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蔬菜报官微合作-

以下正文

病毒病一直是蔬菜生产上的“顽疾”,因为病毒病具有显症和隐症两种状态,感染病毒病后,植株会终身带毒,但又不会马上全部表现症状,当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如高温、干旱,才会显症,很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机,这给病毒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说起病毒病的防治,很多菜农会迫不及待地问,使用什么药剂防治效果好?目前防治病毒病没有特效药,在病毒病的防治药剂中,以植物源药剂、生物农药、抗生素农药三大类为主。

预防病毒病药剂种类

+

植物源农药:包括从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植物本身和按活性结构合成的化合物及衍生物,如苦参碱、蛇床子素等,用后既可使植株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为害,减少病毒病传播,又能直接抑制病毒病增殖,减轻病毒病危害。

生物农药: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钠,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也是病毒病防治中必不可少的药剂,如核苷酸、甘氨酸、脂肪酸、菇类蛋白、氨基寡糖素、氮苷·吗啉胍等,这些生物农药通过活化植株自身抗性基因,并诱导作物产生抗性物质溶解病菌的细胞壁,破坏病菌的生长点,抑制并杀死病菌,钝化病毒,干扰病毒的复制,有助于受害植株的恢复,增强作物抗逆性。对番茄TY病毒、番茄褪绿病毒、茄子紫花病毒、黄瓜花叶病毒、辣椒条斑病毒、西葫芦病毒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抗生素农药:也称微生物源农药,是指由真菌、细菌、放线菌等产生的可以在较低浓度下抑制或杀死其他生物的低分子量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病毒病同样有效果,如宁南霉素、嘧肽霉素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病的增殖(即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和外壳蛋白的合成),同时对植株还具有明显的促长作用。

温馨提示

+

病毒病发生后,以上三类药剂最好配合使用,例如:

氨基寡糖素+海藻酸+富含锌铁的叶面肥,在苗期或发病初期喷施,越早用效果越好,每30斤水中0.5%的氨基寡糖素50毫升配合海藻酸叶面肥1袋,富含锌铁的叶面肥1袋(也可换成生长调节剂),2天/次,连续喷施3次;

5-ALA(5-氨基乙酰丙酸)+蜡芽菌,5-氨基乙酰丙酸调节叶绿素的合成,促进化合作用和植株组织分化,还能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刺激植株生长,蜡芽菌可分泌玉米素、赤霉素等内源刺激素类物质,能够显著提高植株抑菌抗病(尤其是病毒病)能力,并可促进生根。该配方主要通过调节作物自身免疫力和利用菌的代谢物,达到抗病防治病毒的目的。当棚内发现病毒后,按每30斤水,5-氨基乙酰丙酸20毫升-25毫升,蜡芽菌20毫升-25毫升,一般2天/次-3天/次,连续喷3次左右,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适当增加用药次数,与杀灭蚜虫、飞虱、蓟马等传播害虫的杀虫剂搭配使用,效果更好。

END

本期编辑:隋志丹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授权(bfsc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9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