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执医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下列各项,不属于子痰溃后症状的是

A、脓液清稀如痰涎

B、脓液中夹有败絮状物

C、疮口凹陷

D、容易形成瘘管

E、疮口容易愈合

2、子痰初期内治宜用

A、萆薢化毒汤

B、透脓散

C、阳和汤

D、五味消毒饮

E、苦参汤

3、患者,男,38岁。患急性子痈2天,恶寒发热,左侧睾丸肿大疼痛,疼痛引及子系(精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下注,气血壅滞,经络阻隔为患,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应首选

A、透脓散

B、滋阴除湿汤

C、萆薢化毒汤

D、龙胆泻肝汤

E、枸橘汤加减

答案与解析

1、E

答案解析:子痰溃破后脓液清稀如痰(A错)。脓液中可夹有败絮(豆腐渣)样物质(B错)。疮口是由慢性硬结逐渐增大,形成脓肿,溃后所致,故疮口凹陷(C错)。子痰易形成窦道(D错),并且经久不愈(E对)。

2、C

答案解析:萆薢化毒汤适用于湿热疮疡,气血实者(A错)。透脓散适用于成脓期,为透托法代表方剂(B错)。子痰初期多为痰浊凝结证,治疗以阳和汤加减,配服小金丹(C对)。五味消毒饮适用于热度炽盛证(D错)。苦参汤适用于湿热下注证(E错)。

3、E

答案解析:该患者患急性子痈,证属湿热下注,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选项中枸橘汤功能疏泄厥阴,分利湿热,较之龙胆泻肝汤多了全枸橘、川楝子之品,止痛效力更加,故为最佳答案(E对)。透脓散可托里透脓,用于乳痈之热毒炽盛(A错)。滋阴除湿汤可养阴清热利湿,用于子痰之阴虚内热证(B错)。萆薢化毒汤可解毒利湿,用于烂疔之湿火炽盛(C错)。龙胆泻肝汤可清热利湿,但无消肿止痛之功,非最佳答案(D错)。

细目一子痈

要点一子痈的概念

中医称睾丸和附睾为肾子,子痈是指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临证中分急性子痈与慢性子痈,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

要点二子痈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1.病因病机

(1)湿热下注

外感六淫或过食辛辣炙煿,湿热内生,或房事不洁,外染湿热秽毒,或跌仆闪挫,肾子受损,经络阻隔,气血凝滞,郁久化热,发为本病。

(2)气滞痰凝

郁怒伤肝,情志不畅,肝郁气结,经脉不利,血瘀痰凝,发于肾子,则为慢性子痈。

2.诊断

(1)急性子痈

附睾或睾丸肿痛,突然发作,疼痛程度不一,行动或站立时加重。疼痛可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及下腹部。伴有恶寒发热,口渴欲饮,尿黄便秘等症状。附睾可触及肿块,触痛明显。化脓后阴囊红肿,可有波动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脓出毒泄,症状消退迅速,疮口容易愈合。化验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尿中可有白细胞。

(2)慢性子痈

临床较多见。患者常有阴囊部隐痛、发胀、下坠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根部,可有急性子痈发作史。检查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

3.治疗

急性子痈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可配合使用抗生素;慢性子痈多应用中医药治疗。

(1)内治

1)湿热下注证

证候:多见于成年人。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焮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触痛明显,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金铃子。

2)气滞痰凝证

证候: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橘核丸加减。

(2)外治

1)急性子痈:未成脓者,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水调匀,冷敷。病灶有波动感,穿刺有脓者,应及时切开引流。脓稠、腐肉较多时,可选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液已净时,外用生肌白玉膏。

2)慢性子痈: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外敷。

4.其他疗法

急性子痈主张早期应用抗生素,在药敏试验未获结果前,可选用抗菌谱较广的抗生素。

细目二子痰

要点一子痰的概念

子痰是发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其特点是附睾有慢性硬结,逐渐增大,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稀薄如痰,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易成窦道,经久不愈。相当于西医的附睾结核。

要点二子痰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

1.病因病机

因肝肾亏损,脉络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结于肾子;或阴虚内热,相火偏旺,灼津为痰,阻于经络,痰瘀互结而成。浊痰日久,郁而化热,热胜肉腐成脓。若脓水淋漓,病久不愈,阴损及阳,可出现阴阳两虚,气血两亏之候。西医认为本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

2.诊断

(1)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中青年,以20-40岁居多。初起自觉阴囊坠胀,附睾尾部有不规则的局限性结节,质硬,触痛不明显,结节常与阴囊皮肤粘连。日久结节逐渐增大,可形成脓肿,溃破后脓液清稀,或夹有豆腐渣样絮状物,易形成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窦道。输精管增粗变硬,呈串珠状。常有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干,倦怠乏力等症状。

(2)辅助检查

尿常规检查可有红、白细胞及脓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多增高。脓液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

(3)鉴别诊断

慢性子痈:可有急性发作史,附睾肿块压痛明显,一般与阴囊皮肤无粘连,输精管无串珠样改变。

精液囊肿:多发于附睾头部,形圆光滑,透光试验阳性,穿刺有乳白色液体,镜检有死精子。

3.治疗

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应用西药抗结核治疗6个月以上。

(1)内治

1)浊痰凝结证

证候:见于初起硬结期。肾子处酸胀不适,附睾硬结,子系呈串珠状肿硬,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脉滑。

治法:温经通络,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加减,配服小金丹。

2)阴虚内热证

证候:见于中期成脓期。病程日久,肾子硬结逐渐增大并与阴囊皮肤粘连,阴囊红肿疼痛,触之可有应指感,伴低热,盗汗,倦怠。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毒。

方药: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加减。

3)气血两亏证

证候:见于后期溃脓期。脓肿破溃,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凹陷,形成漏管,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虚热不退,面色无华,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化痰消肿。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兼服小金丹。

(2)外治

未成脓者,宜消肿散结,外敷冲和膏,每天1-2次。已成脓者,及时切开引流。窦道形成者,选用腐蚀平胬药物制成药线或药条外用。

(3)西医治疗

应用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一般主张联合使用。

细目三阴茎痰核

要点一阴茎痰核的临床表现

阴茎痰核是指阴茎海绵体白膜发生纤维化硬结的一种疾病。本病多见于中年人。阴茎背侧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斑块,无压痛,大小不一,或单发或数个不等,发展缓慢,从不破溃。阴茎勃起时有疼痛或弯曲变形,严重者可影响性交,甚至引起阳瘘。

要点二阴茎痰核的辩证论治

1.内治

痰浊凝结证

证候:阴茎背侧可触及条索状结块,皮色不变、温度正常,无明显压痛,阴茎勃起时可发生弯曲或疼痛。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滑。

治法:温阳通脉,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2.外治

阳和解凝膏或黑退消外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