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消风散之古今浅谈及临床应用
文章转载自: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年2月第34卷第1期 作者:刘仲荣,陈胡林 写 在 前 面 消风散在《外科正宗》之前已有较多版本记载,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消风散最早。后世诸家大多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为蓝本,运用“祛风行气”的思路,并无创新之处。陈实功没有囿于此,考虑到皮肤疾病成因的复杂性,组方更为全面、完备,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现就消风散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消风散溯源 *据文献记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丹溪心法附余》、《洪氏集验方》、《儒门事亲》、《重订严氏济生方》、《普济方》、《赤水玄珠》、《外科启玄》、《疹科正传》、《外科正宗》、《济阴纲目》、《医宗必读》等31部书籍中载有不同组方结构的消风散共计39首。虽然书目繁多,方剂之间组方结构也有区别,但是据其制方组方结构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辛温发散、行气扶正法 最早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一·治诸风》的消风散“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目眩旋晕,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瘾疹。又治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棱骨痛,旋晕欲倒,痰逆恶心”,其药味组成为“荆芥穗、甘草(炒)、川芎、羌活、白僵蚕(炒)、防风(去芦)、茯苓(去皮,用白底)、蝉壳(去土,微炒)、藿香叶(去梗)、人参(去芦)各二两,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陈皮(去瓤,洗,焙)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方以荆芥、防风、羌活等辛温发散之味祛风力强,人参、茯苓等味和胃益气,厚朴、陈皮、茯苓理气。全方祛风力显著,但不免有伤津耗液动血之弊端。此后如《普济方》一书中载有5个组成不同的消风散,大体均以荆芥、防风、羌活、川芎等辛温祛风药物为主,或略加入石膏、菊花等清热之味,或佐以当归、阿胶之品养血。《儒门事亲》所载的消风散则以川芎、羌活、人参、茯苓、僵蚕、蝉蜕、陈皮、厚朴为组方,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消风散大同小异。 2 解毒祛风、兼以杀虫法 中医外治方大都注重解毒杀虫,如《洪氏集验方》引蔡敏修方所收录的消风散以“硼砂、朱砂、雄黄、甘草、脑子”立方,清热解毒杀虫外敷治疗口疮。而在《青囊立效秘方》、《青囊秘传》和《眼科临症笔记》中的消风散则以荆芥、羌活、白芷、苦参等解毒祛风,又有明矾、蛇床子、川椒等杀虫。解毒祛风、杀虫之消风散均为外用之剂。 3 祛风清热法 皮肤病多表现为热象,如痤疮。《仁术便览·卷一》所载的消风散共3首。其一组成为:桔梗、甘草、柴胡、黄连、栀子、黄芩、防风、川芎、薄荷、葛根、黄柏、枳壳、天花粉、枇杷叶。方中黄连、栀子等清热解毒,柴胡、薄荷、枇杷叶以疏风清热,全方一派寒凉,方可“祛肺风毒”。再如《幼科指掌》、《胎产秘书》等书籍中的消风散则在清热疏风之余,加入羚羊角、胆星等息风止痉,以平息内风。 4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法 陈实功注意到了皮肤病致病因素的复杂性,从风湿热立论,并治气血,开创了消风散制方的新思路。《外科正宗·卷四·疥疮论第七十三》述消风散“治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疮疥,搔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并效。”原方药味包括:荆芥、防风、蝉蜕、胡麻仁、苦参、苍术、知母、石膏、牛蒡子、当归、生地、木通、甘草。陈氏集祛风、除湿、清热和养血诸法于一体创立的消风散,符合皮肤病复杂的病因病机,被广泛应用。 2方义分析 目前,在诸多消风散中,被应用广泛的当属《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外科正宗》所载的消风散。故就两首处方浅析其方义。 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的消风散主治风寒湿外邪、邪着经脉、肌表不和、气机不畅所致的头痛、风疹、小儿惊风等。风寒湿外袭,闭阻清窍或蕴阻肌肤经络,故见头目昏痛、皮肤瘙痒或小儿惊风等。方中羌活、防风、荆芥、藿香祛风散寒驱除病因,因风为 阳邪,易袭阳位,针对风邪上犯的头面诸疾;僵蚕、蝉蜕祛风解痉,祛经络之风邪;陈皮、厚朴、茯苓行气利湿调理三焦气机;川芎活血调营,通血络而宣痹著;人参益气扶正,鼓邪外出,且可防邪复入;茶叶有清利头目的作用。诸药合用共收疏风散邪、理气解痉之功。《张氏医通》谓“此方妙用,全在厚朴、人参。当知肌表之疾,无不由胃而发,故用厚朴清理其内,即以人参助诸风药消解风邪于外,则羌防荆芥辈方始得力耳。”现代医学中的部分过敏性疾病可应用此方剂治疗。 2 《外科正宗》 《外科正宗》所创立的消风散主治由风湿或风热侵袭机体、浸淫血脉、郁于肌表所致的风疹和湿疹。风热或风湿邪气袭表,入于腠理,侵犯血脉,致营卫不和;热郁肌表,热微则痒;营卫不和,营阴不能濡养皮肤,亦痒;风湿热久郁肌表,酿生虫邪,虫邪扰动气血,亦作痒;故外感风、湿、热之邪,营卫不和,是本方主治病症的基本病机。该方从祛风、清热、除湿多角度出发,使湿去、热清、风息而痒止。方中荆芥、防风辛温祛风,牛蒡子、蝉蜕辛凉疏风,四味同用辛散透达,祛邪于外;苍术、苦参,一温一寒,苦温燥湿,木通清利湿热,上三味苦燥与渗利同用,使湿邪得除;石膏、知母,自仲景白虎汤以来二味同用颇多,辛甘寒解肌清热,主入阳明经,去邪热而不伤正;当归、生地黄、胡麻仁入营血、和血脉,血脉调和,则风息痒止,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甘草一味,素有“国老”之称,重在调和诸药。诸药同用,祛风为主,其中将清热、祛湿、养血三法融入其中,攻补兼顾,为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症开创了新思路。 3消风散现代研究 以消风散命名的古方虽多,而唯独自《外科正宗》消风散创立以来,开祛风剂的创新之举,用之临床经久不衰。《外科正宗》所载的消风散集祛风、清热、除湿、养血为一体,立方之旨更加周全,也更符合诸多皮肤病复杂的病因病机。目前《外科正宗》版消风散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在临床实践与科研均取得较好的成果。 1 临床疗效研究 消风散全方疏风除湿、清热养血,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泛。原方及以该方为基础加减,对荨麻疹、湿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接触性皮炎、马拉色菌毛囊炎等多种临床疾病兼有风、湿、热证候的,具有良好的疗效。 3.1.1荨麻疹 有学者将63例风热犯表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口服消风散加减联合依巴斯汀)、对照组31例(口服依巴斯汀),分别在治疗7d和14d后各观察一次疗效;疗程2周后治疗组疗效确切,且在快速改善荨麻疹患者瘙痒、消退风团数目、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周振琴将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予消风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的治疗方法,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消风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明显的疗效,并能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IgE水平。温炬等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消风散口服,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赛庚啶、雷尼替丁,治疗4周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消风散不仅对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运用消风散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荨麻疹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3.1.2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消风散在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王思梦将4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消风散加减方,对照组予以消风冲剂,两组均联合外用蓝科肤宁,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了消风散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1.3湿疹 张献忠等用消风散加减(蝉衣、苍术、僵蚕、藿香叶、荆芥各12g,当归、苦参、知母各18g,生地20g,厚朴、木通25g。湿热重者,去当归、生地加龙胆草30g、车前仁20g。日1剂,水煎30min,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60例湿疹患者,临床痊愈52例(86.6%),基本痊愈8例(13.4%)。于晓琳观察了消风散外洗治疗慢性肛周湿疹患者30例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认为消风散可缓解瘙痒症状、减小皮损面积,改善皮损形态,且对血虚证的疗效优于脾虚证,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3.1.4接触性皮炎 周萌等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以消风散治疗,对照组以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测定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与对照组(5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认为消风散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清IFN-γ的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3.1.5马拉色菌毛囊炎 王静用消风散加减内服外洗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40例,对照组42例用2%酮康唑乳膏,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3%,对照组为80%,治疗组疗效满意。 2 现代药理、药效研究 消风散作为一个经典的方剂,对其现代药理、药效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目前关于该方剂药理、药效的研究集中在以下的方面。 3.2.1临床作用机制研究 3.2.1.1抗变态反应研究发现消风散加减在治 疗慢性荨麻疹前后患者血清IgE、白三烯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风散可能通过降低血清血清IgE、白三烯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等途径缓解迟发性变态反应。 3.2.1.2调节免疫杨晖等探讨了消风散加减方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血清IgA含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血清中IgA水平下降较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证明消风散加减方可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肾血流量及减少临床症状。有研究发现消风散能促进急性荨麻疹患者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但对IL-4水平无明显影响,而Th1/Th2比值升高。提示消风散可调节Th1/Th2平衡,降低Th1型反应,并不能将INF-γ的水平恢复至正常。 3.2.2动物实验研究 3.2.2.1抗变态反应 温炬等探讨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消风散可明显抑制由卵白蛋白致敏的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4、组胺和白三烯的水平,具有显著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梁秀宇等研究了消风散对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IV型超敏反应的影响,发现消风散可使小鼠血中白细胞的水平下降,抑制IFN-γ及sIL-2R的水平,提高IL-4含量;可改善Ⅳ型变态反应对小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同时,通过研究发现消风散可以使Ⅳ型变态反应小鼠模型毛发、毛囊细胞、皮下组织中IL-10的表达明显增强,且表皮、真皮组织中出现IL-10表达。消风散具有较强促进IL-10分泌及下调IL-13含量的作用,可以缓解或消除变态反应性炎症反应。佟佳馨发现消风散具有降低卵蛋白法造模的I型超敏反应模型大鼠血清5-羟色胺及P物质含量作用,与孟鲁司特具有等效性。 3.2.2.2调节免疫 消风散能够促进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病变皮肤局部IL-10分泌,抑制IL-13的分泌,降低局部组织中INF-γmRNA的表达,调节皮肤局部组织中Th1/Th2细胞平衡。有研究观察了消风散颗粒免疫调节作用和机制。发现消风散颗粒可降低迟发型变态反应小鼠异常增高的耳肿胀度、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抑制丝裂原诱导的脾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炎症组织细胞因子IL-1,IL-2和IL-4的活性。认为消风散颗粒的免疫抑制作用与其调节T,B淋巴细胞功能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有关。 3.2.2.3抗炎 有研究证实,消风散能降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起到抗炎作用。郑咏秋等观察了消风散颗粒抗炎作用及其机制。其研究发现消风散颗粒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急性炎症有抑制效应,该作用与增高急性炎症组织灌洗液SOD-1活性、降低TXA2水平、降低TXA2/PGI2比值有关。 3 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中药药理对中药的功效及作用机制有了进一步的研究。荆芥、防风是常用辛温解表药对,两者配伍应用于临床称为荆防散。《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谓“荆芥偏入血分,防风偏入气分,相须为用,加强祛风之效,可治风寒湿痹症及荨麻疹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单味荆芥具有镇静、调节免疫功能、抗过敏、抗菌及抗氧化等功能,荆芥与防风同用则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及抗过敏的作用。蝉蜕,别名蝉退、蝉衣、蝉壳等,蝉科昆虫羽化后的蜕壳。研究表明蝉蜕提取物能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对Ⅳ型变态反应及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还能抗炎、抗氧化作用。蝉蜕往往被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等疾病的治疗。苦参主要活性物质是生物碱类和黄酮类,研究表明苦参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利尿、调节免疫和神经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苦参碱对炎症的各个阶段起抑制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炎症介质;而氧化苦参碱则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过敏作用。研究发现知母皂苷BⅡ和知母皂苷B可以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β和NF-κB等的生成。石膏富含Ca2+离子能抑制神经肌肉兴奋性,减少血管通透性作用,故可镇痉、抗渗、抗过敏、抗炎。研究表明当归多糖能显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当归阿魏酸对Ⅰ、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见,消风散主要组成药物大多具有调节免疫、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有学者对消风散中药物配伍关系及作用进行了观察。该研究将消风散分为消风散组(原方)、疏风药组(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各3g)、疏风加祛湿药组(即疏风药组加苍术、苦参各3g)、祛湿加养血药组(苍术、苦参、生地、当归各3g)和疏风加养血药组(即疏风药组加当归、生地各3g)五组进行拆方配伍研究,发现五种配伍中对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率以消风散原方组、疏风药组和疏风+祛湿组作用最强,其他两种配伍次之,说明疏风药在方中起主导作用。 4临床实践心得 就临床应用而谈,笔者认为本方各味药物不尽然全同于原书所载剂量,荆芥、防风性味偏辛温,重在开泄腠理,疏解卫气,用量不宜过重,否则反而助热伤营;蝉蜕又名蝉衣,蝉性好动,蝉衣源于蝉,故取其轻清之意,以量小取效;牛蒡子清热疏风,因风疹、湿疹等皮肤病病性大多偏热证,故宜酌大于荆芥防风之类;上诸味,重在疏表和卫,开泄卫气,使风邪有出路。胡麻仁、生地黄、当归和营养血之品必不能少,营血和,风自息。皮肤病多为外象,其里不解,三焦不畅,气液阻滞,玄府不得疏通,不可谓“治病求本”。方中石膏、知母清泄阳明,解阳明肌表之邪热,有治未病的作用。脾胃在五行属土,分属阳明燥土与太阴湿土,一喜燥,一喜润,湿热之邪于此胶着难解,故用苦参苦以燥湿,寒以清热,苍术燥湿之余,助升太阴脾气,加之木通利下焦,给湿邪出路。在临床应用本方时,重在掌握其主治病症的特征表现。使用本方的最主要关键是瘙痒,同时抓住疾病病机“风、湿、热”的特点。所以消风散主治的病症往往瘙痒难耐,搔抓后浸渍渗液,皮损色红或红肿,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或滑。 笔者运用本方主要以内服为主,临证使用时往往对其加减化裁,以瘙痒性皮肤病运用最多,如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疾病多从以下几点论治:一则痒自风来,治风必先和血;二则无虫不作痒,止痒多需杀虫;三则热微则痒,除热也可止痒;另外,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安心神以止痒。消风散从祛风、清热、除湿的角度出发,内兼含有可以杀虫之苦参,泻心之木通,笔者认为本方涵盖诸法于一体,为止痒之通用方。若临床患者血热较重者,可配合本院名师艾儒棣教授所制的凉血消风散,或加水牛角、牡丹皮,并加重生地黄用量至30g;若风热偏盛者,可配合简化消风散,或加银花、连翘、薄荷,并酌减荆芥、防风用量;若患者血瘀气滞,可合用四物汤,或加紫荆皮郁金、丹参,但须据病情加减(银屑病患者进展期当慎用活血药);若风寒偏盛,可加用麻黄、细辛;如患者睡眠差,则加用龙骨、磁石、珍珠母;若患者皮损肥厚,邪气胶着不解,加用夏枯草、猫抓草、山慈姑,或合用消瘰丸(玄参、贝母、牡蛎);若患者以血管炎、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则可加红藤、老鹳草、松节等。总之,消风散乃一定之方药,其法其理可发挥无穷,全在加减变化中。 5病案举隅 患者女,45岁。全身泛发红色风团,伴剧痒2周。经静滴地塞米松5mg,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口服氯雷他定、酮替芬等治疗后,病情缓解,但皮损偶有反复。尤其遇冷风则皮损加重,可自行消退。就诊前2天,患者夜跑时遇冷风后病情反复,全身泛发绿豆至蚕豆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瘙痒剧烈,无胸闷、气紧,无腹痛、腹泻。自行口服氯雷他定、酮替芬后瘙痒无缓解。刻诊:蚕豆大小不等的风团已泛发至全身,颜面可见少许淡红色风团,搔抓不止。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自诉平素畏风,喜暖,纳眠可,大便粘滞不爽,小便可,舌红,苔白腻,脉滑。诊断:瘾疹———湿热内蕴兼夹风寒。治法:祛风除湿,清热止痒。方药:麻黄6g,细辛3g,荆芥10g,防风10g,生地黄15g,当归10g,连翘15g,杏仁12g,紫荆皮20g,蝉衣10g,苦参15g,薏苡仁30g,苍术10g,白术15g,通草15g,龙骨20g,射干15g,甘草6g,6剂,水煎服,3次/d,每次mL。内服依巴斯汀片10mg1次/d,外用炉甘石洗剂2次/d。嘱患者忌辛辣发物,避风寒。 第二周复诊,患者诉瘙痒症状已十去七八,全身偶见数个风团,可自行消退,自诉服药后前两天少许汗出,现夜间口干,晨起口苦。查舌红,苔白,脉微数。予上方加石膏20g、知母10g、天花粉15g、生黄芪20g、南沙参20g、女贞子20g、墨旱莲10g,去麻黄、细辛、苍术。继服6剂,煎服法同前。继续口服依巴斯汀片;瘙痒时外用炉甘石洗剂。第三周复诊,患者皮损再无反复,偶有皮肤瘙痒,上方加减调理善后而痊愈。 按皮肤病多热证,但间有寒证或寒热夹杂者,本例患者素来畏风,遇冷吹风则风团叠出,实为营卫不和,卫外不固所致。但细查患者舌脉,湿热之象可见。既然湿热之象明朗,为何不用辛开苦降治法,诸如泻心汤或连朴饮之类?本病虽见湿热表现,但湿热已久非一时可去,新感外邪当急去之。故初诊以辛温开郁,发散表邪,疏通腠理,腠理畅通则一身之气机流通,不止外邪可去,里湿也可得化。但凉血护阴之味断不可少,因湿热之体,津气不足,谨防辛温动血化火之弊。故初起之时,予化裁消风散加入辛温宣解之麻黄、细辛开玄府,给邪出路。苍术、白术、薏苡仁以祛湿于内,生地、连翘、苦参、射干为佐。全方表里同调,给邪出路,并断外邪入里之后路。二诊,患者外邪已十去其八九,出现化热之征兆,故去麻黄、细辛,防其过于温燥;加入石膏、知母甘寒清热,花粉生津,二至丸凉血养阴,黄芪、南沙参健脾除湿。黄芪、白术、防风取玉屏风散结构御邪于外。临证时,饮食宜忌也是取效的关键所在。荨麻疹患者治疗中及愈后尤其应忌进食发物、冒雨受凉,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6结语 消风散是临床上皮肤科医师常选用方剂之一,化裁后可治疗皮肤科许多病证。虽最早见于《和剂局方》,但经考证许多医著中均有此方,出处不同组方略有不同,其制方组方结构大体可分为辛温发散,行气扶正法、解毒祛风,兼以杀虫法、祛风清热法、疏风除湿、清热养血法。现代临床证实此方疗效佳,可治疗皮肤科多种疾病,如荨麻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疹等。是攻克急慢性皮肤疑难疾病的常用处方之一。现代实验证实此方具有很好的抗变态反应、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笔者临证使用此确为一妙方,同时也附上个人浅显的临床应用此方心得,以供同道参阅。 武汉中科科理射频微针治疗是由“微针的探头、射频的能量及飞梭雷射的分段式技术”设计组成。微针探头采用直径仅有0.12mm的“黄金微针”进入肌肤深层,将涂抹在皮肤表层营养元素通过微针导入肌肤深层:”黄金微针“在进入皮肤深层后如同导弹系统一般,以瞬间震动方式将微针插入皮肤,并在0.1秒内快速将射频能量完整注入真皮层,促使胶原蛋白有效增生与重组。微针射频治疗不仅能修复整流失塌陷的老化肌肤(皱纹、松弛)问题,更能解除表皮烫伤的风险。 白癜风能治好嘛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2377.html
- 上一篇文章: 湿疹中药华山医院利湿口服液VS广州中
- 下一篇文章: 思恩图腾大爱无疆思恩腾与您一起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