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来临

山野嫩蔬即将轮番上市

快来品尝英山的春天味道吧

漫山遍野绿油油的野菜

瞬间唤醒沉睡的食欲

来,让鲜嫩的春天霸占你的餐桌!

蒸个粑粑——软芡草

软芡粑可以说是英山春季最诱人的小食了,而软芡草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因为软芡的叶面有一层白色的小绒毛,容易粘上“杂质”,清洗的时候要格外仔细。

将洗净的软芡切碎,用温水和入糯米粉和粘米粉制成灰绿色的面团。软芡粑可甜可咸,爱吃甜可将芝麻炒熟、碾碎,拌上红糖做糖馅,爱吃咸可将腊肉丁炒腌菜做菜馅。最后可下锅蒸熟、油煎,也可土灶内烤熟。

咬一口,唇齿间都是悠长的青草香气,久久不能忘怀……

平安快乐——马齿苋

作为英山人,一定都对“安乐菜”不陌生吧。没错,它就是大家所说的马齿苋!不论是传统的英山做法——采集幼嫩的马齿苋,制作晒干留着慢慢吃,还是趁新鲜“鲜”着吃,都别有滋味。

凉拌马齿苋,或者用马齿苋配上或萝卜、金针菇、豆腐皮等炒个什锦素菜,都是爽口又开胃~

念念不忘——香椿

“今天做个香椿头炒蛋吃!”我们吃的香椿头就是香椿树的嫩叶尖,香椿又叫“树上蔬菜”,不仅美味,营养价值也高。每到初春,香椿就开始冒出了嫩芽。

香椿的吃法那可就多了。可以各种拌!将焯水后的香椿切碎,然后拌豆腐!拌香干……还可以做饼吃!可以切碎了炒蛋吃!吃着香椿头炒蛋,简直想大喊一句:给我一碗白米饭!

民谚称,“雨前香椿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故清代文雅之人唤其为“吃春”。

菜中小清新——马兰头

马兰头,常见却不普通,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就有记载马兰头的做法“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最大限度激发其中的小清新气质。

初春的马兰头,刚出土的上部茎叶极其鲜嫩。当作时令菜蔬食用,可凉拌、炒食或做汤。尤其是把马兰头与香干凉拌,可以说是凉拌菜里的绝配。因为香味浓郁,清爽宜人和营养丰富,便深受众人喜爱。

南宋大诗人陆游就有诗曰:“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

报春精灵——芥菜

荠菜又叫地菜,中国人吃荠菜,可谓历史悠久。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早在《诗经》的年代,老祖宗们就已经在愉快地吃荠菜了。

荠菜味道鲜美,非一般菜蔬所能比拟,且食用方法多样,或凉拌、或清炒、或汆汤。再简单些,蘸酱就可以吃,美味至极。

荠菜馅饺子算是一绝,夹一饺子入口,荠菜清香和面粉搭配得当,混合着山野间的灵气,那叫一个好吃!

清香甘甜——槐花

“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槐花除了观赏,还能品尝哦~

采撷将开未开的洋槐花苞,洗净,撒上白面,蒸熟,起锅拌上白糖,就是一份香甜的槐花饭。除此之外,还可以做槐花饼、槐花肉包、槐花饺子等等,共同点是自带花香!

吉祥菜——蕨菜

中国民间食蕨,挑的是其幼嫩拳叶,该部位细嫩无筋,爽滑柔软,风味最佳!但这种野味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享用的,以前,想要吃盘清炒蕨菜,都要赶在开春那光景,提上篮子,踏青采蕨。

新鲜的蕨菜被民间称做“吉祥菜”、“龙爪菜”,食法颇多。一般沸水加小苏打焯熟,过几遍冷水,而后再进一步烹制,炒、拌或做汤等皆可。

自由之菜——蒲公英

蒲公英,别名婆婆丁。每到春暖季节,便有许多人去挖婆婆丁、小根蒜,蘸酱吃作为下饭菜。婆婆丁菜叶折断有白色浆液,味道微苦,与中药黄连、苦参苦味相比淡了很多,作为一道菜不难下咽。

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记载,蒲公英具有“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的功效。

趁着明媚好春光

英山春天,吃起来!

温馨提示:疫情防控不放松,安全旅游记心中。出游在外,做好个人防护,全程都要佩戴口罩,积极配合景区的防疫要求登记身份信息、行程码健康码登陆、测量体温等疫情防控工作。

原标题:《英山春天,一口下肚,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1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