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百科苦参
苦参(原变种)草本或亚灌木,稀呈灌木状,通常高1米左右,稀达米。 释名: 苦(《本经》)、苦骨(《纲目》)、地槐(《别录》)、水槐(《本经》)、菟槐(《别录》)、骄槐(《别录》)、野槐(《纲目》)、白茎(《别录》,又名芩茎、禄白。 气味: 苦,寒,无毒。之才曰∶玄参为之使,恶贝母、菟丝、漏芦,反藜芦。时珍曰∶伏汞,制雌黄、焰硝。 主治: 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本经》)。养肝胆气,安五脏,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蚀(《别录》)。渍酒饮,治疥杀虫(弘景)。治恶虫、胫酸(苏恭)。治热毒风,皮肌烦躁生疮,赤癞眉脱,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甄权)。杀疳虫。炒存性,米饮服,治肠风泻血并热痢(《大明》)。久服轻身不老,明目。饵如槐子法,有验(苏恭)。 发明: 元素曰∶苦参,味苦,气沉,纯阴,足少阴肾经君药也。治本经须用,能逐湿。 主要价值:根含苦参碱(matrine)和金雀花碱(cytisine)等,入药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健胃驱虫之效,常用作治疗皮肤瘙痒,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及便秘等症;种子可作农药;茎皮纤维可织麻袋等。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uhuangg.com/ksjj/2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湿热引起的皮肤问题,可以试试当归苦参丸
- 下一篇文章: 爱康子弹头男士喷剂坑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