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这一半翅目蚜总科的害虫,别称众多,如腻虫、蜜虫、油汗等。其种类繁多,全球已知的种类多达余种,而在我国,也有约00种蚜虫分布,其中余种更是植物的主要害虫。这些害虫不仅种类繁多,更以繁殖速度快、能力强以及危害严重而著称。

蚜虫的危害不容忽视

它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危害方面,成虫和若虫会刺吸植物的汁液,导致叶面卷缩、嫩茎扭曲以及生长点坏死,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而间接危害则更为隐蔽,蚜虫在刺吸汁液的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这些病毒病会使得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并出现变形,给农作物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害。

蚜虫的发生与繁殖

在南方,蚜虫无越冬现象,而北方则主要以成虫越冬,或以受精卵越冬。它们常选择桃树、小麦或温室大棚等处作为越冬场所。当春季温度适宜时,卵会孵化为干母,进而进行孤雌繁殖2或3代。初夏时分,有翅迁移蚜会转移到蔬菜、果树、棉花、小麦等作物上,造成危害。这些蚜虫会孤雌繁殖数代至20~30余代。到了秋末,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会再次迁飞,从第二寄主返回第一寄主。其中,有翅性母会通过卵胎生方式产生雌性蚜,这些雌蚜再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完成越冬。蚜虫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年发生20~30多代,堪称繁殖最快的害虫之一。

苦参·印楝素杀虫机理

苦参·印楝素是一种植物源杀虫剂,由苦参碱和印楝素按照4:6的比例复配而成。其中,苦参碱是从豆科植物苦参中提取的,包含苦参碱、槐果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能有效防治黏虫、菜青虫、蚜虫等多种害虫。印楝素则是从印楝树中提取的具有杀虫杀菌活性的物质,以印楝素A和印楝素B为主要成分,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等特点。二者复配后,不仅增效作用明显,还能显著提高杀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期。

苦参·印楝素的主要特点

()广泛的杀虫谱:苦参·印楝素能有效防治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等多种害虫,特别是对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具有显著效果。使用该药剂,可以一次性解决多种害虫问题。

(2)无抗药性:由于该药剂是由多种植物源成分精心复配而成,其成分构成复杂,具有触杀、胃毒、驱避拒食等多重作用,能够从多个角度有效杀灭害虫。因此,害虫难以对其产生抗药性。

(3)出色的速效性和持久性:克服了单一药剂速效性不佳的缺陷,苦参·印楝素的速效性显著提高。在防治蚜虫方面,当天即可见效。更令人惊喜的是,其持效期长达2天以上,仍能保持95%以上的防治效果,大大减少了施药次数。

防治方法

在蚜虫刚开始发生时使用苦参·印楝素进行防治,每亩地每次取%苦参·印楝素可溶液剂60~80毫升,兑入30公斤水中,对作物全株茎叶进行均匀喷雾。为确保防治效果,建议在首次施药后5~7天再喷施一次。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防治蚜虫,还能同时兼治菜青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2天后的防效依然能够维持在95%以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1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