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生产过程副产物的价值发现和资源化利用
药材生产过程副产物的价值发现和 资源化利用是中药材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 段金廒1通讯作者,郭盛1,严辉1, 赵明1,宿树兰1,黄璐琦2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资源循环利用重点研究室,江苏南京;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北京)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产业扶贫是近年来全国贫困地区正在实践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其重在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产业扶贫已逐渐被证实是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存发展的根本手段,是实现稳定脱贫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已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核心和关键。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近年来,中药及大健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中药材原料需求旺盛。我国中药材资源富集地区与贫困地区呈现高度重合的特点,多数贫困地区中药资源禀赋较高;中药农业的门槛较低,在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历史久远、种植经验丰富,利于推广及普及。因此,建立中药材产业扶贫机制具有其内在优势,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中医药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年)》,提出建立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促进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特别指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中药材产业扶贫在国家扶贫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年11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组织成立了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技术指导专家组,旨在为解决基层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等技术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扶贫技术指导专家组在对中药材产业扶贫路径及成效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贫困地区中药资源禀赋,提升中药材产业综合效益是今后中药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本文即是在此基础上,从提升贫困区中药材产业综合效益角度,对基于药材生产过程副产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扶贫可行性进行分析,对其利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提升中药材产业扶贫成效,巩固扶贫成果,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撑。 1中药材产业扶贫现状分析1.1中药材产业扶贫保障措施渐趋完善 在政策保障层面,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引导百家药企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发展百种大宗、道地药材种植、生产,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以来,各地先后出台了适宜于本区域中药材产业扶贫的相关实施方案,从财税政策、产业资金筹措、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共促中药材产业扶贫政策的落实。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发展包括中药材在内的农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从国家层面强化了中药材产业扶贫的政策保障。 在技术保障层面,为解决基层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等技术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了国家中药材产业扶贫技术指导中心及技术指导专家组,并定期举办培训会;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将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作为各岗位科学家及试验站的重要工作任务,进一步为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因地制宜的指导和规划中药材生产实践,促进中药材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国内学者基于贫困地区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具有优先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的区域进行划分,并在宏观层面对贫困地区可种植的中药材名录进行分析整理,发布了适宜于不同贫困区域适宜发展中药材品种名录,为相关区域中药材产业扶贫指了方向。 1.2中药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激励下,在各级经营主体的积极探索下,中药材产业扶贫成效显著。据统计,43.87%的贫困县已开展了中药材种植产业,部分区域探索建立了以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为市场主体,以中药材企业全程托管、新型中药材产业经营主体带动、订单采购、政府支持引导贫困户自种等相结合的差异化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依托大型药企、医院在贫困地区形成一批“量身打造”以销定产的“定制药园”,为实现精准化、个性化定制中药材产销,稳定中药材市场和价格,保障中药材种植户的利益提供了保障。 以山西省为例,在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的倾斜扶持下,中药材产业作为贫困县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覆盖全省90%的贫困县,贫困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左右,贫困户通过种植中药材或务工,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掌握了一项新的种植技能。如陵川县以贫困乡村为主战场,先后实施20万亩山地连翘种植项目、三山三河中药材片区扶贫开发项目、“百村万户”中药材脱贫增收项目,产业覆盖了所有乡镇、70%的行政村、60%的农户,农民人均药材收入突破元。甘肃省75个贫困县中有43个县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脱贫增收项目或主导产业,覆盖多个贫困村,主产区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0%以上。 1.3中药材产业扶贫存在问题及潜在风险日益显现 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禀赋和财税政策的支持,为中药材产业扶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应注意到,在扶贫政策激励下,盲目引种、无序发展现象已然显现,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道地性降低。据统计,年全国中药材总种植面积已达到.17万亩,预计年将逾亿亩,但药材销售渠道单一,势必造成产销失衡,影响扶贫成效。此外,就产业属性而言,中药材产业发展必然以追逐市场利益为根本目标,更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5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虽好,滥用伤肝养肝护肝记牢这六大要
- 下一篇文章: 小郎中学医记71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