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视角看南湖,湖水怎么变ldquo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一提到湖水, 不得不提南湖的水。 2月19日本报报道的《百花争艳闹新春一路一景惹人醉》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注意,其中,空中俯瞰南湖公园的一张新闻照片引起了市民的注意,“每天都会来南湖公园散步,远眺整个湖面,水光潋滟,波光粼粼,跟正常的湖水没什么区别,可是现在从高空俯瞰,换个角度看整个公园水域,突然发现这片水域竟然是蓝色的,是不是南湖公园的水质出现了什么问题?”不少市民由此产生疑问道。为何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生态修复改善之后的南湖公园水质情况如何?如今达到了几类水质要求?2月20日,记者针对市民提出的热点问题采访了南湖公园相关负责人。据专家透露,经过水质改善提升之后,南湖水域水体主要指标除PH值以外,其他指标基本保持在地表二、三类水平,“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南湖生态水体、生态驳岸景观带已然成型。 湖底种植7大类沉水植物:“水下森林”自净水体 年12月21日,南湖公园公顷水域水质改善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在经过了降水施工、底泥处理、水草种植、湖中补水等生态修复改善之后,年11月30日正式竣工,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生态驳岸花红柳绿的生态美景的愿景已然变成现实。 据了解,南湖水质改善项目通过采用种植沉水植物、投放鱼类、螺和蚌等水生动物,构建一个动植物和谐共处、能量和物质循环良好、稳定并具有自净能力的清水型生态系统,使南湖水体长期保持并稳定在地表Ⅳ类(GB-)的水平,其中水体透明度≥1.8m。“通俗来说,就是在岸边能看到鱼翔浅底,水草浮动。”南湖公园高级总工程师陈宗永介绍道。 记者走进南湖岸边,在驳岸处可以看到湖底的水草在随风飘舞,恰如一片片茂密的“水下森林”,“从高空俯瞰,由于湖底种植的水草品种不一样,加上密度和高度等因素,就出现了层次不一的颜色,出现了一种‘视觉差’的效果。”陈宗永说,南湖公园在生态修复的时候,首要目的就是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恢复其生态系统,最主要还是通过在湖底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将生态系统完整建立起来。比如,在整个湖底种植了苦草、菹草、金鱼草、狐尾草、银子菜等7类水生植物,这些植物能够在水下正常地生长,如今水草覆盖湖底近90%以上的区域。“我们引进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净化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防止富营养化,让系统更平衡稳定。” 湖区开建4座生态岛:吸引鸟类栖息觅食陈宗永告诉记者,南湖公园在湖区上开建4个生态岛,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鸟类在岛上栖息觅食,由此提升整个湖面的生态景观效果。 据介绍,生态岛的围堰以坡度的形式慢慢堆起,一直到露出水面1米多高,从而形成滩涂区域。这部分区域主要种植水生植物,让水鸟觅食。4座生态岛上种植的植物各有侧重。其中,上湖生态岛主要以凤凰木为主,主打红色系;中湖乔木主要种植粉色花系的洋紫荆;下湖两个生态岛均以黄金榕为主,打造黄色系岛屿。 此外,每个岛都分别间种木棉,在错落景观中,木棉处于最顶端位置。 湖水清澈见底:湖水透明度达到1.5米 如今,南湖湖底已经形成了一片“水下森林”,沉水植物们在微波中跳着“水草舞”,从高空俯瞰,整个湖面由于水草密度和高度不一,呈现出一幕“江水绿如蓝”的“水下森林”的壮观景象。 现在,湖水的透明度达到了1.5米以上。如今,清澈的湖水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而生机勃勃的湖岸景观更是提高了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一名正在湖边散步的市民告诉记者,自从南湖公园水质改善提升之后,自己一有时间就会来南湖公园散步,“湖水质量的变好确实肉眼可见”。 来源: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记者凌剑伊/文宋延康/图 编辑:徐雪凝校对:韦梅芬 责编:王小欢编审:韦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宁晚报报料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8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湖南日报水下ldquo荒漠rd
- 下一篇文章: 河蟹专栏决定成活率的两次脱壳都在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