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知识大总结
中药一知识大总结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5-6分 历代本草代表作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载药种,分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该作品是对《神农本草经》的补充 《新修本草》:唐本草,开创图文对照法 《证类本草》:宋代,作者:唐慎微,该作品是对《唐本草》的总结 《本草纲目》:载药最多种 《本草纲目拾遗》:清代,作者:赵学敏,历史上补充最多的作品 《中华本草》:当代本草载药最多 中药性能:五味:辛(能散能行,耗气伤阴);甘(甘味药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这慎用);酸(能收能涩,酸味药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慎用);苦(能泄,能燥,能坚);咸(软坚散结);淡(利水渗湿) 归经的理论基础是脏象学说,经络学说 中药配伍:相须(增效,同一章节);相使(增效,不同章节);相畏,相杀(畏罪自杀,毒性减轻或消除);相恶,相反(物极必反,相恶:减效,相反:增毒) 十九畏:巴豆和牵牛子,丁香和郁金,人参和五灵脂,川乌和犀牛角 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常用的治法:汗下吐清消和温补 方剂组成:君臣佐使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道地药材:川药:(养阴,燥湿)麦冬,川贝母,川牛膝,干姜,厚朴,黄连,黄柏,金钱草,川乌,附子,冬虫夏草,花椒,白芷 怀药:牛膝,山药,菊花,地黄(牛山菊花遍地黄) 浙药:延胡索,玄参,白芍,白术,山茱萸,菊花,郁金,浙贝母,(菊花2百元卖金贝) 云药:茯苓,三七 贵州:天麻 关药:人参,鹿茸,五味子 西北要:当归,秦艽,秦皮 江西:枳壳 河北:黄芩 内蒙古:黄芪 宁夏:枸杞子 山西:党参 中药材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切片: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 蒸,煮,烫:天麻,红参(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子参(沸水中略烫) 发汗: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汗,回潮 X茯苓,玄参,厚朴,续断,杜仲(您选后续种) 干燥: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度 第三章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的分离提取方法:浸渍法(泡法,无需加热)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药材 升华法:樟脑,咖啡因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二氧化碳 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 洁净纯度的判断:洁净的熔点和熔距(1-2℃) 根据分配系数比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液-液萃取法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硅胶(极性吸附),氧化铝(极性吸附),活性炭(非极性吸附) 半化学吸附:聚酰胺(氢键吸附) 极性强弱判定:水醇性大,氯苯醚小 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凝胶过滤法;膜分离法 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法 根据物质的沸点进行分离:分馏法 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质谱法:分子量大小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骨架,共轭双键 生物碱 生物碱绝大多数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防己科,吴茱萸科,茄科,豆科,小檗碱,马钱科,毛茛科,罂粟壳(房前屋后,有茄,有豆,破马掉毛,罂粟在后) 生物碱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吡啶类生物碱:简单吡啶类:槟榔碱,槟榔次碱,烟碱,胡椒碱(狼烟胡,简单批评) 双稠哌啶类:苦参碱 莨菪烷类生物碱:洋金花,天仙子 异喹啉类生物碱:1-苄基异喹啉类:罂粟碱,厚朴碱 双苄基异喹啉类:防己甲素和乙素 原小檗碱类:季铵碱(黄连,黄柏) 有机铵类生物碱:益母草碱,秋水仙碱,麻黄碱(益母水仙黄)(特点:氮原子不在环状结构内)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 性状:升华性:咖啡因 颜色: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小檗红碱,药根碱呈红色;利血平在紫外光下显荧光 溶解性:亲脂性生物碱:仲胺,叔胺 亲水性生物碱:季铵碱 碱性pKa:强碱(季铵碱,胍类生物碱);中强碱(脂胺,脂杂环类生物碱);弱碱(芳香胺,N-六元芳杂环类生物碱);极弱碱(酰胺,N-五元芳杂环类生物碱) 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碘化汞钾试剂,碘-碘化钾试剂,硅钨酸试剂,饱和苦味酸试剂,雷氏铵盐试剂(红色) 常用的生物碱显色剂:钼酸钠,钼酸铵的浓硫酸溶液:吗啡显紫色渐转棕色 含生物碱了中成药:苦参,山豆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麻黄: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草酸麻黄碱难溶于水,草酸伪 黄碱易溶于水) 黄连:小檗碱 延胡索: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防己:汉防己甲素和乙素 川乌:二萜类生物碱 (新增)天仙子: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马钱子:士的宁(番木鳖碱) 千里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阿多尼弗林碱 雷公藤:雷公藤甲素(二萜类,倍半萜大环内脂精眯类生物碱) 糖和苷 糖:单糖(多羟基醛或酮) 五碳醛糖:木糖,阿拉伯糖,核糖(阿拉和木五) 六碳醛糖: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胸脯敢露半乳) 甲基五碳醛糖:鸡纳糖,鼠李糖,夫糖(家父数礼钱) 蔗糖:二糖 低聚糖:2-9个单糖聚合而成 多糖:有十个以上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糖 糖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 羟基反应:醚化,酰化反应,缩醛和缩酮反应,硼酸络合反应 羰基反应 苷:(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氧苷:氰苷,酯苷,吲哚苷,酚苷,醇苷(情至饮汾酒)氰苷:存在于苦杏仁的种子中,氰苷口服是能在体内缓慢分解成α-羟基苯乙晴苷,不稳定,易分解成苯甲醛(杏仁味),和氢氰酸 硫苷:煮胡萝卜时的特殊气味 氮苷:腺苷,鸟苷,尿苷,胞苷,巴豆苷 碳苷:牡荆素,芦荟苷 苷键的裂解:酸催化水解:按苷键原子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N>O>S>C 苷类的显色反应:糖的显色反应中最重要的是Molish反应,常用的试剂由浓硫酸和α-萘酚组成 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苦杏仁: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3.0% 桃仁: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2.0% 郁李仁:苦杏仁苷含量不低于2.0% 醌类化合物 分类:苯醌,萘醌,菲醌,蒽醌 菲醌:邻醌类衍生物,对醌类化合物 理化性质:升华性:游离的醌类(升华性),小分子的醌类及萘醌(挥发性) 酸碱性: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β酚羟基酸性>α酚羟基酸性 含-COO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含一个α-OH只能溶于5%氢氧化钠 显色反应:无色亚甲蓝显色实验-苯醌,萘醌(本来无一物) 含醌类化合物常用中药:芦荟,大黄(蒽醌),虎仗,何首乌,决明子,丹参(菲醌),紫草(会大虎,首无命绝,胆子大) 香豆素和木质素 理化性质:荧光性质: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多先出蓝色荧光 与碱的作用:内酯环可以开环 显色反应:异羟亏酸铁反应 (新增)呋喃香豆素的光化学毒性: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秦皮(七叶内酯,七叶苷),前胡,肿节风,补骨脂(总相斗,请批固执前胡) 含木质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成药:五味子(联苯环辛烯型木质素),连翘,细辛(马兜铃科),厚朴(午后联系) 黄酮类 分类(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β-环联接位置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 溶解性:一般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水溶液中 酸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 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可用5%NaHCO3萃取7,4’-二羟基) 显色反应:盐酸-镁粉(锌粉)反应,四氢硼钠(钾)反应(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反应高),氯化锶(生成黑色沉淀) 含黄酮类化合物常用中药:黄芩:黄芩苷 葛根:黄酮类 银杏叶:黄酮苷 槐花:芦丁(花蕾部分称槐米) 陈皮:橙皮苷 满山红:杜鹃素 萜类和挥发油(异戊二烯C5单位) 萜类分类:单萜(挥发油),倍半萜(挥发油) 单萜:单环单萜的化合物是薄荷醇 双环单萜龙脑即冰片 环烯醚萜类:是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结构:环烯醚萜类的基本母核为环烯醚萜醇,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环的结构特点 分类:环烯醚萜苷:C-4位有取代基的环烯醚萜苷:栀子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鸡屎藤苷 4-去甲基环烯醚萜苷:木辛醇,木辛苷,玄参苷 裂环环烯醚萜苷:龙胆苦苷,獐芽菜苷,獐芽菜苦苷 显色反应:地黄及玄参等在炮制及放置过程中会变成黑色 倍半萜:单环倍半萜青蒿素具有很好的抗恶性疟疾活性 莪术醇具有抗肿瘤活性 二萜:穿心莲内酯,雷公藤内酯 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 挥发油的性状:(草字头加个奥)类多显蓝色;佛手油显绿色,桂皮油显红棕色 挥发油的化学常数:酸值(中和),酯值(水解),皂化值(皂化) 含萜类化合物常用中药:穿心莲:含有很多二萜内酯,二萜内酯苷,穿心莲内酯又称穿心莲乙素 含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莪术,艾叶(桉油精),肉桂(桂皮醛)(我爱吃贵猪肉)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超临界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 分离方法:分馏法 鉴定方法:气相色谱法 皂苷类(用力震荡可产生持久性的泡沫) 分类:三萜皂苷:四环三萜:羊毛甾烷型,达玛烷型(羊,马四条腿) 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乌鲁木齐善斗) 理化性质:X酸性;溶解性(正丁醇);发泡性;溶血性 显色反应(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Burchanl老爸反应) 含三萜皂苷化合物的常用中药:人参,三七,甘草,黄芪,合欢皮,商路,柴胡(仨人上路运柴草,齐欢喜) 含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麦冬,知母 强心苷 分类:甲型强心苷(五元),乙型强心苷元(六元) 糖部分的结构特征: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类 与苷元的链接方式:I型: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如紫花洋地黄苷A 化学性质: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Burchanl老爸反应) 含强心苷列化合物常用中药:香加皮,罗布麻叶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胆汁酸的鉴别:GregoryPascoe反应(含量测定)(狗屁反应),Hammarsten反应(胆酸显紫色,鹅去氧胆酸不显色) 含胆汁酸类成分常用中药:牛黄:含8%胆汁酸,主要成分为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 熊胆:化学成分:胆汁酸类的碱金属盐及胆甾醇和胆红素;生物活性方面:牛磺熊去氧胆酸 含强心苷元成分的常用动物药:蟾酥 含其他成分的常用动物药:麝香(麝香酮),斑蝥(斑蝥素),水蛭(水蛭素) 其他成分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细辛,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 含有机酸的常用中药: 金银花:绿原酸(过敏) 去除鞣质的方法:X冷热处理法,石灰法,铅盐法,明胶法,聚酰胺吸附法,溶剂法 第四章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5-6分 炮制的目的:X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增强药物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炮制常用辅料:酒:活血通络(大黄,黄连,丹参) 醋:引药入肝,降低毒性,矫臭矫味(乳香没药,香附,柴胡,甘遂,延胡索) 食盐水:强筋骨,软坚(泽泻,车前子) 姜汁: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竹茹,厚朴,黄连) 土:温中和胃,止血,涩肠止泻 麦麸:和中益脾:白术,僵蚕,枳壳(猪惨翘) 蜜:润肺止咳,补脾益气,缓和药性,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黄芪,甘草,麻黄,马兜铃,枇杷叶)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 炒法:火力:文火(炒黄);武火(炒炭);中火(炒焦) 清炒法(单炒):炒黄:王不留行:中火炒至白花 苍耳子:中火炒至黄褐色,刺焦即可 炒焦:山楂,栀子(焦栀子:缓和苦寒之性以免伤胃) 炒炭:(大蓟,蒲黄,荆芥)蒲黄:中火炒至棕褐色 加辅料炒法:麸炒:白术,僵蚕,枳壳(猪惨翘) 米炒:党参,红娘子,斑蝥(共党,红娘子搬米) 白术既能土炒(补脾止泻)又能麸炒(健脾消胀) 砂炒:穿山甲,马钱子,补碎骨 炙法:白芍:X酒白芍,炒白芍,醋白芍,土炒白芍 复制:生半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清半夏:燥湿化痰 姜半夏:降逆止呕 法半夏:调和脾胃(每kg半夏,甘草15kg,生石灰10kg) 发酵:最佳温度:30℃-37℃ 煨法:除去油脂(木香,肉豆蔻) 制霜法:用于制备西瓜霜的药物:西瓜,芒硝 水飞法:朱砂,雄黄 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5-6分) 断面:菊花心:黄芪,甘草,白芍 车轮纹:防己,青风藤 朱砂点:茅苍术 星点:大黄 云锦状花纹:何首乌(乌云) 罗盘纹:商路(罗盘上路) 水试: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 秦皮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苏木投入热水中,水显鲜艳的桃红色 车前子,葶苈子,蛤蟆油加水浸泡,体积膨胀 黄芩水解显绿色 火试: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状物流出,灰烬白色 海金沙火烧有爆鸣声且有闪光(冰片既有闪光,又有烟雾) 青黛火烧产生紫红色烟雾 饮片:杜仲(饮片折断时有白色胶丝) 细胞内含物鉴定:淀粉粒加碘显蓝色或紫色 糊粉粒加碘显棕色 黏液加钌红试液 菊糖用α-萘酚乙醇检测 脂肪油,挥发油加苏丹显红色 碳酸钙加盐酸有气泡 细胞壁性质检查: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 木栓化细胞壁:加苏丹三 纤维素细胞壁:加氯化锌碘 理化鉴定:蜂蜜的相对密度:1. 微量升华: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羽状,枝状结晶;薄荷的升华物为无色针簇状结晶;牡丹皮,徐长卿的升华物为针状,羽状,长柱状结晶;斑蝥为柱状,小片状结晶 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X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用酸碱滴定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测定)(规定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药材:白芨,白术,白芍,天冬,天花粉,天麻,粉葛,山药,牛膝,党参) 水分测定法:X费休氏法;烘干法(不含挥发性药品);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贵重药品);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药品);气相色谱法 灰分性测定:X总灰分测定法,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指总灰分中不溶于稀盐酸的灰分) 色度检查:白术 酸败度测定:X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 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穿心莲30%,薄荷30%,广藿香20% 浸出物测定: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性醚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制剂(规格);剂型(形式) 中药提取物有效部位占提取物的50%以上;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90%以上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易水解的药物:酯类药物,酰胺类药物,苷类药物 易氧化的药物:酚羟基,含有不饱和碳链 处方因素,制剂工艺,贮藏条件 不宜制成散剂的药物:易吸湿或易氧化的药物;刺激性大的药物;含挥发性成分多且剂量大的药物 散剂的质量检测:水分:不得超过9% 合剂若加蔗糖,含糖量一般不高于20%(g/ml) 糖浆剂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 含有毒性药的酊剂,每ml应相当于原饮片10g;其他酊剂,每ml相当于原饮片20g 流浸膏剂指每1ml相当于饮片1g;浸膏剂指每1g相当于饮片或天然药物2-5g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司盘,吐温)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硫酸化蓖麻油,阿洛索);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洁尔灭,新洁尔灭);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卵磷脂) 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物质(脂多糖) 防止注射剂氧化的附加剂:抗氧剂: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 惰性气体:二氧化碳,氮气 金属离子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钠 调节注射剂渗透压的附加剂:氯化钠,葡萄糖 滴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10rd;眼用半固体制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5g;眼用 制剂启用后最多可使用四周 软膏剂,乳膏剂的基质:类脂类基质:羊毛脂:有较大吸水性,与凡士林合用调剂渗透压 烃类基质:硅酮类:眼睛有刺激性,不宜作眼膏基质 乳剂型基质:水包油型乳剂基质(O/W);油包水型乳剂基质(W/O) 水溶性基质:纤维素;聚乙二醇 栓剂基质:油脂性基质:可可豆脂,半合成脂肪肝油脂类 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 融变时限:脂肪型基质的栓剂应在30分钟内全部融化,软化或触压时无硬芯 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刺激性强的易溶性药物;易风化的药物;吸湿性强的药物 空胶囊剂的常用囊材:增塑剂(甘油,山梨醇);增稠剂(琼脂);遮光剂(二氧化钛);着色剂(柠檬黄,胭脂红);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增光剂(十二烷基磺酸钠);芳香矫味剂(乙基香草醛) 硬胶囊内容物的含水量不得超过9% 崩解时限: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30分钟,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1小时 糖丸适用于儿童用药,多用于疫苗制剂 蜂蜜:嫩蜜(稍有黏性),中蜜,老蜜(黏性强) 丸剂的质量要求:水分:蜜丸和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超过15%;水蜜丸和浓缩水蜜丸不得超多12%;水丸,糊丸,浓缩水丸不得超过9%;蜡丸,滴丸不检查水分 溶散时限:小蜜丸,水蜜丸,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解;浓缩丸,糊丸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解;滴丸应在30分钟内全部溶解,包衣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解;大蜜丸不检查溶散时限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水分:不得超过8% 粒度: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超过15% 溶出度:混悬颗粒剂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片剂的分类:口腔用片: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 口服片:其他都是口服片 片剂的辅料:稀释剂:淀粉,糊精,甘露醇(稀释剂和矫味剂) 吸收剂:硫酸钙二水物,磷酸氢钙 湿润剂:水,乙醇 黏合剂:淀粉浆,糖浆 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泡腾崩解剂 润滑剂:(压片前必须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镁,滑石粉,聚乙二醇,月桂醇硫酸镁,微粉胶 崩解时限:口崩片(60秒),可溶片(3分钟),舌下片(5分钟),含片(10分钟),中药片,糖衣片(1小时),化药片,原粉片(30分钟) 胶剂的辅料:冰糖:矫味,增加透明度和硬度 油类:便于切胶,消泡 酒类:矫味,消泡 明矾:增加透明度 膜剂的成膜材料:聚乙烯醇(PVA) 控释制剂:恒速释放药物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药物治疗作用持久,毒副作用小,用药次数显著减少 药物可缓慢释放进入人体内,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小,可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又能保持在邮箱浓度治疗范围之内 第七章中药药理毒理 第八章中药鉴定 根及根茎类 双子叶植物:有放射状结构,无髓,外表有栓皮 单子叶植物:无放射状结构,有髓,外表无栓皮 狗脊:蚌壳蕨科(打狗棒),性状:残留金黄色绒毛 绵马贯众: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5-13个 细辛:气味辛,味辛辣,麻舌 蓼科:大黄,虎杖,何首乌 大黄: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 何首乌:干燥块根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牛膝:苋科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质坚韧,不易折断断续排列2-4轮 川牛膝:苋科表面灰褐色,质硬脆,易折断 商陆: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 银柴胡:有扭曲的纵皱及支根痕,多具空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跟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凸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 毛茛科:威灵仙,川乌,草乌,白芍,赤芍,黄连,升麻 白芍:表面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略带棕红色 赤芍: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 黄连:B味连:多分枝,常弯曲,集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多为单枝,过桥较长 云连:多为单枝,弯曲成钩状,形如蝎尾 升麻: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下面凹凸不平 防己: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形似猪大肠,断面车轮纹(房车) 延胡索:罂粟科 板蓝根:十字花科(葶苈子) 豆科:苦参,槐花,甘草,黄芪 甘草:射线放射状,至皮部偏弯,常有裂隙,显‘菊花心’ 黄芪:菊花心 远志: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 西洋参:五加科不易折断,分叉角度大 人参:五加科易折断,分叉角度小 白芷:伞形科性状:疙瘩丁 当归:以烟火慢慢熏干 川芎:呈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表明黄褐色,粗糙皱缩;散有黄棕色小油点;切片呈蝴蝶片 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称‘蚯蚓头’;断面呈‘菊花心’ 白前:断面中控,称‘鹅管白前’ 丹参:唇形科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外皮疏松,易脱落 黄芩:唇形科断面黄色 玄参:断面黑色 地黄:玄参科断面乌黑色 巴戟天:茜草科 天花粉:葫芦科 党参:桔梗科根头部有多数的疣状突起的茎痕和芽(狮子盘头) 木香:菊科 白术:菊科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 苍术:朱砂点(羌活) 紫菀:根茎多编成辫状 半夏:天南星科干燥块茎呈类球形 石菖蒲:天南星科 川贝母:百合科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大瓣紧抱小瓣,‘怀中抱月’ 青贝:大小相近,相对抱合,称‘观音合掌’ 炉贝:具有棕色斑点,‘虎皮斑’ 玉竹:百合科 知母:顶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呈‘金包头’ 郁金:姜科 天麻:兰科 茎类中药 木通:木通科干燥藤茎 大血藤:木通科干燥藤茎表面灰棕色,外皮脱落处显暗红棕色,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 鸡血藤:豆科栓皮脱落处显红棕色,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黑棕色 苏木:豆科干燥心材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 降香:豆科干燥心材表面紫红涩或红褐色,有油性,入水下沉 沉香:瑞香科含有树脂的木材表面有刀痕,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的斑纹,表面多呈朽木状 通草:五加科干燥茎髓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 钩藤:茜草科 皮类中药 动物药: 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瓦楞子 生理产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蜂蜡,五灵脂,蚕沙,夜明砂,虫白蜡,蝉蜕,蛇蜕,蜂蜜,蜂房 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 动物某一部位: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 地龙:白颈 水蛭:两端各具一吸盘 海螵蛸:干燥内壳 桑螵蛸:螳螂科干燥卵鞘 蜂蜜:葡萄糖 土鳖虫:雌虫干燥体 蟾酥: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蕲蛇:翘鼻头 乌梢蛇:剑脊 鹿茸:花鹿茸:一个分支:二杠 两个分支:三岔 马鹿茸:侧枝一个:单门 侧枝两个:莲花 牛黄:干燥的胆结石乌金衣 矿石类 朱砂:硫化汞 雄黄:二硫化二砷 自然铜:二硫化铁 赭石:三氧化二铁 炉甘石:碳酸锌 滑石:硅酸镁 石膏:硫酸钙 芒硝:硫酸钠 硫磺:硫 本文章来自于网络 图片来自于网络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uhuangg.com/ksjj/4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中药大功效张步桃著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