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湿气病足癣中医诊疗方案
治疗手足癣北京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8593664.html 脚湿气病(足癣)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年)。 (1)趾间浸渍,覆以白皮,常伴恶臭。或足跖、足缘群集水疱,干燥脱屑。或足跟、足缘甚至整个足跖皮肤肥厚、干燥、皲裂。自觉剧痒,夏季尤甚。 (2)足部多汗者易患本病。 (3)真菌培养或(和)镜检阳性。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必备条件: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 辅助条件: (1)水疱型:起病较急,夏重冬轻。足心和趾间成群或散在厚壁小水疱,瘙痒剧烈。 (2)丘疹鳞屑型:多见于趾间,以丘疹脱屑为主。可剧烈瘙痒,也可无任何症状。 (3)浸渍糜烂型:趾间糜烂、浸渍发白。遭到破坏的角质层容易刮除而露出红斑糜烂基底面。不同程度的瘙痒。继发细菌感染可出现恶臭。 (4)角化过度型:多见于病程过长者,累及整个足跖甚至向足背蔓延。角质增厚,脱屑,干燥,冬季足跟及足缘可伴皲裂。 (5)混合型:具有以上四型中两型或两型以上者。 (二)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淫成片,瘙痒疼痛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 2.血虚风燥证:皮肤增厚,粗糙干裂,瘙痒不流水。舌红苔薄,脉细。 二、治疗方案 脚湿气病(足癣)的中医治疗以外治为主,以清热燥湿杀虫为治法,可选择具有上述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不同制剂进行外治。对全身证候明显者,医生评价后有必要时可配合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一)外治法 1.外洗或浸泡:复方香莲外洗液(丁香、藿香、黄连、百部、龙胆草);或苍肤洗剂(苍耳子、地肤子、百部、枯矾、蛇床子);或丁黄洗剂(黄柏,丁香,枯矾,茵陈蒿,黄精)水煎成药液至ml,浸泡患足30分钟,每天1次,连用3~4周为1个疗程。可用于各型脚湿气病(足癣)。 2.醋泡方:皂角、大枫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明矾放盆中,用食醋Oml浸泡48小时,即可应用。每天晚睡前,将患部浸入药液中1~2小时(药液加温到40℃左右,自感舒服为度),连泡1O天为一疗程。 3.对于浸渍发白型足癣可用上述中药做成药散外扑,外扑患处每日1~2次。手足汗较多的患者尤为适用。不宜用于有糜烂及渗液的皮损。 4.对于浸渍糜烂者,可用上述中药做成油剂或消炎散(大黄、黄柏、黄连、乳香、没药)香油剂,局部外涂,一日一次。 5.水疱型可选用土槿皮酊外搽患处,每天2次;对于红斑鳞屑型、角化型足癣可选用土槿皮酊凝胶。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祛湿解毒。 推荐方药: ①银地土茯苓汤加减。金银花、生地、土茯苓、茵陈、鱼腥草、紫草、石膏、苦参、白鲜皮、薏仁、白花蛇舌草、甘草等。 ②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鱼腥草、牡丹皮、泽泻、通草、防风、黄柏等。 中成药:四妙丸等。 2.血虚风燥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 推荐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等。 中成药:湿毒清、润燥止痒胶囊等。 (二)护理 1.注意保持足部干燥,勿与他人共用洗脚盆、浴巾、鞋袜等。鞋袜宜干爽透风,并经常洗涤,曝晒。 2.食醋加温开水等量,每天浸泡足部,要没过足面,每次20一30分钟,泡完后,让其自然干燥。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8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话说龙胆泻肝汤
- 下一篇文章: 一味中药祛顽疾马齿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