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适用犀角地黄汤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症
来源:医院王文兰 导读:犀角地黄汤主要为温热病而设,主治热入营分之迫血妄行者,但在临床运用中,本方并不局限于温热病范畴,凡有是证,就可用是方。 1血风疮 熊某,女,34岁。 主诉: 周身皮肤瘙痒4年。病史:年前正直炎夏顺产一男婴,满月后即感周身皮肤瘙痒,夜间为甚,遇热加重。 曾经地塞米松、扑尔敏、菲那根以及中药之乌蛇驱风汤、祛风胜湿汤、活血祛风汤、养血熄风汤等治疗,病情毫无进退。 现皮肤瘙痒,彻夜难眠,伴心慌烦躁,口干渴。 查: 皮肤干燥,周身皮肤抓痕累累及血痂,触之灼手,舌质暗红,边尖瘀点甚多,苔薄黄,脉细数。 诊断: 血风疮。证属血分郁热,化瘀生风。治宜清热凉血,化瘀祛风止痒。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 处方: 犀角换为水牛角(先煎)10g,生地、赤芍各30g,丹皮、白鲜皮、茜草各15g,桃仁、红花、荆芥(炒)各10g,甘草6g。 上方为主,随症加减。服15剂,肌肤润泽,瘙痒已止,至今1年多未复发。 2风瘅 庄某某,女,20岁。 主诉: 周身肌肤遇冷则出现风疹块,皮肤红肿瘙痒剧烈反复发作约3年,每因衣薄受冷、受雨淋、身体接触冷水而诱发,尤以冬春季发病为甚。 伴口渴饮冷,月经常常提前,经血量多且粘稠色暗红。望其舌质红,苔薄白,脉浮而数。 诊断: 风瘅。证属热郁于内(血分),邪闭阻于外(肌表)。 治疗: 清泄郁热以凉血,调和营卫以祛风。 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处方: 生地、赤芍各20g,丹皮、白芍各15g,地骨皮、白鲜皮各12g,桂枝、桔梗、杏仁、蝉衣、防风各10g,甘草6g。服药3剂后,皮肤瘙痒以及红肿基本解除。 由于未能巩固疗效,月后因受雨淋而复发,症状如前。 仍前方加黄芪10g,续服5剂,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月经渐至正常。 嗣后续服玉屏风散加生地、丹皮、二芍各10g,以善其后。 3阴痒 李某某,女,38岁。 主诉: 外阴瘙痒半年。 病史: 半年前阴部突然瘙痒,遇热加重,搔抓后有灼痛感,伴腰部胀痛。 曾多次去妇科检查均为霉菌性阴道炎,用制霉菌素塞于阴道内以及内服药等,效不佳。 诊断: 望其舌质红,苔少,切其脉弦细。 证属肝肾阴虚,虚火内生。治宜滋阴泄火之法。方用犀角地黄汤和养血熄风汤化裁。 处方: 生地、二芍、丹皮各18g,当归、首乌、白蒺藜、白鲜皮各20g,苦参、荆芥各15g,知母15g,甘草6g。水煎1日分3次服。 外用枯矾10g,黄柏、苦参、狼毒各30g,冰片10g,水煎外洗患处。 内服外洗2剂后,下阴瘙痒减轻,腰痛消除。 内服方加旱莲草30g,女贞子20g。外洗方同前。 连续用药半月,下阴瘙痒感消除,自觉精神较以前好,食量增加。 其后瞩患者用外洗方常洗下阴部而告终。 个人 体会 方中犀角清心祛火之本,生地滋阴清热、凉血以生新血,芍药包括白芍、赤芍两种,白芍敛血止血妄行,赤芍、丹皮破血以逐其瘀。此方虽为清火,而实为滋阴;虽为止血,而实为祛瘀。 瘀祛新生,阴滋火熄,故本方可广泛运用于多种杂病之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z/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专题二复方苦参注射液被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 下一篇文章: 不看不知道原来张元素对中药学理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