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你应该了解的7个长寿特征和10个
健康生活 你应该了解的7个长寿特征和10个长寿生活细节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报道,有7个特征的人更容易长寿: 1.心率慢科学研究表明:静息心率偏慢的人寿命长。一般来说,人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心跳维持在每分钟60~70次较好。 2.肌肉壮肌肉壮实的男性死亡率比其他人群低20%~35%,患精神疾病的概率低65%。 3.有事做很多老人退休后无所事事,精神萎靡,身体越来越差。有研究表明,常做手工的人记忆力更好,患老年痴呆的风险也更低,寿命也更长。这是因为人在做事的时候能刺激大脑,使大脑细胞活跃,保护神经元。 4.走路快走路慢的人患心脏疾病的风险较高。步行速度慢表示人的身体系统受损,运动耐力也低。普通人走路的速度一般是每秒钟0.9米,而超过每秒钟1米的人相对的寿命也更长些。 5.平衡感好平衡感也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寿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肌肉会变得松弛,导致平衡能力降低。而平衡能力较差的人比较容易跌倒。老人大多骨质疏松,跌倒导致骨折,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继而影响人的寿命。 6.反应快反应迟钝的人一般来说较反应快而敏捷的人寿命短,这是因为反应时间是衡量一个人智力的标准,而智力能反映出人的身体健康程度。 7.腰围细不论男女,腰围粗的人比腰围正常的人患“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风险要高,而“三高”是影响一个人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因素。 必须牢记的10个长寿生活细节 1.不怕出汗与每周从事体力活动不到30分钟的人相比,每周锻炼约6~7小时的人早亡的风险要低40%。这个结论也同样适用于老年人,但不必像年轻人那样运动的过于激烈,只要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就可以了。 2.睡的香如果长期每晚睡眠的时间少于7小时,会对人的健康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所以,要想健康长寿,良好的睡眠和充足的睡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3.小病不耽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身体有轻微的不适,医院诊治,久而久之,有可能会诱发大的疾病。 4.晚饭吃得早晚饭最好6点左右开饭,9点以后就不要再进食了。同时吃七八分饱,细嚼慢咽。晚饭吃的太好太饱,会给即将进入睡眠休息状态的肠胃增加负担,影响机体的健康。 5.多吃谷物、豆类和蔬菜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最底层的是粮食,上面一层是蔬菜和水果,再往上是动物性食物,最高层才是油和糖,摄入量逐层递减。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建议大家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6.每天喝适量红酒每日喝适量的红酒可以帮助软化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凝结、保持血液畅通。但有慢性肝病、慢性胃病、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的患者不宜饮用。 7.积极面对压力人一生60%~90%的疾病都与压力的处理不当有关。生活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正确处理工作上、生活上、人际关系上的各种压力,多做有益身心放松的事情,并学会倾诉和交流。 8.有人生目标有目标且积极付诸实施的人,其早亡的风险比其他人低50%。有研究表明,有人生目标的老年人,患大面积脑梗死的风险要低44%。 9.多与亲朋走动家庭和睦、儿女孝顺,对老人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在生活上给予照料、在精神上给予慰籍,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10.别闲下来老年人退休后不等于从此万事皆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事,琴棋书画、花鸟虫鱼、音乐舞蹈、摄影旅游,都是退休后非常好的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总之,别让自己闲下来。 ——据《君健网》 季节养生 六款药膳防秋燥 秋天气候干燥,人体在经过漫长的盛夏过多的消耗发泄后,体液缺失,燥感明显,会有不同程度的口干舌燥、鼻咽干塞等症状发生,一不小心,很容易引发伤风、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对此,医院中医科主任梁东辉教授友情提醒:秋季养生的关键在预防秋燥!并提供以下6款药膳帮助大家预防防秋燥。 1.清热化痰汤猪瘦肉适量,洗净切成小块,与霸王花、无花果、南北杏、蜜枣适量,一起入煲,加清水两升文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2.润肺止咳汤鹌鹑一只洗净切好,与石斛、海底椰、枇杷叶、川贝一起入煲,加适量瘦猪肉、清水两升文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3.滋阴补肾汤水鸭一只洗净切块,与枸杞、黄精、淮山、沙参、玉竹、芡实一起入煲,加适量瘦猪肉,清水两升文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4.雪梨银耳百合羹雪梨2个、银耳30克、百合50克、冰糖克。雪梨切片,银耳泡软时去除硬根。锅内加水,放入梨、银耳、百合、冰糖,煮半小时即可食用。可益气养阴、止咳,预防秋季燥咳。阴血虚体质更宜。 5.灵芝养心安神汤将瘦猪肉或鸡洗净切好,与灵芝、莲子、百合、龙眼肉、红枣一起入煲,加清水两升文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6.滋阴养颜汤将乌鸡、鱼肚洗净切好,与沙参、玉竹、枸杞、元肉、蜜枣一起入煲,加清水两升文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在此,梁东辉教授还特别提示秋季养生四原则:1.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以润清燥;2.多喝开水、淡茶和汤,以水解燥;3.心平气和,睡眠充足,以静化燥;4.加强锻炼,适当运动,以动御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uhuangg.com/ksyf/1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誉科64款高效药伴你走过养殖的每一天,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