缓和,不如羌活来得那么峻猛。 因此,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都可以配伍一些防风,正如其名,起防外风而御表之效。 除了疏散外风,防风还可以平息内风,凡是风毒内侵,累及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都可以配伍一些防风。 总的来说,不论是外风,还是内风,就得想到防风。 防风 升麻、葛根都是味甘性辛的药材,同属风药。 它俩轻扬升散,具有解表的功效,擅长抵御外来风邪入侵体内。 与羌活、防风不同的是,升麻和葛根还具有升举阳气之力。 让体内的阳气升清,《黄帝内经》有云,正气于内,邪不可干。 升麻 葛根 苍术苦温燥湿用以祛湿浊,辛香健脾用以和脾胃, 常常用于湿阻中焦,脾失健运所致的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 此外,苍术辛散苦燥,长于祛湿,对于痹症湿胜者尤为适宜。 苍术 02清热利湿:茵陈、黄芩、苦参、知母茵陈是一味苦寒的药材,入脾、胃、肝、胆经。 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所以茵陈尤善清除肝胆之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 《本草拾遗》尚言其能“通关节,去滞热”。 茵陈 黄芩、苦参也都是苦寒的药材,两药联用,可协同茵陈清热利湿。 黄芩 苦参 苦寒的药物用了这么多,难免会有损耗阴液之风险, 这时候,得加一味知母, 知母既能清热,又能养阴, 即便在清热燥湿的过程中损伤了人体的津液,用点知母也能补回来, 使祛邪的同时而不伤正气。 知母 03利水渗湿:猪苓、泽泻、白术猪苓、泽泻均为甘淡的药材,具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之功效。 可以把体内的湿气通过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内。 猪苓 泽泻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方子既用到了苍术,又用到了白术,是否属于重复用药呢? 当然不是,我们说,虽然苍术和白术在很久很久以前,苍术和白术被统称为“术”, 但在后人的不断使用过程中发现啊,有一种术其味偏辛,善于燥湿,故称其为苍术;然,另一种术其味偏甘,善于补益,故称其为白术。 因此,我们说,白术呢虽然也有燥湿利水之功效,我们在这里用到的更多的还是它健脾利渗湿的作用,协同猪苓、泽泻清利小便,以排体内湿气。 白术 04益气养血:当归、人参祛了风、清了热、燥了湿, 接下来再用当归、人参益气养血一番。 说明原因呢? 中医有个说法,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既然有风邪入侵,自然得养血, 而气与血本就是一家,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 当归 人参 05调和诸药:甘草最后,还是老规矩,拿一味甘草来调和一下诸药。 甘草 最后,再和大家作一简单总结。当归拈痛汤,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之功效。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 夹缝中的远志草感谢认可、更感谢支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jj/10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治脚气有效药方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 方剂歌诀详解当归拈痛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