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必净注射液是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和当归5味药材组成的现代中药复方注射剂,具有活血化瘀、抗炎解毒的功效[1-2]。临床研究表明,血必净注射液对于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3-4]。但是,血必净注射液作为中药复方制剂,其所含活性成分较多,目前对其治疗ALI的机制研究较为匮乏,且以往研究多为单一机制[5-6],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因此,亟需利用一种新的药理学研究思路以期从整体的角度对血必净注射液治疗ALI的作用机制进行全面分析。

网络药理学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药物治疗机制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为中药复杂作用规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7-9]。其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符合中药治疗疾病的核心思想,因此,将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10-11]。其中,反向分子对接作为网络药理学中用于预测中药有效成分靶点并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的关键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中[12-13]。该技术是以小分子化合物(药物活性成分等)为探针,在已建立的海量靶点信息数据库内筛选可能与其相结合的生物大分子,借助空间结合以及能量兼容稳定性特征快速识别并形成分子复合物,进而达到预测药物治疗潜在作用靶点的目的[14]。目前,有关热毒宁注射液、脑心通胶囊等[15-16]主要活性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研究均表明该技术已经成为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衔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

因此,本研究在前期明确血必净注射液复杂化学成分组成的基础上[17],以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运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模拟预测血必净注射液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深入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ALI的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z/10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