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白癜风医院 http://www.znlvye.com/

本草典籍中明确指出了“十八反”与“十九畏”,这些歌诀是中医的宝贵遗产,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奥的医学智慧。从“半蒌贝蔹芨攻乌”到“诸参辛芍叛藜芦”,这些反畏关系揭示了药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同时,还有如“硫磺与朴硝相争”、“狼毒遇密陀僧则失效”等实例,更是生动地展示了这一理论的实用性。“十八反”与“十九畏”是中医的宝贵遗产,源自于《神农本草经》,书中详细记载了药物配伍的“七情”,包括相恶、相反、相畏等内容。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进一步阐释了这些反畏关系,明确指出了相反药物之间的激烈冲突,如雌黄与胡粉的相遇即产生黯淡变色,粉得黄则黑,黄得粉亦变,这正是相反之征的生动体现。此外,书中还详细列举了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乌喙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及,以及藜芦反细辛、芍药、五参等具体实例。

“十八反”之名首见于《蜀本草》,后《天平圣惠方》将其归于“药相反”项下,而现今广为人知的“十八反歌诀”则源于金元时期的张子和《儒门事亲》一书。同样,“十九畏”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最早见于宋代的陈衍《宝庆本草折衷》,后经李东垣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载入歌诀。

尽管历代相反、相畏之药有所增删,但至今仍以“十八反”、“十九畏”之名统称这些中药配伍禁忌。这些禁忌并非绝对,而是提示我们中药配伍时必须谨慎对待,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中药组方配伍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疗效,同时减轻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细辛,属于马兜铃科,常与芍药、白芍等药材配伍。然而,它却与太子参、石竹科的药物存在相反关系。此外,细辛还与法半夏、天南星科的药物等存在配伍禁忌。

在探讨“诸参辛芍叛藜芦”这一中药配伍原则时,我们发现“诸参”的范畴历代以来存在争议。按《中国药典》所述,“诸参”涵盖临床常用的参类,但具体包括哪些参种,仍有待考证。例如,《本草纲目》中“诸参”被解释为“五参”,即人参、沙参、丹参、苦参和玄参。然而,现今的党参属于桔梗科,与古人所称的五加科人参在反藜芦方面存在差异。同样,沙参的种类和归属也存在变化。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但古今均有违反十八反、十九畏原则却取得显著疗效的案例。例如,张仲景的“甘遂半夏汤”就成功运用了相反药物的配伍。宋代的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也注明了甘遂与甘草的配伍虽然违反常规,但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李东垣在治疗瘰疠时,巧妙地运用了海藻与甘草的相反关系,取得了显著效果。朱丹溪在治尸瘵时,也以甘草和芫花的相反配伍达到了预期疗效。现代中医在用药过程中“违反”十八反、十九畏原则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李可的“破格救心汤”中就巧妙地配伍了高丽参与五灵脂,成功救治了许多危重病人。同样,治疗慢性腹泻的“三畏汤”也采用了丁香与郁金、人参与五灵脂、肉桂与赤石脂等多对相畏药物,展现了中医的独特智慧。国医大师朱良春则常以海藻与甘草的配伍治疗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及肿瘤等疾病,人参(党参)与五灵脂的组合则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调理。此外,海藻、甘遂与甘草的搭配在治疗胸腔积液和渗出性胸膜炎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且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反、十九畏并非不可逾越的金科玉律。在药物配伍时,我们必须谨慎对待,确保有充分的把握,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同时,药物配伍的禁忌不仅与药物品种有关,还受到量比、给药方式、炮制和煎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我们必须仔细查看各品种的药物成分,以避免违反十八反、十九畏的禁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1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