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出血性疾病是我国鱼类养殖中危害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发病率最高、经济损失最大的一类疾病。因此本文就鱼类出血性病有关的病理学概念和发病机制做了简要介绍,并根据不同病因和症状提出了鱼类出血性疾病不同的防治方案,以期为临床上更好的研究和防治该类疾病提供基础。

1鱼类出血病的病因及其特点

鱼类出血病呈全国性发生,危害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出血病导致每年经济损失超百亿元。淡水鱼和海水鱼类,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有鳞和无鳞鱼均可发生出血病,池塘、池塘网箱、流水养殖也均可发生出血病。该类疾病高发季节一般为春末夏中和夏末秋中。

1.1常见细菌性出血病1.1.1球菌类:无乳链球菌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严重危害华南地区的罗非鱼养殖,该病每年造成过亿元的经济损失。罗非鱼链球菌能引起肝脏的内出血。

图1无乳链球菌感染

1.1.2杆菌类:鲁氏耶尔森氏菌

鲁氏耶尔森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棒状细菌,能在淡、海水中引起鲑鱼和斑点叉尾鮰等的耶尔森病或肠炎红嘴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嘴部周围明显出血。该菌宿主范围广,多数鲑鱼都易感。

图2鲁氏耶尔森感染

2.2病毒性出血病发病机理2.2.1呼肠孤病毒

年陈燕燊和江育林将草鱼出血病的病原命名为草鱼呼肠孤病毒,又称草鱼出血病病毒。草鱼出血病的发病季节长、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高密度饲养的鱼种池危害更甚,常造成全池鱼死亡。

2.2.2疱疹病毒

鲤科鱼类疱疹病毒病包括锦鲤疱疹病毒病、疱疹病毒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鲤痘疮病,主要危害鲤科鱼类,且均会在鱼体表面产生疱疹样病变。

图5鲤疱疹病毒2型感染

3.3寄生虫3.3.1寄生虫叮咬引起

寄生虫叮咬在鱼体身上产生伤口,和水体接触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出血,常见的有体表有红色出血点(锚头鳋最为明显)之后引发的竖鳞病,打印病,出血病,腐皮,烂身等细菌性疾病,这也是目前出现情况最多的一种。

2对症治疗措施

现在人们逐渐发现抗生素治疗非病毒性疾病会伴随环境污染、耐药性等副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病毒性疾病治疗手段,抗生素终有一天会将其取代。某些中草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可作为止血药用于内因性及创伤性出血。如黄芩、五倍子、槟榔、苦参、黄连、金银花等具有抗病毒和提升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已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实践中上较多应用。

2.1病毒性原因

病毒性出血病,发病极快,死亡率高,传染性强,死亡量大。出现此类情况时需要及时治疗,其他塘口也要紧急预防。可以使用含有大蒜、甘草、干姜、黄连、金银花、党参等成分的中草药成品稳立克+金肝利胆治疗,经试验效果非常显著。

2.2细菌.寄生虫

细菌性出血病,往往伴随着寄生虫的剧增,寄生虫叮咬又往往引发继发细菌感染,因此二者往往同时治疗。使用含有五倍子、槟榔、苦参等中草药成品草本驱虫净+止雪肠鳃康,拌料内服,经多个塘口反馈效果极佳。

如果有需要购买和代理的老板,可以点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zz/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