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一、主导品种(46种) (一)小麦(3个) 1.银春10号 (1)特征特性:春性,幼苗直立,叶色深绿、下披。株高85~96厘米,株型紧凑。穗长方形,长芒,白穗。穗长8.5~9.6厘米,穗粒数35~42粒。籽粒椭圆形,白色,角质,千粒重42.6~55.26克。容重克/升,含粗蛋白14.51%,湿面筋29.3%,沉淀值31.5毫升。生育期94~天。 (2)产量表现:在~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93公斤,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8.5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公斤,较对照增产6.72%。 (3)栽培要点:3月中上旬播种,亩播量20~25公斤。亩施尿素15~18公斤、磷酸二铵20~25公斤,硫酸钾4~5公斤。生育期灌水3~4次,结合灌头水亩追尿素7.5~10公斤。 2.陇春30号 (1)特征特性:春性,幼苗直立、叶片窄小、叶色深绿,株型紧凑。株高85厘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穗粒数31~48粒,籽粒琥珀色、角质,千粒重43.2~56.3克,容重~克/升。含粗蛋白13.38%,湿面筋28.3%,沉降值34.5毫升,形成时间4.0分钟,稳定时间5.2分钟。生育期98天,成熟落黄好。 (2)产量表现:在~年甘肃省春小麦品种区试中,平均亩产.32公斤,比对照宁春4号增产9.8%。在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96公斤,较对照宁春4号增产10.82%。 (3)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底肥,水肥较高的地区种植时要注意氮磷合理搭配,适当加大磷肥用量;播种量为30万粒/亩,阴湿区以30万粒/亩为宜,基本苗30~32万/亩;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灌好3叶一心到4叶一心的苗期水;及时防治病虫害。 3.陇春41号 (1)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天,与对照宁春4号熟期相同,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1.3。株高85~90厘米,株型紧凑型,抗倒性强。旗叶中宽半披散,整齐度高,穗层整齐,熟相好。穗型近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卵圆、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8.6万穗,穗粒数39粒,千粒重47.5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克/升,蛋白质含量14.04%,湿面筋含量27.5%,稳定时间4.0分钟,吸水率59.0%,最大拉伸阻力E.U.,拉伸面积62平方厘米。 (2)产量表现:~年参加甘肃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千克,比对照宁春4号增产6.6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千克,比对照宁春4号增产6.02%。 (3)栽培技术要点:3月中下旬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0~45万。注意开花后喷药防治吸浆虫1~2次。 (二)玉米(5个) 1.高密度栽培玉米品种(3个) (1)农华:抗性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根系发达,茎秆弹性好,抗多种病害,具有优质、密植不秃尖、抗倒、抗旱等特性。株型紧凑,株高厘米,穗位高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7克。试验亩产公斤。种植密度0~株/亩。 (2)先玉:株型紧凑、清秀,气生根发达,叶片上举,子粒均匀,杂质少,商品性好,高抗茎腐病,中抗黑粉病和弯孢菌叶斑病。丰产性好,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早熟抗倒。生育期98天,株高厘米,穗位高厘米,全株叶片数19片左右。果穗筒形,穗长18.5厘米,籽粒黄色,马齿型,半硬质,百粒重39.3克。试验亩产公斤。种植密度~0株/亩。 (3)名玉3号:幼苗芽鞘浅紫色,叶片上冲,株型紧凑,叶片深绿色,成株株高厘米,穗位高厘米。春播生育期天。全株19~20片叶,雄穗分枝较多,花药黄色,花颖绿色,雌穗花丝绿浅紫色。果穗圆筒形,穗长18~20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短,穗行数18行,少数20行。行粒数40~45粒,穗轴白色,籽粒金黄色有红晕,窄长马齿型,脱水快。千粒重克,出籽率90%,单穗粒重可达~克,属中匀穗、果穗剑叶2~4片。耐密品种。植株叶片持绿期长,活杆成熟,抗倒伏。收获后脱水极快,不嗮自干。该品种穗位以上叶片窄而上冲,夹角很小;穗位以下叶片窄而稍显平展,群体通风透光好,光照利用率高。遇风、雨、冰雹等灾害气候时承受面小。且茎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 2.粮饲兼用玉米品种(2个) (1)丰贮一号:春播生育期天,株高厘米,植株粗壮,叶片宽厚,根系发达,活杆成熟,果穗长筒形,穗长28厘米,穗行数16~18行,籽粒黄色,粒形半马齿。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适合机械化收割。亩保苗0~株,全株生物产量亩产达4公斤。 (2)金凯3号:幼苗叶鞘绿色,叶姿平展。生育期天。株型半紧凑,单株叶片20~21片,株高厘米。果穗筒型,穗长21.1厘米,穗行数18.1行,行粒数37.2粒,穗轴白色。籽粒马齿型,黄色,出籽率82.5%,千粒重克,容重.8克/升。高抗茎腐病,抗红叶病,中抗瘤黑粉病。该品种青贮产草量平均公斤左右,高产可达公斤以上;一般亩产籽粒公斤以上,高产田块可达0公斤以上。 (三)谷子 金花寨3号:生育期~天,绿苗黄鞘,分蘖0~2个,株高厘米左右,穗长24厘米。棍棒穗型,穗码松紧适中。千粒重3克,抗病抗倒抗旱,白谷黄米适口性好,需有效积温0度。产量水平一般亩产~公斤。 (四)高原夏菜 1.西兰花(4个) (1)耐寒优秀:杂交种,日本坂田公司出品。植株形态稍直立,大小适中,侧枝少。播种后90~95天左右收获,早中熟品种,耐寒、低温条件下不发生紫色。花球圆润均一、蕾粒大小均匀、色鲜绿。适合保鲜出口及国内高档市场,但本品种耐温性一般,夏季高温栽培易徒长、空心,影响品质。平均亩产公斤。 (2)中青1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雄性不育配制的早熟青花菜杂交品种,定植到收获55~60天左右,株型半直立,外叶灰绿,植株开展度约73厘米,平均株高约65厘米,外叶12片左右,球形半高圆,呈蘑菇形,球高约17厘米,球径一般可达17厘米左右,花蕾细均,花球紧实,浓绿,平均单球重0.55~0.67公斤,主花球茎实心,无夹叶。 (3)国王三号:移栽后70~85天左右上市,花蕾中细,花球高圆型,颜色较绿,青梗,生长迅速,适应性广,口感鲜甜,单球重~0克左右,亩定植0~2株。播种后苗期加强病虫害管理,移栽后需加强病虫害防控。播种温度为12~30摄氏度,生长温度在13~28摄氏度,结球期温度3~18摄氏度。 (4)台绿六号:移栽后65~80天左右上市,花球高圆,球面圆整,蕾粒细而匀,耐寒性强,低温球色保持绿色不发紫。单球重克左右,鲜食口感好,适合保鲜和速冻加工。亩定植2~株,播种后苗期加强病虫害管理,移栽后需加强病虫害防控。播种温度为12~30摄氏度,生长温度在13~28摄氏度,结球期温度3~18摄氏度。 2.娃娃菜(2个) (1)春玉黄:极早熟黄心娃娃菜,40~60天右收获,外叶直立,可密植。外叶翠绿,内叶鲜黄。结球紧密,叠包形,叶球美观,商品性好。可做一口菜、娃娃菜、大白菜三用品种栽培。栽培密度0株/亩,株行距20厘米×35厘米左右,种植后,春、秋及高原地区夏季40~60天,冬季大棚60天可收获,外形美观,品质佳。 (2)耐寒金皇后:北京华耐种子有限公司生产,种植后40一50天可以收获,外叶嫩绿,内心深黄,口味极佳,是出口和宾馆饭店的优选品种,抗抽苔,耐贮运,抗病性强。要适期播种,播种后温度要持续在13℃以上,栽培密度7株/亩,可合理密植,株行距25×35cm。 3.甘蓝(2个) (1)中甘15:植株开展度45~48厘米,外叶14~16片,叶色绿,蜡粉较少。叶球紧实,近圆形,叶质脆嫩,风味品质优良。冬性较强。春季从定植到商品成熟65天左右,单球重1.3公斤左右,亩用种量50克左右。 (2)中甘21:早熟春甘蓝。球叶色绿,叶质脆嫩,品质优良,圆球形,球形外观美观,不易裂球。冬性强,耐先期抽薹,抗干烧心病。单球重约1公斤,从定植到收获约50~65天。 4.菜花(1个) 欧立雪:早熟花椰菜品种。植株长势稳健,叶色浓绿厚实,内叶自覆花球,球型高圆洁白紧实,品质极佳,单球重1~2公斤。正常气候条件下春播定植后60天、秋播定植后80天左右采收。栽培容易,适应性广。 5.松花菜(1个) 高抗青梗80天(台湾品种):中熟品种,植株长势强健,根部旺,吸肥力强,生长发育快,抗病能力强,栽培容易。定植至采收约80~85天,梗枝青绿色、花球松大,洁白美观,单球重克左右。肉质甜脆、口感好,产量高,商品性好。 6.芹菜(3个) (1)文图拉:美国引进品种。早熟,定植后70~75天收获,株高80厘米以上,宽2~3厘米,叶柄8片左右,腹沟浅。浅绿色,光泽好,纤维少,叶缘深裂,株型紧凑;冬性强,耐抽薹,抗病性好,产量高,商品性佳,适于保护地、春秋露地栽培。 (2)美国西芹~圣黄:植株高大,生长旺盛,植株高80厘米左右,叶色翠绿,叶柄浅黄绿色,抱合紧凑,质地脆嫩,纤维少,特抗病,鲜有缺硼症状,从定植到收获80天左右,单株重量1~2公斤,亩产7公斤左右。 (3)美国加州王:美国引进品种。植株高大,生长旺盛,叶色翠绿,叶片中,叶色浅绿,叶柄浅绿色,横断面上半圆形,腹沟较浅宽平,叶柄肥大,宽厚,茎部宽3~5厘米,植株高80厘米左右,叶柄抱合紧凑,质地脆嫩,纤维极少,从定植到收获一般80天左右。本品种抗病性强,对芹菜病毒、叶斑病和芹菜缺硼抗性较强。单株重量在1公斤左右,亩产7公斤左右。 7.莴笋(2个) (1)秀竹莴笋(绿叶):耐寒,叶片长椭圆形,茎棒高筒长棒形,节较稀,皮青肉绿,质脆味香,单株重可达1.5公斤,膨大快,产量高,在气温3~20度条件下生长效果好,高产,高品质、高桩新品种。每亩保苗4~0株。 (2)天香莴笋(红叶):生长快速,长势强,根系浅而密集,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产量高。株形紧凑,茎直立,膨大后成长棒形,叶片呈长披针形,突尖,叶皱,叶片紫绿色,肉质茎长约60厘米左右,横茎约5~7厘米,茎重约1~1.5公斤,外皮呈淡紫红色,皮薄,肉青绿色,味甜,香脆爽口,具浓重奶香味,适合凉拌生食,炒食或腌渍加工,是一个集色香味俱全的红尖叶莴笋品种。 8.菜心(2个) (1)翡翠油青甜菜心:早熟品种,具有抗热、抗病、高产。叶、芯深绿色、芯圆节短,生长快速,无纤维,全年可种植,适播温度为12度~30度,连续阴寒低温易抽薹。生长快速、强健、旺盛叶片平直鲜嫩,羹匙形,无茸毛,梗骨翠绿油亮,菜色深青油绿,品质清脆芳香花薹更是爽口脆嫩,风味独特。 (2)香港49菜心:中熟品种,生长势强,根系发达,株型齐整。叶柄短,半直立生长,宜密植。叶片中等。株高40厘米左右,开展度40厘米左右。叶片长椭圆形,黄绿色。叶柄浅绿色,4~5片叶时开始抽薹。主薹黄绿色,基部节间较密,侧薹少。薹叶狭小卵形。品质中等。生长快速,抗病,耐热,耐湿。根系较发达。耐高温、高湿不良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强。抽薹整齐,可延续采收10日左右 (五)果菜类 1.茄子(个) 紫阳长茄: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生产,高抗病、特早熟。植株长势强健,叶浓绿、肥大、一叶一花序,一序能同时座2~3个果。果实长棒形,长30~35厘米,横径4~6厘米,单果重0.3~0.4公斤。皮紫黑色有光泽,肉质细嫩,种子少,品质佳。生长迅速,座果率特高。 2.园茄(2个) (1)天园紫冠:早熟品种,门茄着生于6~7节位。植株开展度65厘米。果实深紫色,光泽度好,扁圆形,膨果速度快,肉质洁白细嫩,品质极佳,商品性好,单果重克左右,耐黄萎病和根腐病。适合保护地和早春露地栽培。 (2)二苠茄:中熟品种,果实圆球形稍扁,表皮紫色,果顶部略浅,有光泽。单果重克以上,最大果实可达1克。果肉白色致密细嫩,种子较少品质优。 3.辣椒(7个) (1)陇椒10号:早熟,播种至始花期90天,播种至青果始收期天。生长势中等,无限生长型,单株结果数32个,果形羊角形、长25厘米、宽2.8厘米,肉厚0.31厘米,单果重35~40克,果色绿,果面皱、味辣,维生素c含量10.4%。品质优良,耐低温寡照,耐疫病。 (2)陇椒3号:早熟,播种至始花期93天,播种至青果始收期天。生长势中等,株高78厘米,株幅67厘米,单株结果数28个,果形羊角形、长25厘米、宽2.7厘米,肉厚0.23厘米,单果重35~40克,果色绿,果面皱、味辣,维生素c含量12.3%。中抗辣椒疫病。 (3)陇椒5号:播种至始花期98天,播种至青果始收期天。株高77厘米,株幅71厘米;单株结果数21个,果实羊角形,果长25厘米、果宽3.0厘米,肉厚0.30厘米,单果重46克,果色绿,果面皱、味辣;维生素含量0.11%,耐低温寡照,抗病毒病,耐疫病。 (4)绿剑(37-94):植株开展度中等,无限生长型,生长旺盛。叶片深绿色,早熟。在正常栽培条件下,长度20-25厘米左右,直径3厘米左右,单果重50-70克,辣味浓。连续座果性强,果实深绿色,果面光亮,商品性好。抗烟草花叶病毒病。 (5)航椒8号:早中熟,长势强健;果实长羊角形,果长28厘米左右,果粗约4.5厘米,单果重克左右,果肩皱,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深红色,商品性优,味辣,质地细嫩,风味佳。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抗病性强,适宜保护地栽培,耐低温弱光。 (6)保银:属泰系杂交极早熟单生朝天椒品种,长势旺盛,抗病能力强,株高90厘米,植株直立性强,叶片小,果实小羊角形,辣味浓,果长8~12厘米,果宽1.1厘米,单果重6克,亩产干椒0斤——0斤左右,鲜椒0~~斤左右,移栽75天左右鲜红果上市,单株挂果多,抗性强,适合做干鲜椒最好的品种。参考密植~3株左右/亩。 (7)高辣:品种系泰国进口,高辣,单生朝天椒。节杆粗壮,植株直径可达3公分左右,株高70-80公分左右,座果集中,抗病性特强,抗倒伏能力强,单株座果-个(高产,肥沃地块可达0个),单果重量5-6克,亩产鲜辣椒-0公斤(实验基地亩产鲜辣椒达到公斤),亩产干辣椒-公斤左右,(甘肃基地年亩产干辣椒突破公斤大关) 4.西红柿(3个) (1)丰收(74~):无限生长型品种,植株长势均衡,中早熟,耐寒性好,丰产性好。适合北方早春、早秋、秋冬日光温室栽培和南方露地越冬栽培。果实大红色,微扁圆形,中大型果,单果重~克。果实硬,耐运输、耐储藏。抗番茄花叶病毒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叶霉病、黄萎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 (2)金妃:无限生长型,耐枯萎病(Race~1),植株生长强健,长椭圆型,果形整齐,成熟橙色,果色亮丽,肉质爽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0%,风味佳;结果力强,单果重16~20克,耐热耐湿性强,易采收,果蒂不易脱落,果实硬,不易裂果,耐贮运。 (3)粉珍珠:无限生长型,早熟不早衰,耐低温,抗病不抗TY,花穗整齐,果实圆球形,成熟果深粉红色,富有光泽,单果重18~22g左右,单株产量5公斤左右,硬度极好,抗裂。高产,耐运,糖度高,口感好,品质佳,转色全面,商品外观优秀。 5.黄瓜(2个) (1)中农16:中早熟一代杂种,植株生长速度快,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始于主蔓第3~4节,每隔2~3片叶出现1~3节雌花,瓜码较密。瓜条长棒型,瓜长30厘米左右,瓜把短,瓜色深绿,有光泽,无黄色条纹,白刺、较密,瘤小,单瓜重~克,口感脆甜。熟性早,从播种到始收52天左右,前期产量高,丰产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黑星病、枯萎病等多种病害。 (2)中农19:长势和分枝性极强,顶端优势突出,节间短粗。第1雌花始于主蔓1~2节,其后节节为雌花,连续坐果能力强。瓜短筒形,瓜色亮绿一致,无花纹,果面光滑,易清洗。瓜长15~20厘米,单瓜重约克,口感脆甜,不含苦味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丰产性好,亩产量可达00公斤以上。抗枯萎病、黑星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具有很强的耐低温弱光能力。 6.芦笋(2个) (1)盛丰F1:该品种速生、植株高大,一年生株高可达25米以上,当年秋季粗度可达2.8厘米。春季3~4月定植,当年秋季可以适当采收。北方地区第二年亩产即超过0公斤,三年生以上北方地区亩产稳定在1~0公斤(加工厂20厘米长度的标准笋);南方地区亩产稳定在0~公斤、高肥水大拱棚保护地栽培亩产~3公斤。2年生以上芦笋平均直径1.8~2.6厘米,商品率达%。白芦笋栽培包头紧、笋条直、嫩茎洁白,粗大均匀,直径为2~3厘米条粗壮均匀、颜色浓绿,直径均在2厘米以上,超过其他任何品种。3月上句小拱棚育苗,或夏季、秋季均可育苗,苗龄60~80天即可到春、夏、秋均可移栽1年即可采收,2年进入丰产。白芦笋亩栽1株,绿芦笋亩栽~0株。 (2)TC30:该品种由曹县华东芦笋科技服务公司最新育成,植株高达30米以上,萌芽多、上下均匀,笋芽粗(可达3.0cm)。产量比盛丰升f1高20%以上。生长迅速,大田种植后生长3~4个月后,即可批量采收上市,收入高于其他任品种。采收的第二年即可进入丰产期。南方高肥水保护地栽培高产期亩产可达4吨左右。条直、上下均匀,包头紧,绿芦笋种植颜色浓绿(白芦笋种植颜色洁白),粗大。该品种露地、大拱棚、温室大棚均可种植,育苗后移栽,苗龄60~80天,半年即可采收进入丰产。绿芦笋亩栽~0株。白芦笋亩1株。 7.加工洋葱1个 白比伦:中熟品种,定植至收获90~天左右,为加工型专用洋葱品种。鳞茎小,单球重60~克,干物质含量高。地温稳定通过13摄氏度即可播种,定植密度保证每亩4万株左右,定植后需加强病虫害的防控。 8.西瓜(2个) (1)碾丰10号:早熟西瓜品种,从座果到上市25天左右,植株长势强,抗病性好,适应性广,果实椭圆形,绿色果皮上有清晰的黑绿色条纹,瓜瓤红色,肉质脆甜起沙,中心含糖最高可达12.5度以上,皮薄韧性好,耐贮运,单果重6-8公斤,最大可达10公斤以上。 (2)金皇后:学名金星1号,早熟西瓜品种,皮黄瓤红,口感好,无仔、圆形果,全生育期90天左右,花后30天左右成熟。 二、主推技术(19项) (一)设施农业轻简化建造技术 采用热镀锌管作为骨架材料,材质国标镀锌钢管,冷压弯曲成型,组装式结构,拱棚骨架主桁架间距在1~1.1米,中心高度3~3.2米,长度随地形而定,跨度在≤10米。主要进行春提早与秋延后生产,棚内无立柱支撑,建造安装方便。可提高棚内采光效果,利于机械化操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二)有机生态型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指以农作物秸秆、玉米芯、菇渣、炉渣等有机、无机物按3:1的比例混合发酵做为栽培基质,代替土壤生产,同时采用防渗漏的栽培槽,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非营养液无土栽培技术。其主要技术特点是: 1.能有效控制设施内的空气相对温度,利于预防和控制蔬菜病虫害。实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可提高设施内蔬菜生长环境的可调控性,同时,基质配制各环节均严格消毒灭菌,使土传性的病害得以有效遏制。 2.节水、节肥效果明显。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采取防渗漏的栽培槽,应用膜下微喷灌溉技术,平衡配方施肥等技术进行栽培,实现了节水、节肥的目的。据测定,较土质栽培节水40%以上,节肥可达20-30%。 3.蔬菜品质和质量显著提高。栽培基质大部分成份属有机质,营养元素齐全,同时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发病轻、用药少,生产的蔬菜色泽鲜艳、果形整齐,风味纯正,质量和品质明显优于土质栽培,是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经。 4.降低劳动强度。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有机生态型无栽培免除了深翻、中耕、起垄等环节,第二年种植只需添加少量有机质,既降低了夏季高温闷棚消毒,除草彻底,改善了工作环境。 (三)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 水肥一体化是指灌溉施肥,即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借助管道灌溉系统,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和高效利用的农业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是滴灌条件下,借助智能施肥机,将全营养水溶肥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控制管道和滴灌系统,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以及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1)提高肥料和养分利用率。传统土施肥料,肥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在水肥一体化模式下,肥料溶解于水中通过管道以微灌的形式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大幅减少了肥料淋失和土壤固定,磷肥利用率可提高到40%~50%,氮肥钾肥可提高到60%以上。可节约用水40%以上,节约肥料20%以上,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2)降低劳动力成本。每亩每季平均节省约5个用工,比常规省工50%;(3)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湿润比通常为60%~80%,降低了土壤和空气湿度,能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在水肥一体化环境下,蔬菜湿润深度为0.2~0.3米,水肥全部集中在根层,利用率高,避免了深层渗漏,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既生态又环保;(4)有利于改善土壤状况。微灌灌水均匀度可达90%以上,克服了畦灌可能造成的土壤板结。可以保持土壤良好的水气状况,基本不破坏原有的土壤结构。由于土壤蒸发量小。保持土壤湿度的时间长,土壤微生物生长旺盛,有利于土壤养分转化。 (四)农业物联网技术 农业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实物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于数据采集、自动通风控制、水肥一体化控制、温室卷帘机自动控制、防风控制等。 数据采集: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等辅助工具,采集并显示温度、湿度、风速、土壤墒情等数据,供参考使用。 自动通风控制: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和设置的参数,自动控制通风卷膜器的开启和通风口大小。 水肥一体化控制:通过采集土壤湿度等信息和设置的参数,预约时间和时长、运行周期。 卷帘机自动控制:通过采集光照强度和问题,自动控制住温室卷帘机。 防风控制: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外界风速和设置风速自动关闭通风口的参数,自动控制通风口大小或卷帘机运行 (五)高原夏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 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1.生态调控:应用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2.生物防治:应用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防治病虫害。 3.理化诱控:推广昆虫信息素(性诱剂、聚集素等)、杀虫灯、诱虫板(黄板、蓝板)、防虫网阻隔和银灰膜驱避害虫等理化诱控技术。 4.科学用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优化集成农药的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和安全使用等配套技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最大限度降低农药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指组建具备相应植保专业技术和设备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机构,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措施,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技术开展社会化、规模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的行为。 1.专业化防治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主要对农业开展服务,服务对象是农民,服务的内容是防灾减灾,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充分利用项目大力扶持规范化防治组织,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开展统防统治服务。 2.增加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通过大力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参与比例,扩大连片防治规模,提高整体防治效果。 3.提高防治技术水平。应用高效施药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攻效,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4.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及时提供病虫发生情况和防治适期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制定并向专业化防治组织提供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真正将综合防治落到实处。 (六)蔬菜穴盘育苗技术 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措施,运用机械化、自动化的手段,以现代化、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使幼苗集中生产,达到快速、优质、高效、成批量而又稳定成苗目的的一种育苗技术。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较工厂化育苗具有以下优点:用种量少,占地面积小,且能保证品种纯度;育苗时所用基质无病原菌和害虫等;保证迅速出苗,健壮生长;全根定植,无需缓苗 (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有效调节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要求,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节支增收。 主要作物最佳施肥量配比(按纯量计) 制种玉米: 1.黑河沿岸灌区:N:P2O5:K2O=24:12:6(补施硫酸锌1~2公斤/亩); 2.国道公路沿线灌区:N:P2O5:K2O=22:10:6(补施硫酸锌1~2公斤/亩); 3.小屯灌区:N:P2O5:K2O=20:8:6(补施硫酸锌1~2公斤/亩) 加工番茄:N:P2O5:K2O=18:12:6。 推广增施农家肥、秸杆还田、麦草覆盖、微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等常规节本增效施肥技术;推广“触摸屏进店”“配方肥下地”等配肥活动。 (八)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 1.增施有机肥技术 有机肥富含大量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有机肥主要包括人畜粪便、秸秆、动物残体、饼肥、堆沤肥、厩肥、沼肥、商品有机肥等。亩用量一般为~公斤(除商品有机肥),做基肥,集合整地施入利于土壤熟化。 2.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是采用秸秆粉碎机械将收获后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小麦、玉米秸秆等)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覆盖直接还田,用犁(旋)耕翻埋、整地后进行播种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3.土壤调理剂使用技术 土壤调理剂是由农用保水剂及复合有机质、腐殖酸等为主要原料辅以生物活性成分及营养元素组成,有极其显著的保水、增肥、透气三大土壤调理性能,有改良土壤、治理荒漠、保水抗旱增强农作物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功能,对耕地质量恶化的土壤使用效果明显,但也不能过度使用,一般结合灌水年冲施土壤调理剂1~2次,亩用量0~0毫升/次。 4.沼渣、沼液施用技术 将沼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进一步利用的方式。沼渣可作基肥施用,亩用腐熟沼渣公斤左右;沼液可作追肥,一般采用随水冲施,每亩用量为~公斤,叶面喷施时取澄清液一份,用纱布过滤,加清水2份亩喷施50公斤左右。 在瓜菜区推广实施增施商品有机肥、施用沼渣、沼液等提质增效技术,在玉米、番茄种植区域推广实施增施土壤改良剂、增施磷石膏、客土压沙、施用有机肥等改良盐碱地技术,在玉米低产区推广实施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 (九)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农田节水是指通过对农田水分的科学管理和调配,在农田实现节约用水、调节用水和高效用水,提高农田水分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与效益。 1.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是滴灌技术和覆膜种植技术的有机结合,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将输水管内的有压水流通过滴头,点状、缓慢、均匀、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集中发达的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较优含水状态的灌溉方式。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规律,灌溉可实现定量、定额精准,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节水50%左右。定植前整地施肥。基肥品种以优质有机肥、化肥、复混肥等为主,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有机肥0~0千克,磷肥(P2O5)6~10千克,钾肥5~10千克;按照不同作物的行距、株距,安装滴灌管道。按照畦宽每畦铺设一至两条滴灌管(带),滴头朝上。如果使用旧滴灌管(带)一定要检查其漏水和堵塞情况;铺设滴灌管道后,进行地膜覆盖,地膜覆盖的方式依当地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生产季节及栽培习惯不同而异。常用方式有平畦覆盖、高垄覆盖、高畦覆盖、沟畦覆盖等方式。 2.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灌水施肥方法,是通过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对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比常规节省肥料20%左右,省工30%以上。使用方法:①起垄栽培。每垄种植两行作物。②铺设滴灌管。在高垄中间铺设滴灌管(带),埋在地下或覆于膜下。③施肥。施肥时,将尿素等可溶性化肥溶于施肥罐中,随水施入作物根部。施肥后,再用不含肥料的水滴灌30分钟。④滴灌。灌溉时,打开主管道堵头,冲洗3分钟,再将堵头装好。⑤清洗。灌溉一段时间后,过滤器要打开清洗。 3.垄膜沟灌技术 垄膜沟灌技术是通过起垄、垄面覆膜或全覆膜,在垄面、垄侧或垄沟里种植作物,实行沟内灌溉的一种农艺集成节水技术。可有效的防止蒸发,减少灌水,汇集肥力,增加土温,促进增产。①全膜垄作沟灌。将土地平面修成垄形,对垄面及垄沟进行全地膜覆盖,防止水分无效蒸发,作物种在垄侧,灌溉采用沟灌技术,水从输水沟进入灌水沟,通过种植孔渗透作物根部。②半膜垄作沟灌。将土地平面修成垄形,用地膜覆盖垄面与垄测,在垄上或垄侧种植作物,作物生长期按照需水规律,将水浇灌在垄沟内,经膜侧渗入到作物根区。垄膜沟灌技术适用于玉米、加工番茄、日光温室蔬菜及露地瓜菜等作物上应用。 (十)高标准日光温室消毒技术 在日光温室生产中,由于高温、高湿封闭的生态环境和连茬种植、蔬菜品种相对单一等因素,为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影响作物正常生长,造成蔬菜产品品质和产量下降。因此搞好日光温室消毒对于整茬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高温闷棚:高温闷棚是一项投资少、操作简便、防效显著的实用技术。具体方法是:在6、7月份夏季高温时段,保留前茬栽培用过的棚膜并修补破损处。前茬作物拉秧后,清除植物残体,然后深翻40公分。结合深翻每亩施入农家肥8~10立方。土表用地膜覆盖,大水漫灌,密闭温室闷棚15~20天进行高温消毒。白天室温可达50℃左右,地表5厘米处温度可达65℃以上,可有效杀死土壤中多种病菌和害虫及虫卵。 2.土壤药剂消毒:土壤药剂消毒在定植前结合施肥时一并进行,其具体方法是:杀菌剂(50%多菌灵)按亩1公斤,兑水40~50公斤在种植面喷雾,或者掺入细沙拌匀撒于地面;杀虫剂(即40%辛硫磷乳油)按每亩1.5~2公斤喷雾。然后深翻进行土壤消毒。 3.温室药剂熏蒸消毒:温室药剂熏蒸消毒在作物定植前5~7天进行,每亩用硫磺2公斤加克敌敌畏乳油,与锯末混匀后分多处点燃,从最里面开始,依次点燃,密闭温室,熏蒸一昼夜。这样可杀死多种病菌和虫卵。熏蒸结束后要打开风口,使有害气体充分放出,以避免对作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大棚拱架及辅助设施消毒:对于大棚拱架和营养钵、生产工具等,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进行喷施或浸泡,再用1%次氯酸钠溶液喷施或浸泡。对于防止病毒病及细菌性病害有很好的效果。 (十一)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技术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是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使废旧农膜作为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有效的回收利用,减少传统的焚烧、填埋、废弃等处理方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如下: (1)提高地膜质量,降低回收难度。推广使用厚度0.01毫米以上地膜,既增加地膜强度、抗老化性,也能提高地膜的使用年限和回收率。 (2)推广使用降解地膜,适时揭膜。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通过生物和太阳光的共同作用,使地膜降解,减少拾膜人工和环境污染;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地膜,在农作物生长后期推广适时揭膜技术,提高废旧地膜的回收率。 (3)试验推广具有整地和废旧地膜回收功能的复合机械。可在回收残留地膜的同时完成整地作业,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作业成本。 (4)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建立布局合理的废旧地膜回收站点,扶持加工企业回收废旧地膜,带动废旧地膜的全面回收和再生利用。 (十二)蔬菜尾菜处理利用技术 目前尾菜主要有沤肥法、堆肥法、直接还田法、沼气池发酵法、饲喂牲畜过腹还田法、加工饲(肥)料法、茎叶烘干(腌制)利用等处理利用技术。我们县上目前主要采用直接还田法、加工有机肥料、茎叶烘干利用等3种。尾菜处理最有前景及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工饲(肥)料法和茎叶烘干(腌制)利用。 1.尾菜堆肥技术 ①堆肥场地选择。选择通风、向阳、地势较高、运输方便、较平坦的空地或田间地头。 ②尾菜前处理。将蔬菜尾菜粉碎为长约5厘米的段,控制菜叶的含水量为65~75%左右,并捡净其中不能腐解的有机、无机杂质。 ③堆肥。在堆肥的场地上,均匀地铺上一层20~30厘米厚(0~1公斤)的蔬菜尾菜;均匀撒上0.1~0.5公斤的生物降解菌剂;覆盖一层厚5~10厘米的干土;如此重复操作五次,使堆体近似呈圆锥状,高度达到1.5~2.0米。(亦可按前述方法堆成堆底宽2.5~3.0米,上顶宽1.0米,高1.5~2.0米的梯形堆。 ④堆体表面处理。堆体表面覆一层5厘米左右的细干土,覆塑料膜以密封保湿增温,并防止堆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损失;每堆堆制尾菜的量为~7公斤左右。堆与堆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方便操作。 ⑤翻堆。堆后7~15天,堆内温度达50度以上,保持5~10天左右,当堆体温度下降时,翻堆一次。均匀混合各层,需增加磷素时,每堆可均匀撒普通过磷酸钙10~20公斤,并保持原有的堆体形状,堆体最外层继续用塑料膜覆好继续发酵。如果气温低,可进行第二次翻堆,但不再加普通过磷酸钙。 ⑥腐熟判断。堆体中间的堆肥颜色呈黑褐色或黑色,略带有土壤的霉味,无刺激和难闻的恶臭,不吸引蚊蝇,质地松散,多团粒结构,出现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具有保水性、透气性及渗水性,则堆肥成功。 2.尾菜直接还田肥料化利用技术 ①还田条件。在蔬菜尾菜处理中,一年两茬的蔬菜产区,前茬尾菜不宜进行直接还田。另外,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蔬菜尾菜也不能进行直接还田。 ②尾菜处理。在蔬菜收获后,立即将地里所剩的尾菜菜叶及根剁(铡)碎,长度为不大于5厘米的段,均匀地撒在地里,厚度以10厘米为上限,并捡净其中不能腐解的有机、无机杂质,尤其是捆绑蔬菜的一些绳线、种植蔬菜时所覆的地膜、农药袋等,一定要清除干净。 ③还田方法。在撒好蔬菜尾菜的地里,再撒入尿素5~8公斤/亩、秸秆发酵菌肥或E米等生物菌肥1~2公斤/亩,然后深翻25~30厘米,将尾菜全部埋到土中,耕后用耱或耙子耙平地表,收墒促进腐解,如果土壤墒情差,含水量不足25%时,翻耕后及时灌水,以促进腐解,提高腐解效果。如果蔬菜尾菜含水量低,干尾菜所占比例过大,土壤含水量低,翻耕后应立即灌水。 ④腐熟判断。在高温季节(6~9月)1个月可彻底腐烂,以蔬菜尾菜看不见原有形态,腐烂成具有弹性黑褐色物质为标准。低温可导致腐烂时间延长。 ⑤注意事项。①未完全腐烂时种植下茬蔬菜,则影响播种质量,易造成缺苗和病虫危害。②完全腐烂后,由于尿素和有机肥共同作用,下茬蔬菜产量一般增产10%左右。③尾菜还田后,与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连作障碍。连作会引起病虫草害加重、植物自毒物质的积累、土壤营养元素平衡被破坏。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在后茬安排时应注意倒茬,忌重茬。 3.尾菜加工生产有机肥技术 主要是牛羊粪70%、尾菜20%在原料堆放场地加入发酵腐熟剂,堆放10天左右,待尾菜叶子腐烂后,投放于发酵池,再加入生物菌;等到池内温度升高到60~70度左右,用翻抛车进行翻抛,经过发酵、加工、烘干、造粒,生产有机肥料,生产出来的有机肥,有机质≥45%,氮磷钾≥5%,PH5.5~8.5,继续用于蔬菜生产。尾菜加工生产有机肥是尾菜处理最有前景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蔬菜尾菜行间还田法 适宜一年种植多茬蔬菜的地块,前茬蔬菜收获时,将剩余的尾菜均匀覆盖在行间不做移动,待蔬菜全部收获后,在地面喷施一次杀虫剂和杀菌剂,然后结合复种农事操作,如施肥、松耕等农艺措施,将尾菜翻耕入土,正常复种第二茬蔬菜。 5.蔬菜茎叶加工生产脱水(腌制)蔬菜 现在商品蔬菜可利用的部分较少,大部分作为尾菜被遗弃,可建设脱水蔬菜或腌制蔬菜项目,对商品蔬菜以外的蔬菜茎叶,制作脱水蔬菜或腌制蔬菜,既能处理蔬菜剩余茎叶,也能延伸蔬菜终端产品,这将是尾菜处理最有前景及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十三)制种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 1.隔离条件:制种田采用空间隔离时,与其它玉米花粉来源地不能少于米;采用时间隔离时,错期应在40天以上。 2.整地施肥: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地,上年秋季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灭茬,灌足冬水,次年开春后亩施优质农家肥公斤~公斤,氮肥(N)10~12公斤,磷肥(P)8~9公斤作基肥,结合施农家肥,及时耕翻耙耱覆膜,覆膜后膜面要留足50厘米,要求膜面平、展、紧、直,并在膜面上每2米打一土结(俗称腰带),以免大风揭膜,破膜处采用细土封闭盖严。 3.品种选择:根据市场或订单要求确定生产品种;种子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0%,水份≤13%;播前全部进行包衣。 4.播种方法:播期根据地温和墒情而定,要求地温稳定在10度~12度时,即一般在4月10日至20日播种为宜;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60厘米,窄行40厘米,播深3厘米~4厘米。密度以中晚熟、大穗型品种亩保苗0~4株,中早熟、紧凑型品种亩保苗~0株为宜。 5.田间管理:(1)播种后要及时查苗补苗;(2)3~4叶时间苗,5~6叶时定苗。间苗、定苗的原则是去大苗、小苗、弱苗、病苗,留壮苗;(3)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控制灌水,结合除草及时中耕,促其地下部分生长。蹲苗的原则是“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灌水结合追肥进行,全生育期灌水4~5次,追肥3次,即拔节肥、攻穗肥、攻粒肥。追肥原则是“前轻、中重、后补”,追肥总量为氮肥(N)10~12公斤,三次追肥各占20%、70%、10%。 6.质量管理:(1)去杂:在全生育期严格清除异常植株,收获脱粒前,对母本果穗进行逐个检查,严防杂穗混入。在花检及穗选时,杂株比率不得超过规定的要求;(2)去雄:母本雄穗在散粉前带叶(1片~2片)及时、干净、彻底拔除,拔除的雄穗带出制种田妥善处理。(3)人工辅助授粉:母本抽丝偏晚,可辅之以剪苞叶和带叶超前去雄等措施。(4)割除父本:授粉结束后,要彻底割除父本植株,以利通风透光,提高制种产量。 7.收获晾晒:玉米种子一般在籽粒腊熟期收获,根据生育期长短,收获时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时要剥去全部果穗苞叶;收获的果穗及时晾晒,水分低于13%时收购脱粒,精选、分级、包装、贮藏。 (十四)玉米高密度栽培技术 在玉米生产栽培中集成使用“增施有机肥,科学配方施用化肥,深松追肥,选择耐密品种,精量播种,超常规增加种植密度,增设喷灌设施,节水灌溉,应用生物技术、高效低毒农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农技农艺措施,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适宜我县推广的品种有农华、先玉、德单2、登海、联创等;按照宽窄行70:40厘米,亩保苗6~株为宜。 (十五)熊蜂授粉技术 1.熊蜂授粉的理想条件 (1)授粉适宜温度:8~32℃。 (2)授粉适宜湿度:50%~80%。 (3)在使用熊蜂前,以及在使用熊蜂过程种,请勿使用有副作用的农药和激素。 (4)温室超过26度时,及时把蜂箱的通风口打开,高温会减少熊蜂寿命。 (5)请勿打开温室的各个开口。建议在门或通风口处使用防虫网。 2.蜂箱摆放的位置和方法 (1)将蜂箱均匀放置在温室内,玻璃温室或日光温室内,设置1个蜂箱放置点/0平方米;塑料拱棚内,设置蜂箱放置点/平方米。 (2)水平放置蜂箱,请勿将蜂箱直接放置在地面或高于作物的地方。 (3)将蜂箱放置在距离走道最远不超过5米的位置上,每个放置点最多摆放6箱熊蜂 (4)蜂箱要避免阳光直射,如有必要,增加遮挡。 (5)设置遮挡物,以避免蚂蚁侵入。 (6)请勿将蜂箱放置在二氧化碳管道附近。 (7)最好是傍晚或早上将蜂箱放置授粉位置,蜂口在正南和正东90度角的位置之间,光线好,便于熊蜂早出巢,早工作。停留1—2小时后,在打开蜂口,将蜂口旋钮放置在可进可出的位置。避免高温的中午打开蜂箱。 3.熊蜂授粉 (1)熊蜂授粉后会在作物的花朵上留下咬痕,尤其在番茄上比较明显,检查闭合花朵上的咬痕情况。如果熊蜂70%的花朵上留下咬痕,说明授粉效果良好。 (2)放置熊蜂后不要轻易挪到熊蜂。注:如需暂时挪走蜂箱,确保关闭蜂锁,并按照原来的摆放方向,将蜂箱放置到原来位置。 (3)如果飞行通道开口处有棉花,证明熊蜂授粉活跃,不要拉出棉花也不要将其塞回到蜂箱内。 4.使用熊蜂的注意事项 (1)熊蜂授过粉的花朵,雌蕊上有不同程度的褐色咬痕。当咬痕发黑时,说明授粉过度,要限制授粉,关闭蜂箱一上午或一下午。当发现盛花期的花朵咬痕少时,熊蜂也正常授粉,有可能是蜂少的结果,需要立即进蜂,以免影响坐果,因为花期很短。当开花数量达到25%时开始放置熊蜂授粉。 (2)如果授粉成功,出现歪瓜的现象较多,多半原因是花粉发育不良造成的,花期注意棚内温度湿度。如花期遇到阴天,会出现这种现象。授粉适宜温度10~32度,授粉适宜湿度:50%~80%。 (3)如果是给西红柿椒类等蔬菜授粉,必须打开糖水盒,因为雌花没有蜜腺,如果是给西瓜苹果等授粉,需要关闭糖水盒,因为这些花的雌蕊有蜜腺,如果熊蜂吃饱了糖水,就不会造访雌花了,影响授粉效果。 (4)蜂箱一定要水平放置,飞行口向前,禁止倾斜。防止糖水盒的水侧漏或熊蜂吃不到。 (5)当温室温度高于35度时,采取蜂箱放地下挖坑降温,或放在通风口处。 (6)注意参照农药使用须知,如果必须用药,可以把蜂箱移除棚外阴凉处。打开只进不出口,让蜂回巢。再放回蜂箱时,要放回原处。 (7)一定要注意熊蜂放置的时间,开始放置时,熊蜂需要1~3天的适应期,这期间干活少,再找飞行路径。所以,根据水果蔬菜花期的长短,进行合理的应用熊蜂。既不要太早,也不要靠后。草莓一般7~10天花期,前4天很重要。番茄花期3天,所以要观察好授粉时间。 (8)熊蜂对黄色和蓝色敏感,对于香水,酒精,肥皂等异味也敏感。在棚里工作要注意这些。一旦遭到攻击,立即就医。 5.蜂蛰处理方法 (1)相对而言,熊蜂性情温和,只有在自我防御时才会蜇人。 (2)蜂蛰通常会引起24—72小时的局部肿胀,冷敷处理可缓解症状。 (3)如果出现更为严重的反应,可能是过敏反应。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十六)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Smith),也称秋黏虫,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可危害玉米、棉花、蔬菜、水稻等80多种作物,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近两年在非洲、亚洲呈快速蔓延态势,是各国防范的重要农业害虫,联合国粮农组织于年8月发出了全球预警。目前,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南部十八省已陆续发现该虫为害。 1.加密监测网络,强化虫情预警。草地贪夜蛾列入国家重大病虫监控对象,南方已入侵省份正在密切监测缅甸、印度、泰国等境外虫源,国内各省份正在紧急设置监测网点,落实监控防范措施,及时掌握发生动态。各镇要在交通沿线、农作物产区采用灯诱、性诱、食诱等监测工具和手段,选择玉米、小麦、大麦等禾本科作物和瓜菜、菊花、苜蓿、康乃馨、天竺葵及苹果等生产、销售领域为重点,确定专人、固定时间、定点观测、系统调查,实行零报告制度,密切监控虫情动态,准确掌握发生发展趋势,提高监测水平和效率。 2.制定防控方案,实施联防联控。已经发现虫情的监测点,要第一时间上报动态信息,同时开展大面积普查,掌握发生范围和受害作物,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制定防控方案,迅速调集专业化防治组织立即开展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控。防控策略上要抓早抓小、打点保面,将害虫控制在迁飞期、低龄阶段;在防控方式上,实施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尽快降低虫口密度,千方百计控制害虫扩散危害,确保不造成大面积成灾。 3.落实关键技术,助力“虫口夺粮”。重点落实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主要技术措施:1.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2.成虫诱杀技术: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3.幼虫防治技术: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2)应急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等药剂喷雾。 (十七)芦笋绿色生产技术 1.品种选择 选择原则:选用抗性强、适应性广、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的杂交一代种子或种苗。一般要保证15年以上的高产丰收。 2.育苗 (1)育苗方法:采用基质穴盘育苗,穴盘以32孔或36孔为宜,育苗时,先将基质拌湿掺匀(含水量60%左右),然后将混合好的基质或营养土装穴盘。 (2)营养土配制:沙壤土(大田作物土)70~80%,加有机肥20~30%,兑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药剂消毒。 (3)苗期管理:地温白天25~30℃,夜间15~18℃,出苗后,加强光照,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拔除穴盘内杂草,防治病虫害。 (4)壮苗标准:地上茎2~3根,地下根5~7根,苗高20厘米以上。 3.定植 (1)定植密度:株距20~23厘米。 (2)移栽方法:定植时,将苗带土(基质)移栽,按株距要求排入定植沟内,幼苗的鳞芽朝同一方向,覆土5~6厘米,确保全苗。 4.田间管理 (1)浇水:移栽后及时浇水;幼苗期少浇勤浇;采收期适当浇水;植株休眠前浇1次透水。 2)施肥:定植苗成活后,以后间隔15、20、30天补充水肥1次,每次用肥量分别为:20、30、40千克配方肥,在距离笋棵20、30、35厘米处开沟把肥料埋入,每年采笋结束后,应及时施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0千克和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 5.采收:根据不同栽培方式适时、适量采收。 (1)采笋方法:根据销售目标及客户需求采收。 (2)采笋要求:采笋时不要碰伤周围其它不应采的嫩笋。 (十八)春小麦套种胡萝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为提高胡萝卜产量和商品率,宜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砂质或壤质土壤。秋季深耕20~25cm,冬前灌水后适时耙耱整地。 2.施足底肥 春小麦播前结合整地基施农家肥0~公斤/亩、磷酸二铵20kg/亩、尿素25kg/亩。 3.品种选择 春小麦选用优质、丰产的早熟品种甘春20,胡萝卜选用形状整齐一致、髓部小、皮部厚、肉质密、水分含量适中、含糖量及胡萝卜素高的品种,如日本五寸人参、透心红、黑田五寸人参等。 4.播种 小麦应适时早播,可在3月8日至15日播种,播量以25kg/亩为宜。胡萝卜在小麦灌头水时撒播。注意胡萝卜播种不宜过晚,否则胡萝卜种子撒入麦田后不能完全被土覆盖,形成“干籽”而不能出苗,从而影响其产量,播前应将胡萝卜种毛搓净,播量以毛籽1.5公斤/亩为宜,播后即灌小麦头水。 5.田间管理 (1)锄草 在胡萝卜播种前,一定要锄净麦田杂草,以免胡萝卜出苗后田内杂草丛生,影响小麦和胡萝卜的生长发育或小麦收获后杂草密度过大而无法对胡萝卜间苗、定苗。小麦收获后,结合胡萝卜定苗和中耕培土,要及时清除杂草,以保证胡萝卜的正常生长发育。 (2)灌水 小麦收获前胡萝卜正值苗期,其对水分要求不高,除在胡萝卜出苗前需补浇一次水外,均以小麦需水为主确定灌水量和次数。小麦收获后是胡萝卜肉质根膨大期,此期胡萝卜需水量大,加之胡萝卜肉质根膨大要求适宜的温度在20~25℃,温度过高反而会降低肉质根膨大速度,因此这一时期应保持土壤有较大的湿度,并保持相对稳定,切不可忽干忽湿,这样既可防止土壤温度过高,影响胡萝卜生长发育,又可防止胡萝卜裂根、分杈,提高胡萝卜商品率。胡萝卜收获前10天应停止灌水。 (3)胡萝卜定苗 小麦收获后,在胡萝卜6~7片叶、肉质根直径1cm时及时按12cm左右株距定苗,留苗数量~0株/亩。 (4)追肥 小麦生育期一般不追肥。胡萝卜在定苗后追施磷酸二铵10~15kg/亩、尿素8~10kg/亩,肉质根直径达1.5~2.0cm时追施尿素8~10kg/亩。 (5)中耕培土 为防止胡萝卜根茎膨大露出地面转为绿色而降低品质,宜在胡萝卜肉质根膨大盛期结合锄草进行中耕1~2次,并适当培土。 6.病虫害防治 小麦抽穗后易遭受蚜虫为害,可在蚜虫发生时用45%敌蚜螨乳油0倍液喷雾防治。胡萝卜肉质根易遭受地下害虫为害,可在播前选用70%辛硫磷乳油0.5kg/亩配成毒土撒施防治。 7.适时收获 小麦7月中旬成熟后及时收获,收获时留茬15cm左右。胡萝卜在10月中旬收获。 (十九)春小麦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1.土地选择 选择土壤质地良好,含盐量低于0.21%、灌排方便。前茬最好为豆科作物或中耕作物,并建立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 2.整地与施肥 整地每3年深耕一次,深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灭茬,在封冻前进行冬灌。冬春季节应耕耱保墒,达到地平、土松、上虚下实。播种前耕层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75~80%。 施肥在年前秋耕施入,化亩施腐熟农家肥~公斤,化肥亩施纯氮10~15公斤,磷(P)6~12公斤。以氮60~65%做底肥,35~40%做种肥和追肥,磷肥80%做底肥,20%做种肥。野燕麦危害较重的地区,每亩以40%燕麦畏克兑细沙土25~40公斤充分混匀随秋耕翻入12厘米土层。 3.品种选择 选用经过审定并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中矮秆,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早、中熟灌浆快而千粒重大的品种。种子质量必须符合GB4~84的标准。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做好种子药剂处理。 4.播种 气温稳定通过1℃土壤表层解冻5~7厘来时,即可播科。平原灌区一般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中旬。冷凉灌区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 播种量:以每亩保苗30~35万株,田间出苗率80%计算,每亩播种40~50万粒。千粒重40克,亩播种量16~20公斤。千粒重50克,亩播种量20~25公斤。 播种方法:等行距条播,行距12~15厘米。宽窄行播种时,宽行18~~20厘米,窄行6~8厘米。 施用种肥:每亩施磷(P2O5;)2.0公斤、纯氮1.0公斤。 播种质量:按粒称量播种,下籽均匀,一般深度为3~5厘米,做到播深一致,行直不重播、漏播,覆土均匀,播后耱地保墒。 5.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 出苗前若遇到雨雪,天晴后,应及时耙地,破除板结。 苗期管理:苗期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即早灌水、早追肥,以水调肥、以早管促早发,培育壮苗。 松土保墒:灌头水前,视情况,进行中耕松土。 灌水:在三叶至四叶期灌头水,采用畦灌,灌水量每亩70~90立方米。 追肥:结合灌头水,每亩追施纯氮2.5~4.5公斤。 除草:人工与化学方法相结合。阔叶杂草,每亩用2.4~D~丁酯25毫升兑水40~50公斤,在麦苗4~5叶期叶面喷雾。野燕麦3~4叶期,结合小麦灌头水,每亩用40%野燕枯~毫升兑水45~50公斤叶面喷雾。 (2)中期管理:主要是合理调节水肥,促控结合。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关系,使群体大而不密,个体壮而不旺,促壮秆大稳,为粒多粒重奠定基础。 灌水补肥:拔节孕穗期应根据苗情、墒情和地力适时灌好拔节水和孕穗水,每次每亩灌水量60~80立方米。长势偏弱的麦田,提早灌拔节水,每亩补追纯氮2公斤,长势偏旺的麦田或雨水过多的年份,应适当推迟汇水时间。 防治虫害:根据虫情预测预报,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喷药防治。。 防止倒伏:对群体过大,生长过旺的麦田和中、高秆品种,拔节期用50%的矮壮素毫升兑水50~65公斤喷雾。 除草:及时拔净株间大棵杂草。 (3)后期管理:主攻目标是,防早衰、增粒重,防治病虫灾害。 灌水:抽穗后灌好灌浆水,麦黄水,每次每亩灌水量60~70立方米,采用大水快灌的方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使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75%。 叶面喷肥:抽穗前和开花后各喷一次。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克加尿素~克兑水45~50公斤喷雾。 防干热风:在灌浆初期,有干热风危害的地区,可采取灌水和叶面喷施抗旱剂一号40~50克,兑水10~15公斤叶面喷雾。 防治病害:田间发现锈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病中心,及时喷药防治,一般每亩用25%粉锈宁35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雾。 (4)收获 植株变黄,茎节处微黄绿色,茎秆有弹性,籽粒变硬,呈现品种固有色泽,即可收获。 三、主推新产品(8种) (一)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 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是一种物理防控器械,充分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现代光电数控技术与生物信息技术,集光、波、色、味四种诱虫方式于一体,实现了使用全天候、植物多样性、控害效果显著、保益理想、投入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的目标。可根据不同作物防治害虫的种类及危害出没的时间段,选择不同时段、波段的频振光源诱杀,既保留了部分天敌,又达到田间生态的自然调控能力,实现害虫的生态管理,保障生态和谐。可诱杀大部分农林害虫,单灯控制面积30~60亩。 (二)粘虫板 粘虫板又称诱虫板、环保杀虫板等,常用的有黄、蓝两种颜色,可广泛使用于温室、大棚、露地等场所。是利用昆虫的趋(黄、蓝)性诱杀农业害虫的一种物理防治技术,它绿色环保、成本低,全年应用可大大减少用药次数。于虫害发生初期,在田间棋盘式分布,每亩均匀插挂20块(黄、蓝)板,高度比植株稍高。 (三)性诱剂 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是近年国家倡导的绿色防控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些称为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吸引田间同种寻求交配的雄蛾,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减低后代种群数量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一般每亩设置1~3个专用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内放置性诱剂1粒,距离作物顶部10厘米,可以重复使用。 (四)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制剂 选择性强,只对病虫害有作用,一般对人、畜及各种有益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不但可以对当年当代的有害生物发挥控制作用,而且对后代或者翌年的有害生物种群起到一定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 1.苦参碱:0.3%乳油~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菜青虫、蚜虫、红蜘蛛、小菜蛾等多种害虫。 2.阿维菌素:1.8%乳油~0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菜青虫、蚜虫、红蜘蛛、小菜蛾、斑潜蝇、白粉虱等多种害虫。 3.宁南霉素:10%可溶性粉剂0~1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瓜菜白粉、曼枯病、霜霉病;2%可溶性粉剂~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瓜菜病毒病。 (五)土壤调理剂 土壤调理剂是将土壤微粒结构促进剂和土壤活化剂进行有机结合研制而成的一种高效、广谱、安全、低毒、无残留、作用机理独特的新型调理剂,具有省工、省时、保水、节肥、绿色环保的特点。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疏松土壤,打破土壤板结;加深耕层,提高土壤保水蓄肥能力;节省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生长,减少土传病害;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省工省力,减轻耕作负担。广泛适用于免耕、少耕的田地及翻耕不便的各类果树、蔬菜等地,尤其配合免耕法使用,效果更佳。 (六)商品有机肥 商品有机肥是指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经发酵腐熟的有机物料,其氮磷钾总养分含量≥5%,有机质含量≥45%,水分≤30%,Ph值5.5~8.5。符合国家《有机肥料》(NY~)农业行业标准。其作用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作为底肥配合其他化肥使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能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转变为作物能吸收利用的磷、钾化合物,提高化肥养分利用率,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农户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以培肥地力进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但是有机肥不能完全代替氮、磷、钾等化肥,不能因此而大幅度降低化肥的使用量。 (七)防治飞行器 防治飞行器是指经过改装或专门设计用于农业和林业病虫害的飞机。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受飞机扰动的气流形成旋涡将农药洒到植物的茎部和叶片的背面。飞行器的作业高度为1~10米(距作物顶端),作业速度为~公里/时,喷幅一般可达20~30米宽,具有防治及时、喷雾均匀、作业量大、提高防效等特点。 (八)可降解地膜 由于地膜是一次性使用,若捡拾不净,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残膜留在土壤里。塑料地膜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这些地膜碎片可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使土壤中的水、气、肥等流动受阻,造成土壤结构板结,严重危害生态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可降解地膜有效地解决了残膜污染这一问题。 可降解地膜是为适应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地膜,主要原料为降解母粒与塑料粒子母料混合生产而成。降解地膜是指曝露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在光、热、水、氧、污染物、微生物等的氧化作用以及风、砂、雨及机械力等联合作用下,引起自然降解的一类新型地膜。 降解地膜的优势:一是可根据使用地区的气温、降水、湿度等自然条件及作物的目标覆盖期限,按照用户的要求量身定制配方,控制覆盖时间,满足覆盖时间后自动降解。二是降解地膜使用后自动降解无残膜,无需拾膜,每亩地节约拾膜劳动力用工2个,成本降低,且利于机械一体化操作。三是降解地膜降解后无二次污染。四是降解地膜使用方法和普通地膜一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zz/7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24节气丨惊蛰节气养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