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启动东湖水生态修复工程,经过半年来不懈努力,东湖“水下森林”面积逐步扩大,生态修复成效初显。

记者张超

“这里是东湖最大的子湖——郭郑湖,眼前绿色的围隔内是鹅咀水生植物修复示范区。从这里向湖中看,可以清晰地看到种植在湖底的苦草、穗花狐尾藻等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长势良好,这片水域的水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上世纪60年代,东湖水草丰盈,有“草湖”之称。之后由于水质受到污染,水生植物覆盖率由高峰期70%降至3.3%,“水下森林”从此难觅踪影。今年4月底,东湖启动水生态修复工程,郭郑湖鹅咀至磨山沿岸水域成为示范区,面积达2.6万平方米。

武汉生态环境集团东湖水环境提升工程副总工程师李晓明

“在这个示范区里,通过不同的围隔,不同的底质改良,以及不同种植方式来进行实验,以寻求最合适最合理,适用东湖水生态修复的方式。”3个月时间,项目团队在示范区按照不同配比种下了金鱼藻、微齿眼子菜等5种沉水植物,累计近46万丛。8月底,示范区评估报告通过评审,水生植被群落稳定,“水下森林”重现东湖。在示范区的基础上,9月中旬,该项目进一步开展了汤菱湖和小潭湖的水生态修复工程,这两个湖泊的生态修复总面积达到万平方米,为历次修复之最。预计明年四五月份,市民有望在汤菱湖和小潭湖看到“水下森林”。

武汉广播电视台出品

责编:沈佩枫

融媒体记者:张超徐唐杰

通讯员:王开元侯娅

编辑:陈斯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yf/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