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蚜虫是大豆田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蚜和有翅蚜危害大豆顶部的嫩叶、嫩茎,刺吸嫩叶、嫩茎汁液,严重时布满茎叶,幼茎也可受害。

今年我市大豆田6月8日见蚜,发生期早于常年,早于去年9天,目前6县市、4城区均已见蚜,个别山坡地块发生较重,已见危害。穆棱镇监测点6月30日调查,山坡地有蚜株率15%,其中有蚜茎秆4%,卷叶率10%,总蚜量多头,均为无翅蚜;穆棱测报站7月4日调查,大豆田有蚜株率20%,其中有蚜茎秆8%,卷叶率5%,总蚜量头以上,有翅蚜5头。据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网监测,全市发生大豆蚜虫危害的监测点有个,占监测点总数的1/3左右,目前来看各地蚜量差异较大,百株蚜量在50-头,部分地块已达到防治指标,应立即进行防治,以免造成损失。

大豆蚜虫的发生直接受气候条件影响,高温干旱有利于大豆蚜虫发生繁殖,强降雨天气会影响减弱大豆蚜虫发生。7月中旬以2来,我市气温较高,利于大豆蚜虫蔓延、扩散,气象部门预测,近期我市将持续较高气温,局部降水偏多,时空分布不均。鉴于今年我市大豆蚜虫发生时期较早,综合当前田间蚜量、气象条件等因素分析,预计今年大豆蚜虫盛发期和危害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市总体中等发生,一些山坡地,干旱地块将偏重发生。各测报站不可麻痹大意,要密切监测大豆蚜虫的发生动态,对达到防治指标地块及时指导防治,连续防治2-3次。

防治建议:

当田间有蚜株率超过50%,百株蚜量达-0头以上或植株卷叶率超过5%时,进行防治。可选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或化学药剂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等。在同时发生红蜘蛛的地块,以上药剂可与螺螨酯、哒螨灵、炔螨特、阿维菌素混用兼防。

原标题:《注意防治大豆蚜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z/1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