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属中医的“血风疮”“痒风”范畴。刘复兴教授认为,瘙痒的产生多由风邪阻滞肌肤不得宣泄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痒”之说。但风为百病之长,在致病的过程中往往有寒、热、湿、毒、虫等相互作用。在疾病的后期往往还有血虚风燥占主导病机。

刘复兴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皮肤瘙痒症四证的四法四方,现介绍如下:

      

血热生风型

证候:瘙痒走窜不定,遍身作痒,自觉灼热刺痒,状如芒刺针扎,搔破皮肤鲜血渗出,结有血痂,偶尔也可化腐生脓,酿成疖肿。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方药:自拟荆芩汤加减。

荆芥15g,炒黄芩15g,生地黄30g,牡丹皮15g,赤芍30g,紫草30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蜈蚣2条。

      

湿盛型

    

证候:浸淫四窜,糜烂渗出,自觉浸淫作痒,搔破则有较多的滋水流出,并有越腐越痒,越痒越腐,常缠绵难愈。舌质淡,苔薄白腻或白厚腻,脉濡。

治法:健脾理湿止痒。

方药:三仁汤加减。

杏仁(冲)15g,生薏苡仁30g,白蔻仁(冲)15g,厚朴15g,法半夏15g,淡竹叶10g,通草6g,滑石(包煎)18g,藿香15g,佩兰15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

      

湿热型

    

证候:皮肤红,略有肿胀,腐痒并重。浸淫四窜,糜烂渗出,自觉浸淫作痒,搔破则有较多的滋水流出,并有越腐越痒,越痒越腐。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方药:自拟皮内3号方加减。

车前子(包煎)30g,川木通12g,炒黄芩15g,龙胆草1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苦参15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

      

血虚风燥型

    

证候:皮肤干燥发痒,其痒感往往时轻时重,呈阵发性发作,搔后有细如糠状鳞屑脱落,多发于秋冬季节,老年人多见。舌质淡,苔薄,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荆芥15g,防风30g,当归15g,杭芍30g,川芎15g,生地黄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45g,蜈蚣2条。

版权声明

shengming

本文选自《擅用虫药攻克皮肤疮疡顽症:刘复兴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复兴,秦国政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







































鐧界櫆椋庤兘娌荤枟濂藉悧
鍖椾含鑳芥不鐧界櫆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