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一个小伙子用养蜂实践颠覆世人千百年的
——关于雷公山地区蜂蜜品质的对话 很多事情,很多观念,似乎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了的,不可改变。比如,饲养的蜜蜂喂了白糖了,蜂蜜的品质是否就降低了;野生蜂蜜的品质比仿野生养殖的蜂蜜品质肯定要好。等等等等。笔者就这两个问题,专门采访了雷山旺稼生态家庭农场的场主石浩江,其对蜜蜂养殖的解读,颠覆了我们已经形成了几千年的观念。 记者:你养蜜蜂多少年了? 石浩江:我是年才开始养的,年大学毕业后创业,养斗鸡、土鸡和开展蜜蜂养殖。 记者:你在大学学的是什么专业? 石浩江:工程管理造价方向。 记者:怎么不去考工作,不找对应的工作,反而来养蜂了。 石浩江:也考过,没有考上,后来在高速公路呆过一年,待遇也不错,后来感觉那份工作不是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辞掉了。出来创业。 记者:蜜蜂养殖需要技术,你参加过专门的学习培训吗? 石浩江:参加。大凡县农业农村局开展的有关蜜蜂养殖等农业类的培训,我都去参加了。从年起,我除了参加县里的各类技能培训外,还参加州农业委员会组织的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农业创业创新人才培训,中组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及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组织的贵州省中锋病虫害防治及蜂产品安全生产培训,年我还受县农业农村局委托组织近20人到福建省福清市开展了一期为期15天的蜜蜂养殖技术现场管理培训,年11月在参加中组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的农村实人才带头人培训还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记者:今天采访你,主要是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开我心中的谜团,应该也是我们雷山很多人心中的谜团。第一个问题是:人们普遍认为,蜜蜂喂了白糖,所产的蜜就是白糖蜜,你养的蜜蜂都喂了白糖吗,如果喂,蜂蜜的品质是否会降低?第二个问题是:据了解,你说雷公山地区的仿野生养殖的蜂蜜品质比野生蜂蜜的品质要好,为什么形成这样的理念,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1.蜜蜂喂白糖,与蜂蜜品质好坏没有任何关系。 石浩江:这个是一个学科的问题,也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这个必须让大家了解蜜蜂的生活性行,了解雷公山地区的地理、气候、植物资源等信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回答得了的。 记者:愿闻其详。 石浩江:对于人们对白糖饲喂蜜蜂和野生蜂蜜品质的认识的常识,我觉得也可以借助你采访的机会给人们普及一些蜜蜂养殖的常识的。我简单普及一下蜜蜂知识。一群蜜蜂,分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王只有一个,工蜂无数,一般一群最低也只以上才能形成群;雄蜂群量少一些。蜂王可以有几年的寿命,但一般我们做养殖的,一年就换掉蜂王了,不换它会产卵越来越低,蜂群就会越来越弱;工蜂的平均寿命只有35天,最长天,这个时间是指冬天10月份到春天3月份,因为蜜蜂不出来活动,寿命才有所延长;雄蜂的寿命更短。很多人都认为,蜜蜂会有至少一年以上的寿命。那么,问题来了,竟然蜜蜂只有35天的平均寿命,为什么一群群蜜蜂的数量那么多?这与蜜蜂不断繁殖有关。蜂王产卵量分强盛期与衰弱期,一般一只中华蜂蜂王交尾后的一个月左右产卵量最高,一夜在-个卵,只要蜂脾有巢穴,它就不断产卵。产卵后,需要不断孵化的过程。蜜蜂是有分工的。一群蜜蜂只有一个王,王多了就闹分家;雄蜂除了配种,没有参加任何劳动,它们好吃懒做,因此一旦配种任务结束,就会被勤劳的工蜂赶出门,使之自然死亡,等到需要配种的季节再孵化出新的雄蜂出来;工蜂分四类:幼年蜂、青年蜂、壮年蜂、老年蜂。它们分工是非常明确的:出巢房4-5天的谓之幼年蜂,负责哺喂出房1-3天的幼虫;出巢房6-18天的谓之青年蜂,主要工作是对所有蜂卵的孵化、幼虫喂食、育儿区温度的调控等工作(蜂箱内平均温度35度);18天以后的蜂谓之壮年蜂,负责采集花蜜、花粉、盐分和水等,壮年期仅20天左右就进入老年期,主要从事采水、采盐和做巢门守卫。所以,养殖好的话,蜂群越强,到采蜂蜜的时候采的蜜就越多。 蜜蜂不断的繁殖,是需要大量的蜂蜜与花粉的。蜜蜂的蜂蜜与花粉相当于人的饭菜,缺一不可。为什么自然界经常发生分蜂的事,因为蜜源不足了,它自然分蜂,甚至感觉所在的区域蜜源不足,不能生存,蜜蜂会全部搬迁到其他地方去。这是自然分蜂后的蜜蜂越来越少的原因。蜜蜂死亡或跑蜂是蜜源不足原因导致,因此仿野生喂养的蜜蜂,常规上有三个喂养原则:奖励饲喂、补助饲喂、补救饲喂。 奖励饲喂是即便在蜜源充足期,为了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哺育而进行的饲喂过程,通过奖励饲喂,使蜂群产生以为在采集到新蜜源而持续兴奋的错觉,对蜂群的繁殖与刺激蜂王产卵效果更好,这种情况极少给予饲喂;补助饲喂是当蜂群缺少食物时养蜂人为确保蜂群存活而进行的饲喂说白了,不喂,蜜蜂就会跑;补救饲喂是蜜蜂已经没有任何吃的了,遇到长时间的雨季往往会大批量饿死,这是不得而为之的饲喂。 记者:这个就到了蜜蜂喂了白糖了,是否降低了蜂蜜品质的问题了。 石浩江:是的,刚才我简单的普及了一下蜜蜂的常识与白糖饲喂的知识,剩下的就是,喂了白糖的蜜蜂的蜂蜜品质会不会降低。 我们已经知道饲喂白糖的三大原则了,但是对是否降低蜂蜜的品质还是心有疑滤的。我得跟你说:不会。这也是一门常识。 在雷公山地区,春天和夏天的蜜源足够用于繁殖,所以是不需要进行给予白糖水饲喂的。冬天的饲喂,是为蜜蜂存活而补助饲喂的一种方式,春天百花开的时候,余下的一些白糖蜜已经被吃得干干净净,春天一来,蜜源资源丰富,蜜蜂边采集蜂蜜边繁殖,就不存在饲喂的情况了。而且那些在冬天里饲喂过白糖蜜的蜜蜂,早已经在春末夏初全部死掉,在秋天大流蜜季节到来之际,已经没有任何一只冬天的蜜蜂参与采集蜂蜜了,所以秋天蜂蜜与白糖蜜没有任何关系,就不会存在白糖蜜的情况发生,这是人们必须了解的常识,不然一天问“会不会是白糖蜜”,显示出一种无知。人们质疑的一些用白糖与蜂蜜一起调成假蜂蜜来卖的情况,这些现象也是有个别,但作为真正的蜜蜂养殖户,一般是不会卖假蜂蜜的,原因有二:一是会导致自己信誉受损;二是假蜂蜜的保质期不长,如果卖不出去,就是3.5元一斤的白糖,也会使之得不偿失。雷公山地区的蜂蜜放的时间越长,其药用价值越高,蜜的品质越好。 2.雷公山地区的仿野生养殖的蜂蜜比野生蜂蜜品质好。 记者:你这一介绍,我虽然还是有些懵懂,但还是了解了很多过去没有了解到的常识。现在第二个问题是:据我了解,你有雷公山地区的仿野生蜂蜜品质比野生蜂蜜品质要好的理念,为什么形成这样的理念,你这样的理念,可是颠覆了我们整个雷公山地区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理念哦,能介绍一下吗? 石浩江:这个问题,实际上又是人们多年来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他地方的野生蜂蜜好,好到什么程度,我不便于说,也不好说。但雷公山地区的仿野生养殖的蜜蜂的蜂蜜比野生蜂蜜要更好,我的理念,也可以作为其他地区蜂蜜品质的一个借鉴。 记者:你提出这个理念,是需要理由来支撑的。 石浩江:是的,这个得通过气候和蜜蜂的性行去分析,而不是随便说。在我参加的培训老师里,我与一些老师交流过,他们没有几个人去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我亲自进行了养殖,认真思考了蜜蜂繁殖的过程与采蜜的环节,认真观察和了解了蜜蜂的性行,才敢这么去说的,而不是自己是搞蜜蜂养殖的,努力去为自己蜂蜜的品质辩解。前面我说过,这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 记者:我想听一听你的解读,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石浩江:人们对百花蜜的了解,有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野生蜂蜜是蜜蜂从春天采的蜜储存到冬天,所以叫四季蜜,也叫百花蜜。其他热带地区,四季百花开放,蜜源足够,也许有从春天储存到冬天的蜜形成的四季蜜、百花蜜,但根据养殖了解,基于蜜源的情况,因为其他地区有再好的气候,它也有风雨季节,只要有风雨,蜜蜂就会有因为繁殖把储存的蜜吃尽的可能。开始接触蜜蜂养殖的时候,我也认为,我们冬天割的野生百花蜜,就是从春天蜜蜂开始采集蜂蜜开始,储存到冬天了才割的,我想,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想法,而是很多人的想法。当我做了养殖后才知道,蜜蜂繁殖需要吃大量的蜜,所以,春天、夏天的百花开被蜜蜂采集的蜜,全部被蜜蜂用于繁殖了,根本不存在什么四季蜜的情况。就算遇到好的气候好的年景,蜂蜜仍然不够蜜蜂用于繁殖,气候越好,蜜蜂繁殖的小蜜蜂越多,消耗的蜂蜜与花粉也越多。这是一个概念性的常识。 第二个误区,蜜蜂在养殖的过程中,因为补助饲喂白糖,会使蜂蜜品质变低。这个我已经在前面阐述过了,养殖户之所以用白糖饲喂蜜蜂,只是在冬天的时候基于不让蜜蜂跑或饿死掉。这些冬天喝了白糖水熬过一个冬季的蜜蜂,在春季开始大量繁殖的时候,就老死了,新的生命会来继承它们的事业。还有就是,一些人拿蜂蜜放在冰箱冷柜里冰起,成了白糖颗粒形状,人们就认为是白糖蜜了。这又是知识性的误区了,好的蜂蜜,一般没有必要存放在冰箱里,当然可以放在保鲜柜,但是没有必要放冰柜,因为那样蜂蜜会被冰冻坏营养成分的。放在冰柜的,结晶的蜂蜜肯定会形成白糖形状的,可以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记者:你这一普及,我算是明白了一些。但你说雷公山地区的仿野生蜂蜜要比野生蜂蜜好,有什么依据。 石浩江:说来说去,还是气候的问题。春天夏天蜜蜂采的蜜,全部用于繁殖,直到8-10月份期间的五倍子花开的秋季,这是一个大流蜜的季节,养殖户才开始割蜜。不懂得割蜜的,都留到冬天才割。 蜂蜜并不是留在蜂脾里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是只要封盖了就可以割。留在蜂脾里时间长,也就是一个发酵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留时间长一些,发酵的时间就长一些,但割下来储存在桶里,封盖好,也是一样的发酵,放在蜂脾发酵与割下来放在桶里发酵,蜂蜜品质没有变化。因此,聪明的养殖户,会在秋天流蜜的时候观察他养的蜜蜂采集蜂蜜情况,一旦封盖了,他就割蜜,一个秋季,一脾他可以割2-3次,每脾割2斤左右,2-3次可以割到4-6斤,这样既增加了蜂蜜产量,品质同样没有改变。 为什么我敢说秋天的蜜比冬天的蜜要好呢,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理念都是冬蜜比任何季节的蜜的品质要好,为什么我要去颠覆大家几千年来形成的理念。这主要是一个做蜜蜂养殖的人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问题。我之所以敢于否定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理念,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秋天的蜂蜜资源是一年里最好最成熟的蜜。本人根据《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年11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通过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调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中草药初报》的查阅,雷公山地区中草药有种,秋季开花的达近种。其中以8-10月份开花的五倍子、胡枝子、荆条、野桂花、党参、丹参、桔梗、当归、益母草、薄荷为主的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蜜源,以甘草、苦参、芝麻、荞麦、向日葵为辅的蜜源。这时期的蜂蜜,在止咳润肺、清热解毒、健胃通便、防暑清心,补身益气生津、延年益寿之功效,助美容、健体、润燥、祛风解毒、润肠通便、促进消化助吸收、开胃健脾、调理肠胃、益气补中、发汗散热、散寒清目等作用极佳。秋季是所有中草药最成熟的季节,所以雷公山地区的秋蜜是极品蜂蜜,药用价值极高。 第二,冬季蜜蜂采的蜜,完全因为秋雨导致使蜜蜂全部用于繁殖,蜜品降低。雷公山地区山高谷深,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因雷公山山脉纵横交错,相对高度悬殊,因此形成了多云寡照、阴雨天气多等气候多变的自然因素。这样,秋天的时候在雷公山地区,往往形成一个比较长的秋雨状态,就是不下雨,整体整体的大雾天气也是蜜蜂不能飞行采集蜂蜜的,这个时段,只要有10-15天的秋雨状态加大雾天气,蜜蜂就会因大量繁殖消耗掉8-9月份采集的蜂蜜,雨季和大雾天气超过20天时间的,大部分养殖的老式蜂箱蜂箱与野生蜜蜂都会十室九空,蜂蜜吃完了,它们不是跑就是饿死掉。为什么老百姓放一个木箱在山崖上能收集到蜜蜂,就是这些跑出来的蜜蜂跑过来的。而留有足够蜂蜜的蜂群,在很少数,但好的蜂蜜已经不多。直至遇到十月小阳春,它们才开始大量采集蜂蜜,这时候的花是野菊花蜜与千里光(俗称野菊花)和种植不多的枇杷蜜、油茶树蜜。可以肯定的是,雷公山地区的野生蜂蜜实际就是野菊花与千里光蜜了。通过这样的分析,你应该明白,为什么我敢肯定仿野生养殖蜜蜂的蜂蜜比野生蜂蜜(多指冬蜜)的品质要好了。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我想了解一下,很多人都说,如果冬蜜割下来,不经过高温熬制,吃了会中毒死亡的,是不是这样? 石浩江:在雷公山地区,特别是海拔米以上,有一种植物叫雷公藤,这种植物有一定的毒性。因为有农民采集到野生蜂蜜后拿回来喝,出现了中毒及导致人死亡的事件发生,因此形成了人们把野生蜂蜜割下来后用高温熬制消毒才能食用的现象,怕有毒致人中毒和死人是可以理解的。农民采集到野生蜂蜜后拿回来喝导致死亡的事例不多,我想,也是人们不懂得蜂蜜常识所致。雷公藤是有毒植物,蜜蜂是很聪明的昆虫,所以雷公藤开花的时候蜜蜂也极少去采集雷公藤花蜜,采多了它们会自己死亡。这些农民采集到的野生蜂蜜致人中毒死亡的,一般是蜜脾还没有经过封盖发酵,其毒性还没有通过发酵消除,才会有中毒的现象发生。有一点是必须了解的,营养分析表明,蜂蜜中含有大约35%葡萄糖,40%果糖,这两种糖都可以不经过消化作用而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利用;蜂蜜还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一定数量的维生素B1、B2、B6及铁、钙、铜、锰、磷、钾等,以及含有淀粉酶、脂肪酶、转化酶等,是食物中含酶最多的一种。酶是帮助人体消化、吸收和一系列物质代谢及化学变化的促进物。蜂蜜的气味芳香可口,从营养和保健价值来看,不仅是滋补、益寿延年之品,又是治病之良药。我们食用蜂蜜,用温水泡制,温水的上限温度为60℃,超过60℃蜂蜜的活性酶会在高温下变性失活。如果按照农民高温熬制的方法来储存蜂蜜,那我们就更是错误了,这样一来,蜂蜜就与白糖水无异,保健作用大打折扣,并且还会改变蜂蜜的味道,使其产生酸味。 记者: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什么蜜的品质最好? 石浩江:首先是多种蜜源资源的蜜混合在一起的蜜品质最好;其次我再重复一下,秋天的百花蜜是最成熟的蜜,蜜品最好。最近我在网上看的很多蜂蜜,也说是野生蜂蜜,但你想想看,整桶整桶的蜜,是什么蜜那么多,显然是一种开得非常多的单花的蜜,单花蜜非百花蜜,品质低所以价格很低。有朋友问我的蜜多少钱一斤,我说元一斤。他不舍得买,说了一句:我买的油菜花蜜也是真蜜。油菜花蜜是蜂蜜里品质最低的蜜,比白糖好一些而已。我无语。我肯定他买到了真蜜,但有一句话我不好点破,好比人们穿衣服,几千元一件的名牌衣服与多元一件的衣服,差别大了。 雷公山蜂王培植 雷公山蜂王培植 参加培训人员合影 培训剪影 旺稼蜂业的百花蜜样品 旺稼蜂业结晶了的百花蜜样品 旺稼蜂业刚割下来的百花蜜样品 做真正实在的家庭农场 用品质说话 街头的卖蜜者 (我没有尝,我不敢认定好坏) 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卖蜜者舀蜂蜜倒在脾上 联系我们:石浩江 杨应光 杨应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jj/6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云南本草草本脚爽喷剂哪儿有卖的太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