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药材资源分布情况及重点发展品种介绍
陕西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中纬度地带,幅员狭长,地形复杂,从北到南跨越三个气候带,即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多样,气候复杂,生物资源丰富,主要表现是资源种类多,资源类型的区域差异明显。陕西的种子植物约有-种,约占全国10%,绝大多数分布在陕南,仅太白山地已知有多种,陕北约种左右。非常适宜发展种类繁多的中药材生产。 陕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秦地无闲草”之美名。据《陕西中药名录》共有科属种。全省普遍分布的有种,北部风沙区产38种,黄土高原区产种,关中平原区产种,秦巴山区产种,广为栽培,引种或少量栽培及温室栽培的有种。 据最近普查,发现有各种药物种,新发现的未被“药典”收载的地方主要习惯用中药材21种,有民间享有盛誉的主要中草药41种,未曾开发利用的中药材33种。产量在50万公斤、万公斤以上的多达70余种。野生药材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和陕北黄土高原,蕴藏量较大的有商洛地区(26%)、延安地区(16%)、榆林地区(15%)和宝鸡市(10%)。栽培药材以秦巴山区和渭河平原较多,年产量较大的有汉中地区(36%)、安康地区(17%)、渭南地区(13%)和宝鸡市(9%)。大宗药材有杜仲、天麻、党参、附子、沙苑子、黄芪、甘草、连翘、远志、猪苓、麝香及全蝎等。 中药材种植,怎么选择合适的品种?种植基地怎么管理?销售渠道怎么建设?中药材品牌如何打造?《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等政策如何运用?国家补贴项目如何申请? 报名参加“年中药农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种植技术培训班(第二期)暨优质药材产销对接洽谈会”(?点击即可查看、报名),听实战专家系统讲解,现学现用。 联系人:林思彤1381982 许光华( 药用动物种类也相当丰富,主要的有林麝、豹、黑熊、金丝猴、苏门羚、灵猫、大鲵,白鹳、穿山甲、鳖、龟,蝎、水獭、乌梢蛇、乌骨鸡、獾、土鳖虫,蜣螂、蝉等。药用矿物则有朱砂、水银、密陀僧、磁石、自然铜、石膏、雄黄、信石、炉甘石、花蕊石、礞石、石燕、龙骨、寒水石、滑石、赭石、禹粮石、金精石、钟乳石、银精石、阳起石和硫黄等。 (二)黄土高原本区位于长城沿线以南,关中的“北山”以北,是一个大部分为深厚的黄土覆盖的丘陵或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高原,除一些裸露的高山以外,基本上构成了连续的黄土盖层,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处于我国东南季风湿润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地带,具明显的冬季寒冷、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植物区系具显著的华北特征,分布的中药材有甘草、麻黄、苦参、北柴胡、宁夏枸杞、银柴胡、款冬、远志、瓜子金、柽柳、猪毛蒿、蒙古黄芪、紫菀、扁茎黄芪、蒺藜、地肤、骆驼蒿、狼毒、沙枣、列当、天仙子等,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药用植物集中分布在高原的绿岛上,主要有侧柏、扁核木、地榆、毛樱桃、仙鹤草、山杏、皂荚、山楂、冬葵、北马兜铃、棉团铁线莲、大黄、胡芦巴、苦参、沙棘、酸枣、枣、连翘、秦艽、淫羊藿、蝙蝠葛、桔梗、党参,北苍术、款冬、知母、半夏、地黄、甘遂、京大戟、忍冬、小唐松草、毛叶小檗、狗筋蔓、河朔蕘花、百蕊草、无梗五加、异叶败酱、黄刺玫、泡沙参、龙葵和射干等。 本区药用动物主要有麝,鹿、复齿鼯鼠、土鳖、刺猬、蜈蚣、斑蝥、虻虫、蜂和蝉等;矿物药材有龙骨、赭石、朴硝、阳起石、云母石、硫黄、石膏、白矾及芒硝等。 (三)北部风沙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以北地区,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热量比较丰富,年降水量~毫米,多风沙,土壤主要为棕钙土和灰钙土,腐殖质层较薄,肥力较弱,植被构成比较简单,多数是生长期较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伴有灌木和半灌木,喜生于沙石间,草原主要由禾本科、菊科、百合科、藜科、蒺藜科、豆科、十字花科和鸢尾科等的植物组成,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如白梭梭、盐生假木贼、多种碱蓬、多种沙拐枣、胡芦巴、膜荚黄芪、白刺、多裂阿魏和托里阿魏等为主,野生动物多属荒漠、半荒漠类型,如大沙鼠、柽柳沙鼠及沙狐等。 地处陕西省的沙地在西北干旱地区中,自然条件较优越,尤其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已开发利用的药用资源约80种,已收购的野生中药材约50种,重要的有、伊贝母、秦艽、赤芍、甘草、牛蒡子、阿魏、锁阳、肉苁蓉、柴胡和款冬花等。此外,还有菟丝子,羌活、独活、罗布麻、白鲜皮、巴旦杏、车前子及蒲公英等。本地自采自用的种类有柽柳、沙棘、地榆、、蒺藜、骆驼蓬、一枝蒿、异叶青兰,王不留行和苍耳等。种植的药材种类有红花、枸杞子、板蓝根、白芍、白芷、紫苏、荆芥、黄芪和牛膝等。 本区药用动物有狐、狼、棕熊、岩羊、北山羊、复齿鼯鼠、刺猬以及家养动物牛、羊、马、驴等。本区药用矿物种类不多,主要有石膏,大青盐、龙骨和芒硝等。 (四)关中平原及渭北高原区位于陕西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与秦巴山地之间,本区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高原地区年降水量一毫米,水分条件差,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平原地区年降水量为-毫米,水热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但旱、涝、盐碱容易使药材产量不稳定,药材生产中盲目引种的问题比较突出,商品质量有所下降。本区栽培药材较多,金银花、地黄、牛膝、白芍、槐米、北沙参、板蓝根、丹参、枸杞子、紫菀、菊花、白芷、山药、瓜蒌等为主要家种品种。本区山地丘陵区药用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酸枣仁、柏子仁、天花粉、连翘等为本区主要野生品种。远志、苍术、葛根、地榆、知母、防风、藁本、升麻、玉竹等有一定的蕴藏量。 三、影响较大的药材种植品种栽培、养殖药材约70种。其中传统品种20种;新引种发展12种;野生变家种15种。年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万公斤。收购药材种,年收购量2,万公斤。 陕西天麻主要产于汉中、安康、商洛各县,最高年产25-30万千克,占全国一半;杜仲、附子、川芎、黄柏、元胡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山茱萸产于佛坪、洋县、丹凤、太白等县,面积和产量占全国1/3。此外,陕西有计划地人工种植的西洋参、水飞蓟、党参、桔梗、大黄、甘草、金银花、黄芪等中药材,也在全国影响较大。 杜仲:主产岚皋、石泉、略阳、宁强、平利、镇巴、城固等县。本有年收购量占中国20﹪以上。居一、二位。 天麻:主产城固、宁强、勉县、南郑、西乡、洋县、汉阴等县。本省年收购量占中国40﹪左右,为第一大产区。 党参:分布於秦巴山区,统称“西党参”。产於凤县者称“凤党”,产品条粗肉厚、味甜渣细。产於平利、岚皋等地者称“八仙党”,产品条匀较长,皮粗茬黄白,多供出口。 附子:主产城固、勉县。本省为中国第二大产区。 沙苑子:主产大荔、临潼、高陵等县。大荔县沙苑地区所产沙苑子。唐时为“同州贡品”,以粒大、均匀、饱满、色绿褐驰名中外。本省年收购量居中国第一位。 黄芪:本省为引种发展起来的新产区,主产旬邑、宝鸡、绥德、彬县、长武等地也有种植。 甘草:分布於陕北黄土高原,主产定边县。靖边、志丹、吴旗等县亦有产。本省为中国老产区之一。 连翘:主产洛南、商南、丹凤、黄龙、韩城等县。商品瓣大、壳厚、色棕黄、显光泽。本省为中国主产区之一。 远志:主产合阳、澄城、大荔、延长、绥德等县市。商品根皮中空呈筒状、皮细肉厚、质脆易断。本有年收购量居中国一、二位。 四、《陕西省中药材保护发展规划(-年)》重点发展品种(一)专栏一 中药材重点保护品种目录序号 品种 适生区域 1 太白贝母 宝鸡 2 珠子参 宝鸡、汉中 3 重楼 宝鸡、陕南 4 羌活 宝鸡 5 川赤芍 宝鸡 6 石斛 陕南、宝鸡 7 华细辛 陕南、宝鸡 8 白芨 陕南 9 桃儿七 宝鸡 10 麝香 陕南、宝鸡、渭南 (二)专栏二 重点提升的规范化规模化基地序号 县(区)域 品种 1 城固县 延胡索 2 略阳县 猪苓 3 宁强县 天麻 4 洛南县 连翘 5 凤县、镇坪县 林麝 6 合阳县 远志 7 太白县 秦艽 8 镇坪县 独活 9 略阳县 黄精 10 洋县 石斛 11 子洲县 黄芪 12 延川县 酸枣仁 13 澄城县 黄芩 14 宝鸡市陈仓区 柴胡 (三)专栏三 中药材重点发展品种目录序号 品种 适生区域 1 天麻 陕南 2 延胡索 汉中 3 杜仲 陕南 4 绞股蓝 陕南 5 丹参 商洛、汉中 6 山茱萸 陕南、宝鸡 7 黄连 镇坪县 8 玄参 镇坪县 9 花椒 渭南、咸阳 10 猪苓 陕南 11 麝香 陕南、宝鸡、渭南 12 连翘 商洛、咸阳、铜川 13 附子 汉中 14 沙棘 陕北、咸阳 15 西洋参 汉中 16 黄精 陕南 17 秦艽 宝鸡 18 淫羊藿 陕南 19 黄芩 渭南、咸阳、铜川 20 远志 渭南、咸阳 21 酸枣仁 陕北、咸阳 22 黄芪 陕北 23 大黄 秦巴山 24 苦参 咸阳、渭南、铜川 25 甘草 陕北 26 柴胡 宝鸡、渭南、咸阳 27 秦皮 陕南、渭南、咸阳 28 苍术 渭南、咸阳 29 黄柏 咸阳 30 葛根 陕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uhuangg.com/ksjj/1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电视广告尚岩国际丸碧cc效果真的那么好吗
- 下一篇文章: 世界各国怎样惩罚酒驾的,那个国家最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