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1

湿邪来源、性质及致病特点

由外而入者称外湿,多因气候潮湿,居处卑湿,淋雨涉水,或水中作业,易致湿邪由外而入,侵袭人体;

内湿与脾肾功能不足有关,或因过食生冷寒凉损伤脾胃,脾气虚弱,运湿无力,水湿停聚酿生湿病;或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生;或肝旺侮土,脾湿不运,湿邪内停;或肥胖妇女素体痰湿内盛;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蒸腾失司,造成阴湿内盛。

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氤氲黏滞,极易阻滞气机,影响血行,而致湿滞血瘀出现疼痛、癥积,二是秽浊易于下注留滞经络,出现带下量多,肌肉关节沉重、重着等症,三是病邪黏腻停滞,造成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2

湿邪所致妇科疾病的临床特征

湿邪所致妇科疾病以内湿居多,外湿直接发病的较少,或内外两因相感发病。

常随体质出现不同转化,或湿郁化热→湿热,或湿郁成痰→痰湿,寒湿相结→寒湿,导致一系列妇科疾病,而临床所见以湿热为病较多。

湿热蕴结,扰于冲任,血海不宁致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产后恶露不绝,人流术后出血等;

湿热下注伤及任带,致带下量多,色黄或赤黄相间,阴痒,阴疮,阴蚀;湿热下注移热膀胱,可致小便频数疼痛,滞涩不畅;

湿热蕴结,阻滞气机可致经行腹痛或平时少腹疼痛,绵绵不止;湿热内侵,蕴结胞脉,湿瘀互结可致产后发热、产后腹痛、癥瘕、不孕症等。

如湿郁成痰,痰湿阻滞冲任可致闭经、不孕、癥瘕。若系寒湿入侵,胞宫失煦可致寒湿痛经、宫寒不孕、闭经。

3

妇科常用除湿法

湿邪所致妇科疾病的治法当以除湿为主。

根据湿邪在体内的转化,采用或清或利、或补或泻、或调或祛之法。

湿热者清利湿热,痰湿者祛痰利湿,寒湿者补皆健脾温化利湿,湿瘀相结者,活血利湿并进,具体应用时当结合妇女不同生理时期,不同病证采用不同方法。

一、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法

本法用于脾虚湿陷之带下病。

常用药物:党参、苍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桔梗、柴胡、白芷。代表方完带汤。

二、清热利湿法

本法适用于湿热蕴结下焦的各种妇科病证,如带下病、阴痒、阴疮、阴蚀、淋证、经期延长、漏下、人流术后出血及西医检查之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

因治疗目的不同又演化出以下治法。

(1)清热利湿止带:用于湿热带下病。

常用药物:苍术、黄柏、薏苡仁、土茯苓、车前子、茵陈、萆薢、椿根皮、贯众。

代表方四炒散。如合并湿毒可加清热解毒之败酱、红藤、蒲公英、银花藤、连翘等。

(2)清热利湿止痒:用于湿热阴痒。

常用药物:苍术、黄柏、萆薢、荆芥、地肤子、苦参、蛇床子、千里光、白芷、百部。

代表方萆薢胜湿汤。本证常配中药外洗,并作必要的妇科检查,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3)清热利湿止血:用于湿热蕴结胞宫所致的阴道出血,如经期延长、漏下、人流术后出血等。

常用药物:苍术、黄柏、薏苡仁、茵陈、车前子、炒贯众、炒地榆、茜草、益母草、败酱、炒荆芥、椿根皮等。

代表方银翘四炒散合坤茜汤加清湿止血药。

(4)清热利湿通淋:用于湿热蕴结膀胱所致淋证。

常用药物:茵陈、通草、车前子、萹蓄、瞿麦、黄柏、茯苓、连翘、生地、琥珀、白茅根、甘草梢等。代表方八正散。

三、调气止痛清湿法

本法用于既有湿热内蕴,又见气机阻滞之痛经、少腹痛及盆腔炎症性腹痛。

常用药物:柴胡、赤白芍、枳壳、苍术、黄柏、薏苡仁、贯众、广木香、炒金铃、元胡、丹皮、丹参、香附、甘草等。

代表方四逆四炒散合金铃子散。

四、滋阴清湿法

用于素体阴虚复感湿热之证,出现月经提前量多,经间期出血或带下量多赤黄相间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

常用药物:生地、丹皮、山药、茯苓、枸杞、女贞子、旱莲草、黄柏、薏苡仁、炒贯众、茜草、乌贼骨、茵陈、车前子、琥珀、知母等。

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五、补肾除湿法

用于肾气不足、痰湿内停、冲任功能紊乱所致崩漏、闭经、不孕症。

表现或崩或漏或闭,平素带下量多色白如鸡子清,可见腰痛或夜尿多,形体偏胖,舌偏淡,苔白腻,脉细弱,基础体温多见单相偏低。

常用药物: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覆盆子、补骨脂、枸杞、当归、川芎、鸡血藤、晚蚕砂、苍术、薏苡仁、茜草、益母草、川牛膝等。

除以上除湿方法外,还使用祛瘀除湿通经,益气除湿、活血行瘀、除湿散结等法,不一一列举。

综上可以看出湿邪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水湿既是生理活动中的重要物质,又系病理产物。

湿邪常随体质转化,但以化热多见,导致多种复杂表现,出现湿热、湿瘀痰湿、寒湿等不同病理变化,演变出各种错综复杂的证候。

湿邪为病有独特的临床表现,或见带下量多,或血中混夹黏液、淋漓不止,或脘闷纳呆,呕恶痰多,舌苔多见厚腻,病程缠绵反复,再现了重浊、黏滞特点。

治法以除湿为主,本湿法治疗妇科疾病应用广泛。即使不是因湿致病,如遇夹湿征象,亦应考虑除湿,可提高疗效。由于秽浊易于下注,故以渗湿为主,使湿邪从下而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z/6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