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堂每天一味中药清热药苦参
01 基本简介 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本草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名医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疡,平胃气,令人嗜食。” 《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02 药理介绍 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本品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性环纹。气微,味极苦。 (1)取本品横切片,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栓皮即呈橙红色,渐变为血红色,久置不消失。木质部不呈现颜色反应。 (2)取本品粗粉1g,加含0.5%盐酸乙醇溶液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氨试液使呈中性,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分置三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生成红棕色沉淀;一管中加碘化汞钾试液,生成黄白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碘化钾碘试液,生成棕褐色沉淀。 (3)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置试管中,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加热,显红色;另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光灯(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置干燥处。 《中国药典》 03 实际应用 ①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②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地黄四两(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③治谷疸,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末)。牛胆丸如梧子。以生姜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④治赤白带下:苦参二两,牡蛎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积德堂经验方》) ⑤治下部疮漏:苦参煎汤,日日洗之。(《仁斋直指方》) ⑥治大肠脱肛: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医方摘要》) ⑦治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去梗)十六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荆芥汤下,食后服。(《局方》苦参丸) ⑧治漏脓肥疮,脓窠疮,腊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阴囊痒极,并归人阴痒、湿痒: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或随病作散擦或洗、贴。(《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宝丹)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反藜芦。" ②《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 ③《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如您想了解更多的中草药,可以在下面留言,我们将呈上您所想要知道的中草药。您对中草药或者中医执业药师的考点有任何疑问,也可以给我们留言,我们将一一为您解答。 新的一年,祝所有朋友新年快乐! 精彩内容回顾 中药学堂 每天一味中药——清热药龙胆 中药学堂 每天一味中药——清热药黄柏 中药学堂 每天一味中药——清热药黄连 中药学堂 每天一味中药——清热药黄芩 新年快乐! 新方向伴读学堂 陪伴更好的你! 新方向伴读学堂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z/3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经方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 下一篇文章: 最全整理中药分类性味功效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