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中药材采收时机
中药材的合理采收不仅对保证药材的质量、药效,而且还对保护、扩大药源具有重要意义。采收适时如法则药性强、疗效高,反之,则药性弱、疗效差。孙思邈强调医者须知“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病,十愈八九…不知采集时节…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金李东垣:“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由于中药材的采收季节性很强,所以适时合理地采收便成为保证药材质量、产量和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所在。以下整理部分典型的中药材采收季节信息。 适宜春季采收的中药材 金银花:“四月八,采银花”。农历小满前后,是采收加工的大忙季节。采摘应掌握在花蕾裂嘴前进行,花蕾在上午8-9时开放,采收最好在清晨日出前进行,摘下含苞欲放的花蕾,这样采摘产量高、质量好。 远志:生长3-4年后,在初春出苗前或秋后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地上残茎及泥土,趁新鲜时选择无病害根茎,然后按根茎的粗细分别加工。 猫爪草:块根繁殖栽后生长1年采收,种子繁殖生长2-3年采挖,一年四季均可收获,但以春季5月,冬季11月为宜。 龙胆草:种植3年后开始采收,产量高、质量好。春秋两季均可采收,应在植株枯萎至萌发前之间采收。 苍术: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但以秋后至春季苗未出土前采挖质量较好。人工栽培的两年即可采收,三年收最好。 平贝母:5月下旬或6月上旬采收为宜。采用种子繁殖的以5-6年采收为宜;采用大号鳞茎繁殖的,2-3年即可收获;用小号鳞茎繁殖的4年收获。 知母:春秋两季均可采收。种子繁殖的以生长3年采收为宜,于4月中旬、5月上旬或10月上旬采挖,用锹挖起地下根茎,挖出后用手掰掉残茎和须根。 玉竹:一般在栽种后第三年收获,于春季采挖,选雨后天晴,土壤稍干时,将茎叶割下,然后用齿耙顺行挖取,注意防止把根茎挖断、撞伤。挖起后,抖去泥沙,运回加工。 甘草:根段繁殖需2-3年采挖,种子繁殖约3-4年采挖。春季土层融冻至30cm以上时起收,由于春季气温逐日回升,蒸发量大,风晾质量较佳,带泥土少,皮色外观较好。 适宜秋季采收的中药材 防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采挖。采挖时从畦的一边顺行深挖,露出根后用手扒出,防止将其挖断。挖出后除净残茎和泥土,晒至半干时去掉毛须,再晒至九成干。 山药:10月中下旬开沟采挖。采挖时勿使块茎断裂。挖出后去掉泥土,晒干即可。 板蓝根:霜降前后为最佳采收期。 半夏:9月-10月采收。用小齿耙浅挖细翻,直径为7mm以上的(小于7mm的留于土中作种)采收之后堆放室内发酵、去皮、干燥。 白扁豆:9月-10月采收。将荚果采后晒干,用木棒敲打出种子,去杂质、晒干即成。 连翘:霜降后果实由青色变为土黄色、即将开裂时采收。采回的果实晒干,除去杂质,再晒至全干即成。 丹参:10月-11月茎叶枯萎后采挖。选晴天较干燥时,先把根部周围的土锄松,然后把全根挖起,忌水洗。 当归:10月下旬植株枯黄时采挖。挖出全根(勿将根弄断),抖去泥土,去掉须根及残留叶柄,置于通风或背阴处,待根部变柔软后按大小扎成小捆进行加工。 决明子:9月-10月采收。当荚果变成黑褐色时分批采收,最后割下全株,运回晒干,用木棒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至全干。 马兜铃: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果实由绿转黄时连果柄摘下,晒干即可。以黄色、果实完整、种子充实者为佳。 柴胡:9月-10月采挖。先割去茎秆(晒干后另作药用),之后再挖出根部去净泥土,晒干或烘干即可。 百合:9月-10月茎叶枯萎时采挖。选晴天挖取,除去泥土、茎秆和须根,将大鳞茎作为商品,小鳞茎留作种用。 紫菀:10月中旬叶枯黄时采收。先将枯叶割去,之后将根刨出,抖净泥土,主根茎留作种用,放入窖内埋藏,其余细根编成辫子,晒干。 紫草:10月采收。先将地上植株割掉,然后挖出地下根部,抖净泥土,晒干。 黄芩:9月-10月采收。去掉茎叶,挖出根部,抖净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后迅速晒干或烘干。切忌雨淋,以坚实无洞、内部呈鲜黄色者为上品。 适宜冬春季采收的中药材 苦参:栽后2-3年收获,在每年冬季茎叶枯黄后至第2年春季萌发前挖取全根,再按根条的生长状况,将其分割成单根,然后芦头或细根晒干或坑干即成商品。 怀牛膝:夏栽的在当年冬季至第2年萌发前均可采收,过早或过迟均会造成品质变劣,应适时采收。 射干:种子播种的栽种3-4年、根茎分株的栽种2-3年采挖,在秋冬季地上植株枯萎后,或早春萌发前,选晴天完整控起根茎回加工。 辛夷:实生苗移栽后5-7年始花,嫁接苗成活后第2-3年始花。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宜在12月至翌年1-2月采取未开放的花蕾。过晚,花已开放,失去药用价值。 天麻:一般宜在休眠前期收获。冬季栽种的在翌年冬季或第3年的早春采收;春季栽种的在当年冬季或翌年早在采收。 黄精:根茎繁殖的在栽后2-3年、种子繁殖的在栽后3-4年采挖。采收期以晚秋至早春萌发前及时采挖为宜。 黄连:黄连栽后5-6年收获产量较高。最佳采收期为立冬前后至地冻之前挖取。收获过早,根茎含水量大,不充实,折干率低;采收过迟,植株抽薹开化花后根茎中空,产量低、质量差。 丹参:采用无性繁殖的在栽后当年11月或第2年春季萌发前采挖;种子繁殖的在移栽后翌年的10-11月、当地上茎叶枯萎后到第3年的早春萌发前均可采挖。 黄芩:直播的在播后第2-3年,育苗的在移栽后第2年早春萌发前,或10月上、中旬茎叶枯萎后采挖。 除了上述各类中药材基本采收时机信息,同时需要注意,中药材的采收时机因种植区域不同有所差异。而当年的气象条件,也是影响中药材采收时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中药材采收需同时考虑到有效成分的积累情况和药用部分的产量情况,达到提高产量和中药材质量的目的。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方阅读 11月19日-11月25日价格上涨品种 11月19日-11月25日价格下跌品种 “中医药+养老”--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中国四大药都之中药材交易市场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uhuangg.com/kszz/1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种可富推荐大宗药材苦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