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藜芦

藜芦Lílú

苦、辛,寒;有毒。

肺、肝、胃经。

涌吐风痰,杀虫。

1.中风、癫痫、喉痹、误食毒物;2.疥癣,白秃,头虱,体虱。

藜芦故事

金元时期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有这样一故事:有一妇女自幼得了风痫病,并日益严重。有一年遇上了荒年,只好到地里挖野草充饥。她在田野中见有一种好像大葱的草,就采回蒸熟饱吃了一顿。到后半夜忽然感觉腹中难受不安,吐出许多黏稠如胶状的痰涎,接连几天,都是如此,同时浑身出汗如水洗,非常困倦,自认为难以活命了。谁知三天后,不仅身体渐觉轻健,多年所患之病也好了。于是,她拿着所吃的“葱”去问别人,别人告诉她说这叫“憨葱”,就是药书上的“藜芦”。

藜芦详解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夏季抽花茎前采挖,洗净晒干或开水浸烫后晒干,切段,生用。

内服0.3~0.6g,入丸散,温水送服以催吐;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

本品体虚及孕妇禁服;不宜与人参、党参、西洋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同用;因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内服易产生毒性反应,现代临床已不作为涌吐药使用,而主要作为农作物及蚊蝇的杀虫剂。

1.与瓜蒂、防风研末为散服,适用于中风、癫痫、喉痹诸证见痰涎壅盛者,以及误食毒物,如三圣散;2.与郁金研末,温浆水和服探吐,适用于诸风痰饮;3.与天南星研末为丸,温酒服,适用于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口中涎沫;4.以本品研末,油调涂之,适用于疥癣、白秃;5.与白矾、松脂、雄黄、苦参等同用,先以藜芦、苦参为末,入猪油,煎沸,去渣,入他药末搅匀,外涂患处,适用于诸疮疡,经久生虫,如藜芦散;6.以本品研末掺毛发,适用于头虱。1.八毒大黄丸2.搐药不卧散3.矾石汤4.三圣散5.藜芦散

将原药材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泥屑,捞起沥干,切0.3~0.4段片,晒干。

版权声明

本文由杏仁爸爸整理发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内容及插图整理自《中药学》教材、《中药学速记歌诀》《味常见中药辨识与应用彩色图谱》、中医通等,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z/1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