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注金贵11
都摸不到脉。里实很盛的时候如果『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所以遇到热实下利时,我们还是要用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这就是有宿食停在身体里面,大承气汤证一定有腹痛、拒按的现象。如果病人是缓痛,就是一阵阵隐隐作痛感,按到时很舒服,像这种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附子汤证、理中汤证、四逆汤证等。如果痛的很厉害又拒按,这种都是承气汤证,必须攻下病才会好。 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见痉病) 『下利已瘥』,到某年某月某一日又发了,这是因为『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没有将宿便清除干净而又再犯同样毛病,结果还是大承气汤证。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枳实三枚厚朴三两,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谵语就是胡言乱语,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如果病人是女人,特别要小心问她:「月经来了没有?」十四岁以下五十岁以上不要问,如果是一般的少妇、小姐、少妇或者是妇人,你就一定要问。因为女子热入血室也会发谵语,大便堵到也会发谵语。两种检查方法,一种是压压她的肚子,如果是大便堵在肠子里面,你一压,她眉头一皱,就是拒按,这就是阳明燥实引起的谵语。如果你压下去她说:「嗯!好舒服。」这是喜按,我们就知道是小柴胡汤证,这时候可以针肝经的期门穴。但如果是大承气汤证,也会发谵语,所以你要分辨出这两个的不同处。摸脉也可以区分出来,如果是大承气汤证,尺脉摸上去一定是很滑很实。如果是 月经来潮时的热入血室,造成病人谵语,由于月经是从胸阳生化而成的,所以脉会从寸部往尺部去,寸脉的脉会两边跳,然后一个手指摸到尺脉,一个手指摸到寸脉,就会感觉到寸脉的跳动会向尺脉去,而且是弦数的脉,就可以知道女孩子月经来了。『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小承气汤症状比较轻,大承氯汤证一定比较重些。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升一半全干姜二两粳米一升用一半研末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 若一服愈,余勿服。 大便拉血出来,中医分寒跟热二种。这里说的『便脓血者』是属于寒湿的利。寒利时,肠壁黏膜破损而造成大便里面带有血,一般来说都是寒湿的利。为什么要用赤石脂?大家看桃花汤的制法,赤石脂五钱,把赤石脂先拿出来,把它分两半,一半放入药中熬汤,一半做成粉剂,汤成了以后粉跟汤混合一起,再喝下去,所以赤石脂有一半是生用,一半是熟用,因为粉走肠间,是涩剂,可以止利,熟用可以把破损的部分修补起来而止血,它的功能就在这里。所以『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研末』,但是你不要真的用一斤,这是古制,现在我们差不多用五钱就好了,瘦的人三钱就可以了,不要给病人吃太多。干姜、粳米,是因为下利很久以后,肠胃的津液一定不够,所以用粳米去助他的胃气恢复,干姜是温中的药。你看『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熟,去滓,温服七合。』先把赤石脂一半跟药一起煮熟,然后再生用『赤石脂末』做粉末冲入汤药内,『若一服愈,余勿服。』就是第一服给病人吃后,吃了就好了,好了就不要再吃第二碗了,张仲景知道此药很强,吃太过的话大肠里面会整个干涩掉,反而变成没有大便了。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黄柏 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白头翁汤跟桃花汤两个刚好是相对应的方子。白头翁汤是治疗纯热利,就是一般的疟疾、痢疾的下利。下利很严重,又臭又多水利,肠壁都破损掉了,这就是白头翁汤证,中医不管你是阿米巴痢疾也好或者是什么样的下利,只要是下利便脓血,就是桃花汤证,这个在伤寒论中也有介绍过。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温进一服,得吐则愈。 什么叫『心下濡者』?病人还在下利时,按肚子是软绵绵的,我们知道这个肚子上软绵绵的代表胃肠中没有宿食,一定是有虚热在里面,所以说『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这个是栀子豉汤证。一般来说这个是病后调理用的方子,病人已经虚烦了,此时如果需要发汗,但是发汗还不能发太多时,所以像麻黄、桂枝此时就不能用,我们要靠豆豉来发汗,里面又下利,下利又不是很严重,我们用栀子比较浅的药,不需要用到白头翁汤里的黄连、黄柏之类这么强的苦寒药。黄连、黄柏、白头翁可以说都是很强的杀菌药。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汗出而厥,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通脉四逆汤大家都知道了,在讲四逆汤时我一直在强调,如果用生附子时就要用干姜来配合,如果用炮附子时我们要用生姜来配合。所以真武汤是用炮附子,而炙甘草都是一样要用的。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甘草三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 过去有医家注解说:「这个是肺痛,下利跟肺有什么关系?应该是下利腹痛。」其实下利不需要你来讲腹痛,而是下利一定有腹痛。下利,肺痛是因为肺跟大肠为表里,所以紫参汤实际上就是桔梗汤。曹颖甫的观念是对的,紫参汤根本就是桔梗甘草汤,把紫参换成桔梗,桔梗甘草汤或大黄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都是甘草都是一,主药是二,比如说桔梗用六,甘草就用三,用这个比例,不要开等量,效果才好。 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十枚,煨 上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 气利就是屁放的很多,这时候用诃黎勒散,它也能够利小便,专门止气利的。诃黎勒这个药性本身是收敛、顾肠的,但是它的性跟赤石脂、禹余粮不一样,是一种行肠气的药。病人放一大堆屁出来,结果摸肚子又咕噜咕噜肠鸣又很厉害,拉又没有什么水或大便出来,放出来全部都是屁,有时候屁带一点水这样喷出来,可是里面没有很多水在里面,这就是诃黎勒散证。诃黎勒散一定要先把它煨熟,就是先烤黄,烤得很干再打粉。因为诃黎勒也是一个固涩的药剂,你如果直接拿来生用打成细粉,吞下就会卡在喉咙这里,结果气利还是在利,诃黎勒散却卡在喉咙,病人又不是喉咙在气利,是肛门在气利,所以生用时是很涩很难吞的,烤黄才能吞下。 讨论到这时,我想以后大家对于病人下利就不会担心了,看看伤寒论里讨论的下利,加上金匮里的下利篇,治疗下利一般来说都难下倒大家了。自此以后如果你自己下利,还要去找西医治疗,你就完蛋了,因为我碰到的西医是因为下利很久没好,只有来找我求救才治好的。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治第十八 这一篇讨论疾病成因分为内因与外感二种。中医认定会致病的内因是过于喜、怒、忧、思、悲、恐等情志。另外一种是外因,来自风、寒、暑、湿、燥、热等。还一种属于外伤科,像是刀伤、摔伤、枪伤等,我们中药里有很好的金创药可治。金创药就是武侠小说里面,一般出门在外的人多少都带著金创蘗。遇到受伤就用药粉敷在伤口上再包扎起来,敷过以后除了可以消炎止痛以外,还可以生肌肉、长肌肤。过去中医也有缝补伤口的技术,遇到伤口很大时,就用缝衣服的针去缝它,线就是用羊肠做的线。古代部队打仗时,难免有被刀砍的机会,以前军医都是用缝补法,再加上一些外用药。以前争战时军医所带的治疗器材就是针灸的针还有羊肠线,用来缝伤口用。外敷用的金创药,这类药物既能止痛,又能内服、又能外敷。这篇第一个讲的就是疮痈,后面还有讨论肠痈,就是盲肠炎该怎么处理。还有浸淫疮,这些疮还区分局部性脓疮,与全身溃烂时怎么处理。还有带状疱疹也是属于浸淫疮,因为扩散症状不同,使用不同的名称等等,各种皮肤表面上的疮家我们该怎么去治疗。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照理说如果病人无汗,脉又很数,理当发热的,结果病人不但不发热,反而恶寒,就是病人身上患有脓疮的疾病。当皮表有痈脓时,我们体内的阳会出来相抗,此时病人就会感觉到身冷,脉浮就是病在表,脉数就是有热,所以这是表热要发出来的现象。此时如果皮肤表面尚未见到脓出现,但是如果病人有痛处,这痛处里面就是脓的所在,将来痛处一定会发瘫,里面的脓会透出皮表的。脉浮而且紧,加上恶寒身痛才是麻黄汤证。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 脓,不热者为无脓。 方剂补充 《补充》仙方活命饮方 乳香没药各二钱炙甲片五钱皂角刺三钱 防风一钱大贝四钱生草二钱归尾二钱 生耆三钱赤芍四钱银花三钱排脓加白芷 上药水煎服,即日止痛。脓成自溃,未成即消。 这是用触诊来决定病人的病情发展。此处附上的『仙方活命饮方』,什么时候要使用这个处方呢?这条辨是说医师用手去触摸臃肿痛处,万一是女孩子阴部就不方便,但是病人又跟你陈述阴部那里很痛,你可以开这个处方,这个是曹颖甫后来加进去的方,叫做仙方活命饮。我们一般排痈时的处方是用阳和汤,阳和汤在经方里面是我们北派最常使用的排痈汤,而这个处方专门是治疗脑痈用的。如果有脓肿在头壳里面,不管你是脑瘤或者是其他什么脑病,或者是脑溢血,血出来以后停在脑细胞中间,太久后坏死掉就会化脓,此时就要使用专门对付脑疽用的阳和汤,脑里面生痈脓又叫脑疽。我们中医用疽这个字就代表病比较深,用痈就表示病比较浅,在皮表。用痈,就是病比较急。用疽,病比较缓。痈的症状都是发热,疽的症状都不发热,这是痈和疽的区分法。后面这个仙方活命饮方可以用于治疗乳癌的基础方,单纯只是要排脓时,开这么多药物是不需要的,我开个方子给大家,用小柴胡汤做加减就可以了。柴胡黄芩半夏,有的时候我们的痈肿生在很深的地方,比如说在鼠谿部很深的里面,或者我们平常如果生青春痘又挤不干净,此时要让脓浮在表面上来时,仙方活命饮的目的就是让它浮到表面上来,但是不需要用到这么多药,临床上我用的最多就 是小柴胡汤。开小柴胡汤的技巧在柴胡我们重用到五钱,黄芩用到六钱,半夏两钱就可以,半夏少一点,是不要把水利掉太多,黄芩去消炎,党参跟柴胡等量使用五钱,这个处方最重要是后面要加桂枝舆白芍,生姜、甘草、大枣不用谈了,桂枝能够行阳,所以利用小柴胡汤的方剂配合桂枝,就可以让脓从半表半里肌肉中间浮到皮肤表面上来,这一段就要靠桂枝白芍。桂枝白芍等量,它就能够浮到表面上,后面加生姜、甘草、太枣。吃这个下去以后,差不多一剂、两剂,痈脓就浮到皮肤表面上了。当浮到表面上时,你看到脓头出来了,就把它刺破用火罐拔一拔,将脓吸出来,找不到火罐就抓一条吸血虫来吸,当然现在吸血虫比火罐更难找。 前面讲的是疮痈在身体很深的地方出不来,病人很痛苦,有的人刚好生在屁股那边,坐下去又痛,不坐站著又很累,你去摸痛处时,皮肤表面上却摸不到,要压到骨头旁边很深的地方,才感觉很痛,这时就要用药将之发到皮肤表面上,然后把脓头去除掉就可以了。吃了这个药以后,有脓就会发到皮表上来,痛就止掉了,『脓成自溃,末成即清。』如果还没有成脓的就会慢慢消失。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如肿状,按之濡,时时发热,自汗出,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大黄牡丹汤主之;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冬瓜仁半升 芒硝三合 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脓成或不成,其实都要靠大黄牡丹皮汤。介绍这条辨之前,我要先给大家一个概念,前面一直没有跟大家讲过。在小肠进入大肠的地 方,有一小段叫做蚓突,大肠的最下方叫做盲肠。如果西医说这个人得到急性盲肠炎,就是指蚓突这个地方发炎了。西医是开刀将蚓突切除掉;中医是使用大黄牡丹皮汤来治疗,张仲景开出大黄牡丹皮汤,就是针对急性蚓突炎用的。我是不赞成西医开刀的,因为开完刀后没了蚓突,你就以为这辈子就不会再发蚓突炎了。你错了,因为盲肠还在,里面还在是会有大便累积,于是右腹时常会隐隐作痛,这时西医就叫做慢性盲肠炎,就是仍有宿便堵在那里,此时大黄牡丹皮是无法将之清出来的,需要靠别的药。大黄牡丹皮汤专门只能清除蚓突这一段的发炎,也由于大黄牡丹皮汤是在紧急发炎时用的,所以用牡丹皮、桃仁,丹皮破血瘀消炎,桃仁也是破血,这两个药同用能够清除肠里面淤积造成的发炎。加大黄,芒硝,再加冬瓜仁,为什么要加冬瓜仁?因为肺跟大肠是表里,我们希望同时能够增加肺的津液,加冬瓜仁能够清除肺热增润津液,使病人胸阳的热可以往下走。往往得到急性盲肠炎时,病人同时也在发高热,就是肺在发热,肺的热是大肠的浊气往上升进入到肺之后才产生的。西医开完刀后病人躺在病房中,还时常是在发高烧,这样很容易得到感冒,也时常会转成肺炎。张仲景很聪明,有预先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在大黄牡丹皮汤的处方中先加了冬瓜仁在里面。这五味药没有加甘草,外面的中医师是什么药方都加甘草进去,紧急的时候甘草还开多些,理由是甘草可以解毒。事实上正好相反,此方如果用甘草后,大黄、牡丹等的药力就到不了这里,进不了蚓突这一段。紧急的时候你如果开的大黄只有三分,芒硝只用两分,这会害死人的,因为剂量太轻。紧急用时大黄开到五钱、六钱都没有关系,剂量要开重,应急时才可以解除危机。桃仁我们也可以用到五钱,丹皮用五钱,大剂的用不要担心,芒硝可以用到三钱,冬瓜仁可以用到一两,重用冬瓜仁,可以把肺气往下降,高热就退去了。此外肺的力量集中到下焦去,可以让药力直接进到蚓突里面去,让病人大肠有力量能够从蚓突里面将浊物挤出来,因为冬瓜仁能加强肺气下降的力量,所以要重用,这是治疗急性盲肠炎的唯一处方。怎么知道是盲肠炎呢?方法很多了,像压病患足三里下的阑尾穴,如果有压痛就是盲肠炎了。急性盲肠炎有时会让病人痛到在地上打滚,这种痛 是剧痛,右腹下方的地方痛的很厉害,右腿弓起来比较舒服些,这些都是急性盲肠炎的症状。如果病人跟你说:「医师,我的盲肠已经被切掉多年了,可是我的右小腹常常还会隐隐作痛。」这就是还有宿便累积在此的症状,此时就是下个条辨要讨论的问题了。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小便自调』就是病在血分,不在气分。薏苡附子败酱散专门清盲肠这一段,这个时候要重用薏仁,薏仁可以重用到一两,不会中毒的。败酱草这个药物是专门清肠,又消炎止痛的药,败酱草能够让宿食腐化掉,大家要了解为什么要加附子?一般认为病人体内已经很热了,又有宿食堵在里面,居然还给病人吃附子?其实这个处方开的最好的部份就是附子,用的剂量很轻。张仲景认为,附子如果轻用,是利用它的热性,来刺激大肠的蠕动让它加速,于是能将屯积的腐败掉的宿食排出来。附子入药如果开很重,一下子就会散到四肢上去。如果附子开的很轻,薏苡仁有油脂,会把附子带到这边来。比如说现在,薏苡仁用一两,败酱草用六钱,附子一钱就够了,不要那么多。如果你只用一钱时,附子会跟著薏苡仁一下子就进入肠内了。如果多用的话热会往旁边跑,病人此时已经很热了,这样做会使得热上加热。由于轻剂量的附子能刺激肠蠕动,腐败的宿便我们可以靠附子来清除,附子将这些烂掉的宿食移动以后,败酱草会跟宿便混合,不让它留在里面,然后薏苡仁能够去湿所以能够把它清出来。我讲的这种慢性盲肠炎,有的人得到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有的,大便在里面当然 很烂,清出来以后,上厕所大便是像河底的黑泥一样的烂,黑的清出来以后如果病人右下腹部还有隐隐作痛,表示仍未清除干净,此时再给他吃第二剂下去,吃到后面大便会变绿色的。 如果急性盲肠炎没有开刀,或者没有用大黄来攻,结果阑尾因为压力太大而破裂掉,当破掉的那一剎宿便进入腹膜时痛会马上减轻掉,原来很痛是因为蚓突发炎产生的压力造成的痛,破掉后该处压力顿失,有一段时间不会有痛,但是你用手去按腹部时,会感觉皮肤很烫,这个时候就要改用当归赤小豆散,不要再用大黄牡丹皮汤了,「那老师,可不可以当归赤小豆散跟大黄牡丹皮汤并用?」的确,过去的医生就是怕转成腹膜炎,常常在大黄牡丹皮汤里面加上当归跟赤小豆,这是对的。清出来以后,痛已经只是隐隐作痛,我们还是可以用了大黄牡丹皮汤跟薏苡附子败酱散并用在一起把它清除干净,所以不要那么死板板的大黄牡丹皮汤就是大黄牡丹皮汤,当归赤小豆散就是当归赤小豆散,它们可以合并在一起用。注意看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十分、附子二分、败酱草五分,这『右三味,杵为散』,『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喝下去后小便当利。因为我们在清积粪时,如果这个时候小便很通利,就代表气化的运作正常了,也就代表肠子开始正常的蠕动,所以小便会下来很多。 薏苡附子败酱散还有一个地方可以用,在临床上,妇人或者是男人,下焦关元这一带,男人的精宫,女人的子宫。有一天,女人月经末排尽时,或者是生完小孩瘀血块没有排出去,子宫里面还有瘀积的胎盘碎片等等堵在那里,这些瘀在里面过久就会发炎化脓,这个时候脓会从阴道里出来,有时候脓会从肚脐出来。以后你看到有病人的肚脐化脓,女人的话就是病在子宫里面,叫子宫脓疡,男人的话就是精宫有浊精在里面。男人的精会浊,原因可能是性病等等,如果浊精在里面没有排掉,发脓疡也是属于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此时症状跟慢性盲肠炎是不一样的位置,但是痛却是一样的,右下腹部这个地方是滚烫的,就是里面发炎很严重,所以千万不要只是慢性盲肠炎用薏苡附子败酱散,遇到这种子宫化脓之类病症的时候一样也可以用它。 问曰:寸口脉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寸口脉』讲的是心脏、胸阳。胸阳要足才是正常,结果胸阳脉很微弱,胸阳不足时是没有办法主血的,因为心火没有办法把脾土生给肺,白色的营养液就无法化生成红色变为血,这就是『亡血』、贫血。如果『汗出』,就是真正的亡血,失血了『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如果不流汗,大家注意,所有的外伤病人,开完刀后的病人,因为失血过多都没有汗的,由此可知这是因为外伤引起的失血,所以病人没有汗,否则应该会有汗,中医认为汗血同源。内经里面讲过『夺血无汗,夺汗无血。』汗流太多没有办法控制时,病人就没有血了,就是夺汗者无血。血失太多病人就没有汗,这样夺血者无汗,这可以协助我们来辨症。汗是来自血里面的水,血里面的水是来自肠胃的津液,肠胃吸收后再交给血的。 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蒴藋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八分 黄芩二分川椒三分厚朴二分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上九味,前三味,烧灰存性各别,杵筛合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 产后亦可服。 金疮就是我们所谓的刀伤等,王不留行散可以做外敷,也可以做内服。西药内服的药是内服的,外敷的是外敷的,不能把外敷的药吞下去,中药就可以。王不留行散是中医经方家用的金创药,是外伤的总方,所有外伤我们都会用到它。这个王不留行散因为是粉剂,涂下 去后,第一个,伤口能透气。第二能止痛、消炎、止血,其力量非常的强。王下留行散主力药是前面三味药,王不留行、蒴藋细叶还有桑东南根白皮,桑树要的桑东南根白皮,就是桑白皮。还有规定王不留行要八月八号去采,另外一个要七月七号去采,一个三月三号去采。采完以后这三味药放在暗处阴干百日,不能晒干或者烤干,见到阳光药力就不行了,一定要阴干,然后烧成灰再入药。你看『右九味,前三味,烧灰存性各别。』其它的药通通打成散,然后服一个汤匙那么多,『小疮即粉之』就是涂在外面就可以了。『大疮但服之』,外面要敷,也需要内服。妇女产后有瘀血淤在子宫里面也可以用王不留行散把它清出来,所以一般来说女人有怀孕的时候绝对不能吃王不留行,因为王不留行是活血化瘀的药,攻血的力量很强,如果孕妇吃下去就会堕胎。再看下面的川椒、干姜是辛味的药,跟甘草配合在一起时是辛甘发散为阳。黄芩、芍药是酸苦涌泻为阴,厚朴能行气,胡此阴阳气就会协调流行,伤口或是内瘀伤等就会痊愈了。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舆鸡黄相等,饮和服之,日一服。 这三味药的组合也是我们伤科用药,名叫排脓散。排脓散中光是枳实就用十六个,芍药才六分、桔梗两分。枳实会用到那么重一定是胃痈,就是胃里面化脓了,就是得到胃脓疡,西医讲胃脓疡时病人是已经吐脓出来了。我遇到肝脓疡时也会用到此方,肠胃科的药我们大部分都用粉剂,而排脓汤是用汤剂,诸位看下一段: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二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五合,日再服。 甘草、桔梗、生姜、大枣是不是就是桔梗甘草汤方?所以这一定是治疗肺痈用的。当肺里面吐脓出来时,我们就要用到桔梗甘草汤,也就是排脓汤。如何知道是肺有脓还是胃有脓呢?当肺脓疡的时候一定有咳,咳出来的不是痰,是脓。而胃里面有脓疡是不会咳的,都是用吐的出来。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 治。 浸淫疮,黄连粉主之。方阙 这里的『浸淫疮』我们看来有几种。一种是皮肤化脓,刚开始时这边一个干癣那边一个干癣,日久就变成脓肿,然后越来越大,蔓延范围趋广,然后化脓疡,有很多脓水流出来。有一种很严重的是发生在小孩子身上,连四肢末梢都不能碰到,只要碰一下,过半小时后刚刚碰到的地方就开始化脓了,中医称为『天疱疮』,也叫『浸淫疮』,就是在皮肤上面会蔓延性的一种脓疡,其中包括带状疱疹也可以使用此原则。举凡『从四肢流来入口』,就是病由表入里,代表很危险,病在恶化中,所以是不治。由口往四肢上走,由里往外走,代表易治。但是不管好治或不好治我们都得治。『黄连粉主之。』方缺。你会说: 「老师,那这段不就变成废话了吗?」其实没有缺,只是因为方子现在找不到,我好不容易把它找出来给大家。黄连粉就是重用黄连,大剂的用黄连,里面一定湿很多,所以我们一定会加薏仁、白术,因为在皮肤表面上,所以再加冬瓜仁。黄连用差不多一两,一般黄连没有人开一两的,人家当你神经病,我们平常开给病人一钱二钱的,给人家开一两会苦的要死,其实这是外敷用的,所以需要用到一两,薏仁五钱,白术五钱,冬瓜仁三钱就好,因为冬瓜仁主肺、主皮毛,这个就是黄连粉的处方,主要用于外敷。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什么叫做『趺蹶』?这是走路的一种病症,病人向前走没有问题,可是病人不能停,一停下来就好像要摔倒,必须赶快往前走几步才能稳住身体。还有的病人要左转时,必须先在原地转过身来,然后才行再走。脚不能随意转动,就是跌蹶。相书上面称这做『禹步』,相传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因为长年站在水里面,寒湿侵入骨节间的地方,就是得病的原因,结果大禹以后走路就变成这样子了,过去叫做禹步,走路像鸭于一样,鸭子的脚是不会交叉的,这种人主大贵。『跌蹶』是因为寒湿而得到的,主要症状是往前走、要停下来时不能停住,一停身体会晃动,这个时候可以扎针,扎承山穴,承山穴我们下针时都使用很长的三寸针。 太太小姐穿高跟鞋时,走楼梯不小心摔倒,刚好伤到尾椎骨,如果早上受伤,下午就到你的诊所来时,你看她的委中和承山的中间这一带会有青筋出现,表示有瘀血堵到,此时不要扎针、用放血针将这青筋表皮刺破,挤一点血出来就好了。『惟近世内科,能用针者少。』过去经方家都是开处方的,多半不会用针灸。『予尝患右臂痠痛,曹颖甫以前患手臂痛,从肩到尺泽,在我看来很简单,对侧的太渊穴扎一针就会好了,但是他女儿昭华给他吃毛姜什么来的薰洗,洗了一个月才好。我们针灸一针下去就好啦,如果是刚开始的痛,属于实症,只要在病患对侧的尺泽穴上下针,针下去就好了,他们都不会用针。过去的中医是针家归针家,经方家归经方家,很劳累病人的,拿药洗治疗肩痛一个月是笑话,尺泽一针当场就好了,可能你还没去煮药,还在抓药时,这边病就已经好了,只因为不会用针。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润润者,藜芦甘草汤主 之。方阙。 这个是精神病人的症状,如果有一个人站在你家门口,每天这样开门关门的,站在那边一个小时,都是做一样的动作时,这会把你吓到,看似著魔,这就是『手指臂肿动』,一个动作持续的做,就是精神病患。对于精神病患的诊断,中医观念里面认为绝大多数都是痰涎壅塞、痰迷心窍等造成。这里为什么手臂不能控制呢?中医认为痰迷除了在胸腔以外,年深日久的痰都已经渗到经脉里面,渗到肌肉组织、关节里去了,不单单只是在胸腔,痰都渗到肢体上。如果痰在胸腔里面就很简单,我们只要把它吐出来或是把痰化掉,就可以了,现在痰在经脉里面,只能用藜芦了。藜芦这个药长得很像葱,身体很长,比葱长,这个处方就是只用藜芦、甘草两味药而已,藜芦形长,里面中空,就是告诉你吃下去后,药会到了四肢关节、到了肌肉经脉里面去把痰清出来。这就是藜芦甘草汤,两味药就足够用了。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矢白散主之。 鸡矢白散方 鸡矢白 取鸡矢白为末,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所谓『转筋』就是指抽筋,脚臂强直。剧然遇到冷气,或是跳到冷水里面脚就抽筋,这就是鸡矢白散症。现在当然不需要吃鸡矢白散了,为什么过去用鸡矢白散?中医的治疗观念是很自然的、很天然的。鸡啄虫吃时,有时候也会吃到比较松软的岩石,吃进很多岩石再消化以后,鸡大便里面都会带有一点点黄黄白白的,这是因为鸡吃到很多岩石。石灰质的东西吃到胃里面磨碎以后变成钙再排出来,意思就叫你吃钙质,因为钙太少就抽筋,肌肉关节强硬,这跟西医观念是一样 的。所以鸡矢白散现在不要去吃了,多去吃含钙质的食物就可以了。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桂枝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为什么叫『阴狐』?因为狐狸善变又善动,今天往这里跑,后天往那边跑,狡兔有三窟,它六窟都不止,所以跑来跑去就是狐性。疝气就是这样子,有时候这边坠下来,有时候是那边坠下来。掉到左边来的话左边睪丸就变大,掉到右边来右边睪丸就变大,时大时小,这就是蜘蛛散证。蜘蛛散吃的时候一定先要把疝气塞回去,有的疝气比较轻微你一塞到腹腔里就回去了,然后再吃蜘蛛散。如果你塞不回去就下针,针下肝经的大敦穴,肝经的曲泉穴,针下去也会收回去。过去用的蜘蛛,家里身上长毛的蜘蛛不能用,五颜六色的蜘蛛也不能用,一定要用房屋西南角坤卦位置的蜘蛛才行。就是身体很小,屁股很大那种蜘蛛,才是真正我们用做蜘蛛散的蜘蛛。如果吃错蜘蛛,结果是吃到蜘蛛,却不叫做蜘蛛散。蜘蛛烤起来很香,烤黄后将它磨粉,跟桂枝合用。由于桂枝能够把这个药直接带到腹腔,经方里面常会用到桂枝,像女孩子妇科都会用到桂枝。当腹膜破掉,得把那个膜补起来,蜘蛛会结网,用它的物性『物所受为性』,所以说蜘蛛能够将破损部位封起来,不然我们中医怎么去补呢?如果去开刀,有时开一次就好了,但是腹膜不好的人,时常是这边缝起来,明天就从另一边掉下来,然后这边补起来,后天从另一边再掉出来。因为腹膜本身力量就不够,腹压太大承受不了腹压,才破裂出来,所以有时开刀只是止一时,没有办法止一世,如果是孩童时期开刀这还可以,因为他们恢复会很快。用桂枝把蜘蛛带到腹腔,不然光吃蜘蛛,结果它的结网性只有到喉咙,就没效了,吃下去的目的是要把腹膜补起来才行。 读者如果看过曹颖甫的金匮发微二百三十六页最后一行中间下方,就有提到他使用过。他说『有倪姓来诊』,『其证时发时止』有疝气、『夜有寒热』,用大蜘蛛,『炙过,用川桂枝』一剂就好了。蜘蛛散就是将桂枝和蜘蛛打成散以后,一次『和服』。或者是把它做成蜜丸,这里是散剂。他用什么大蜘蛛一枚,这里我不敢讲他用什么种类的大蜘蛛。平常真正在用的时候都是身体小、尾巴大的这种蜘蛛,然后弄个十几只这样子,烤干以后打碎成粉,差不多算起来约五分的剂量。但是一定要加桂枝,不加桂枝不行。桂枝用的时候也是五分,两个是等量的,再用蜂蜜和在一起吃下去。现在外面有一种疝气带可以包起来,让疝气不会掉下来,这也可以用。吃蜘蛛散加上包疝气带,效果很好。开刀开完后出来,没多久又掉下来,有的人开了五、六次疝气刀,结果还是掉出来。如果实在受不了,我们中医就去抓蜘蛛来烤给病人吃。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 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蚘虫。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病人肚子里面有虫,你怎么用查脉就知道病人身体里面有虫?张仲景说:『腹中痛』,病人有肚子痛,当然不只是肚痛,病人有虫的话一定有胃痛。 『腹中痛,其脉当沉』,照理说腹痛是脉沉弦,结果你摸病人的脉是洪而且大。尤其小孩子,小孩子肚子里面常常有虫,肚子痛时你摸他的脉,如果脉沉就知道肚子痛是里寒造成,这是小建中汤证,结果摸到脉反而是洪大,就知道肚子痛是因为里面有虫。小建中汤是非常好的止腹痛的药,腹痛的药。如果有虫的话脉就会变成洪大,简单说就是肚子痛应该是里症,病人陈述的是里症,结果我们摸他的脉却是表脉,这就是有虫的脉诊。 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白粉二两,即铅粉白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 煮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肚子里面有寄生虫时第一个症状是『令人吐涎』。第二个症状是『心痛』,就是胃里面绞痛。第三个症状是『发作有时』,有时发,有时又不发。第四个症状是『毒药不止』者。这个毒药,过去我们有打虫药,像『锡粉』、『雷丸』这些都是打虫药,吃『使君子』也可以,使君子像落花生般,把它拨开来吃里面的仁,这也是打虫药。结果吃了所有的毒药病人还是一样有腹痛。为什么『发作有时』?当虫吃饱就不动,肚子饿的时候它就开始动,所以它饿的时候病人就有腹痛,不饿的时候就不痛。吐涎、胃痛,这都是有寄生虫的症状,就是『甘草粉蜜汤』证。甘草粉蜜汤里的粉,日本的经方家认为:「这个粉,肯定是米粉。」就是我们的米粉。为什么要用米粉?因为甘味,虫都喜欢吃甜的,所以他们用米粉做的甘草粉蜜汤,有引诱虫来吃的意思,一剂下去当场病人就不痛了。当然不痛了,因为虫吃饱了。于是以为这一剂就知了,其实表面上是不痛了,但是虫还是在里面,所以如果你喜欢虫待在里面那你就吃甘草米粉汤。我们的北派用的粉是铅粉,也有用轻粉。这两个药你到药房去买,保证被赶出来,这两个药是毒药,没有人会用铅粉和轻粉。轻粉提炼的方法是将水银放在锅子里,用罩子罩住,再用大火加温,水银气化掉以后,将杯盖拿起来反过来,有一层细细的沙子状在盖子上面,不要拿下面的,因为毒就是下面的部份,把这粉自锅盖上刮下来就是轻粉,轻粉不容易买到,只能靠自己提炼轻粉来用。我们在驱虫的时候,一般打虫药因为前面的医生已经用过,像第一个用了使君子,第二个用雷丸,第三个用了钖粉,到这个时候,虫已经学乖了它不吃,也不上当了。这个时候你用乌梅丸下去都没办法清出来 了,病人吃东西都吐,连药都进不去,此时就要设计药让虫来吃,所以就加了蜂蜜在里面。甘草蜂蜜都很甜,然后把轻粉混合在甘草蜂蜜里面。这个虫闻到:「哇!蜂蜜,太好了。」一口咬下去,结果是人吃到蜂蜜,虫吃到是轻粉,这样一下子全打出来了。过去的记录打出来的虫有像指头般粗,也有一尺长的都可以打出来。你一定要加蜂蜜,不要让虫吃到甘草,你吃到轻粉。轻粉本来就是毒药,不是给病人吃的,是给虫吃的,所以我们要用时,一定要确定病人有虫,这是经方里面最强的驱虫剂,虫吃到轻粉,当场就被毒死了,没事当然不要去吃轻粉。甘草二两、轻粉二钱这是处方比例,白蜜的话我们差不多是四个平汤匙,然后把轻粉两钱混合在里面。吃的时候诸位看『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把甘草四碗水熬成两碗,然后分两碗就是纯甘草水,用甘草水把蜂蜜跟轻粉和在里面,『搅令和,煮如薄粥』,可以再煮一下,把药煮成像稀饭一样黏黏的再吃。 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 当归 川椒各四两 附子桂枝 人参黄柏各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上饭熟,捣成泥, 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 稍增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这个伤寒论中诸位都会用了,所以不再解释。 妇人妊娠病脉证治第二十 自这篇开始正式进入妇科。妇科病分经前、经后,产前、产后,然后还有些子宫肿瘤、卵巢瘤等分类下去。大家学过这一篇后大多数的妇女病都会治了。张仲景用几个条辨将妇女病解释完毕,同时又提出一些处方给后医来治疗,效果又好又无后遗症。西医的妇科是专科,一大堆医生在研究,弄了半天也治不好,还是问题一大堆。本章后面还有如何生子,治疗不 孕症等通通有说明的。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则绝之。 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过去中医没有验尿技术,中医又要如何知道妇女怀孕了?这段是过去诊断是否怀有身孕的方法。第一个是 『得平脉』,凡是女人家怀孕时,脉很正常,只有阴脉稍微弱一点,为什么是阴脉呢?因为阴脉是尺脉,也讲的是左手的脉,就是血脉。人很正常但血脉却比较弱一点,就是因为有胎,妇女刚怀孕时血比较弱,因为刚开始受精卵在子宫里面的时候,血会慢慢顺著冲脉与任脉下来,此时阴气比较弱,所以会摸到阴脉比较弱。加上病人的症状是 『渴,不能食』,嘴巴里面很渴,但是东西却吃不下去,又没有寒热现象,就是没有表症,这就表示此女怀孕了。中医过去在诊断孕脉时,同时要按孕妇双手的脉,正常怀孕时应该是气衰、血旺,左手主血,右手主气,我们两手按到病人两手时,如果病人左手血脉很大,右手的气脉比较弱,就可以知道她怀孕了。第二个是看尺脉,如果左边的尺脉跳动的比较强,代表怀的是男的,右边的尺脉跳动的比较强,代表怀的是女的。 为什么从脉的强弱,我们可以知道生男还是生女?如果小孩子在 妈妈身体里面是跟妈妈面对面坐著的,就是男的。同一方向坐著的就是女孩。因为方向不一样,所以我们摸孕妇的脉就会不一样。西医必须要等到妇女怀孕到一个程度,用扫描器去看有没有生殖器才知道男女。有时候看到生殖器,结果生下来还是女的,因为可能还有别的东西在里面,诸位记住,不需要扫描那么麻烦,只要拍身体侧面的X光片,跟妈妈面对面坐就是男的,同方向就是女的,这百分之百准确,因为阴阳是相对的。所以当男孩子从母体里出来的时候是脸朝上就知道是男的,女孩子因为刚好跟妈妈是同向的,所以她要出来时是都是先看到后脑出来的。过去中医接生时,孕妇都是采蹲姿来生产的,因为蹲著有物理作用,小孩出来会很顺利。现在孕妇是躺在手术台上,西医叫孕妇像排粪一样用力排,结果造成肛门直肠脱出来,小孩子还是没出来,现代很多妇女生完小孩后都得到痔疮,或是脱肛就是因为接生不当造成的后遗症。中医采蹲姿接生是对的,现在苏联在研究,让妈妈在浴缸里泡在水中接生,这也是一样的意思。怀孕刚开始前两个月、六十天里面内,如果我们摸到病人的脉很正常,可是她东西吃不下,身体很难过、很不舒服,你问她有没有寒热感觉,她会说没有,只是身体很难过,嘴巴里面会口渴,东西又吃不下去。摸脉又没有什么表症之类的浮脉,如果是渴,体内津液伤到的话,这是阳明证,脉会变得很大,但是都没有,嘴唇也都没有干裂,此时我们就知道她是怀孕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张仲景在这里为什么要用桂枝汤?过去我们学的桂枝汤是解肌用的、解表的,能和营卫,也就是让皮表上的气血能够通和,这是桂枝汤的功能。桂枝汤到身体里面也是调和阴阳用的,就是说桂枝汤能够让脏和腑之间关系重新作调整。因为妈妈在怀孕后,正常的身体内多了个胎儿在里面,这个时候脏腑功能就不是很协调,因为同时要养胎,身体需要重新调适过。这个时候只有桂枝汤可以帮助孕妇来调和阴阳,使脏腑之间能够互相沟通,所以就很简单的用桂枝汤就好了。最后一句说『则绝之』就是你不要用任何其他药物给孕妇,『则绝之』就是不吃药、不用看医生,叫做『则绝之』。如果你把她当成病来治,一定会反逆,因为她根本就没有病,所以如果不知道是怀孕,而继续吃药,妇人又吐下不止时,就会流产。 妇人宿有癥病,经水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芍药 茯苓 牡丹 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光看这个绦辨很不容易了解,我稍做解释一下大家就懂了。这个条辨实际上讲的是,我们如何区分病人是怀孕了?还是子宫里面长肿瘤了?『癥』就是血块之类的瘤,有瘀血块或者里面有肿瘤没有被排出来。怀孕期间本来应该是没有月经的,这是正常的。比如说现在这个月的月经该是五号来经,结果月经没有来,此时我们怎么知道她是怀孕还是有癥病?就要先问她之前的三个月月经如何。如果往前三个月的月经都非常正常,就有可能是怀孕了。如果前三个月月经很不正常,这就不见得是怀孕,这是张仲景考虑的第一个重点。如果确定是怀孕,到了第三个月发现到月经漏下不止,我们就要怀疑她有癥痼。 『妇人宿有癥病』,如果孕妇本来子宫里面就有瘀血或是原来就有癥病在里面,大部分怀孕到第三个月时,都会有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其实这个并不是真正的胎动,而是说因为有瘀血在里面瘀到,所以会产生动悸的现象,看起来是跳动在脐上,其实这不是真的胎动,而是有癥块在里面阻碍到胎儿生长。 简单讲就是怀孕的前三个月月经很正常,等到怀孕后的第三个月如果有漏下不止,而流出来血是鲜色的话,代表是怀孕了,但是将会流产,不是癥痼造成漏下的。如果前三个月的月经就很不正常,加上 又连续停了三个月月经没来时,此时你不晓得她是有癥?还是有怀孕?结果第三个月后出现漏下黑血不止时,这就晓得是子宫里面有癥痼了,不是怀孕。仲师是想告诉我们,一定要确定妇人不是怀孕,再开药给她,千万不要误诊,造成有孕在身的妇女,结果吃到桂枝茯苓丸,就有落胎的可能。『所以不止者』,为什么她月经会漏下不止呢?就因为『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现在我们临床上使用桂枝茯苓丸时,对于所谓的子宫肌瘤或是卵巢瘤等效果较好。我在临床上遇到过一位妇女的子宫瘤大到像个柚子那么大,表面上摸到是很硬的,一般女子在七七四十九岁以后天癸就竭了,但是她到了五十四岁时月经照样是准时来潮。这位太太很有意思,她的想法很特殊,她很早就知道她有子宫肿瘤,子宫瘤长这么大,西医建议她开刀她就是不要,她问西医说:「这个会不会死人?」西医说:「也有一点机率,不是一定会死的,可能千分之一。」她说:「我就赌这千分之一的机率,我就是不要开刀。」这个太太也是很异类的,我就叫她吃这桂枝茯苓丸。她原来每个月月经都很正常,从开始吃桂枝茯苓丸以后,月经就一直不停的来,没有停过,可是她精神很好,没有变虚,肚子开始一直消下去,就是只吃桂枝茯苓丸而已,没有加其他什么特殊的处方里面。所以对子宫肌瘤、卵巢瘤等,女孩腹部生的瘤是可以使用此方的,先不要开刀拿掉。有时开刀后遇到血止下住,此时西医就只有把妳整个子宫拿掉或者把卵巢拿掉,将来就无法再怀孕了,这就更麻烦,有时甚至于连性慾都没了。 因为癥是来自瘀血,所以张仲景就采用破癥、破血两个方法并用,丹皮、桃仁的作用就是活血化瘀。中医的理论认为,男人的精宫、女人的子宫,都是属于下焦油网中间的一个缝隙而已,并不是把它列为一个脏或是一个腑。因为他认为这是个在三焦油网中的问题,于是加入茯苓。茯苓本身就是入三焦,可以通利三焦油网。用桂枝是因为桂枝能够通利冲脉,能够让上焦的血往下行。当上焦的血往下行,再经过茯苓把这新血带到子宫里面,然后靠丹皮、桃仁把这个陈旧的瘀血破出来,就是将子宫瘤内部的瘀血块破出来。出来的同时怕肚子会抽痛,这时候加白芍进去止痛,张仲景在经方中说明只要遇到腹痛时, 处方里面一定会加白芍,这就是桂枝茯苓丸处方的设计原意。此处不用甘草的原因是怕药性减缓,不够迅捷,而南派的中医最喜欢开甘草,我每次看南派医生开的药方,看了就丢掉,真是胡说八道,他们什么药里面都加甘草,不信我的话,大家去看就晓得了。张仲景五味药就开完了,他们要开五十几味药都还没开完,还嫌纸不够大张还要再写,这就是温病派的中医了。 这里是要用丸剂。『右五味,末之,炼蜜丸,如兔屎大。』你不用真的去看兔子屎有多大,多吃一点就可以了。经方家会使用丸剂时,就是取它的药缓力专的特性,但是用丸剂时要注意,如果病在上,我们一定是饭后吃,让药力往上走;病在下,就是饭前吃,使药力往下走。所以中药的饭后吃,并不是因为这个药会伤胃,而是要让药到病灶位去。像乌头赤石脂丸是专门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的特殊症状,在胸痺病脉证篇时我们有讲过,此时一定是要饭后吃。如果是肚脐痛痛到背后去,那就是饭前吃。现在病在下焦,所以『每日食前服一丸』不要只吃很小的一丸,这没有用的。一般大概吃个三十粒,一天吃三次。这个桂枝茯苓丸除了治疗有癥病与子宫里面长肿瘤以外,当月经不正常,有的时候来、有的时候又不来,来时都是黑血时,也可以使用它。西医不晓得经血是奶水从胸腔中的任、冲二脉往下走,再加上肝经的血进入子宫后而产生的。当血下来以后到了子宫,如果被癥挡到了,于是经血就会淤积在这里,没有办法正常的排出来。过了一个月、两个月后才出来时,这个血在里面已经太久而失去氧气,所以出来的血是『衃』,这个字就是坏血、就是黑血的意思。如果是正常的月经,颜色就会比较鲜红,所似妇女的月经如果变成黑色的血块时,就可能是一个月、两个月前应该要下来的,却没有下来才造成的,没有下来的原因是被东西堵到了,这个东西就叫做『癥痼』。大家现在了解妇科一些基本知识,后面还有很多很好的药方,可以治疗妇女病。 还有的女孩子她的癥痼没有挡到经血,而是长在旁侧,结果她怀孕了以后这个癥也不会变大,当妇人生产小孩时,这个癥就会跟著一起出来。所似中医有云:「妇女生个小孩以后,百病皆去。」就是指这个了。万一正好挡在中间时,小孩子会跟癥一起在抢食营养的时候, 小孩子长大了,而癥也变大,此时就是我们说过的抵当汤证,可以用它把癥攻掉,而不伤害到婴儿。 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 方见《伤寒》 一般来说,几乎所有怀孕的妇人,身体里面都会比平时来得湿热些。第一个主因是由于月经没了,少掉一个排泄的系统,所以孕妇身体比较湿热。第二个原因是想太多,担心过度造成情志病,也会使身体内累积湿热过盛。当怀孕时出现『脉弦,发热』时,弦脉应该是寒症,也就是说脉摸到的是寒脉,结果病人却发热,代表是里寒而把阳热往外逼,也就代表子宫是冷的,张仲景要讲的就是子宫寒。比如说孕妇得到葛根汤证,结果正好在怀孕中间,此时感冒病毒一下子就跑到胎儿身上,等于是胎儿感冒了,于是变成腹腔里在恶寒,症状就是 『腹痛恶寒』,肚子会隐隐作痛,感觉到里面会一阵一阵的发冷,平常如果得到感冒,是体表上发冷,所以『子藏开故也』,就是代表说子宫受到表寒的侵袭。『附子汤温其藏。』附子汤是温里里的主方,这时候我们不能把胎儿受寒当成表症来发汗,因为胎儿是跟母体的循环在一起,所以要把他当成里病来治。当病是里寒时,我们就会用到附子汤,这时候如果能够问胎儿的话,胎儿一定会在里面说:「哇!我全身痛。」附子汤的主症就是全身痛、肌肤都痛,如被鞭子打一样。附子汤是附子、茯苓、白术、人参、芍药五味药的组合。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胶艾汤 干地黄六两 芎藭阿胶甘草各二两 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 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三升,日三 服,不差更作。 经方的胶艾汤有三个地方在使用它,第一是『妇人有漏下者』,什么叫漏下?就是月经恶漏不止。月经正常五天左右就结束了,有的人快一点四天,有的人三天,而今有人说已经一个月了,而月经还继续来,这就不对了,妇女的脸色都变黯,代表漏下严重。脾是统血之脏,肝是藏血之脏,脾脏没有办法运化,肝脏本身又不藏血,于是血就漏下来,所以是肝脾两虚之病。有的时候是因为喝酒喝太多或者是思虑太重,工作压力太大,或是一个人在家里面很孤单就会慌乱,这都会造成肝脏脾脏两虚的状况,所以有很多女孩子都会漏下,诸位学过漏下的脉了,就是寸脉以下,关脉以上的地方脉会两边跳,这就是月经在恶漏不止。 第二是『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半产就是流产。病人流产过以后,结果月经不停止,一直来。第三是『妊娠下血者』,怀孕中间有流血,也有的人是生完小孩以后流血不止,此时病人脸色都是黯的,表示已经失血失很多。张仲景说:「这些所有的现象通通可以用胶艾汤。」胶艾汤是非常好用的方子,大家看胶艾汤里有干地黄,地黄本身补血,我们六味地黄丸本身是入肾,肾壮起来就可以把肝的血补足,所以干地黄实际上是为了补肝、补血用的。川芎能够活血,阿胶能够止血,艾叶能够使经脉通畅,所以我们的灸是用艾草来做灸。当归能补血,芍药能够收敛止血又止腹痛。使用胶艾汤时最重要就是阿胶跟艾叶,所以才叫做『胶艾汤』,阿胶本身是止血用的。大家现在知道了,当胃出血时,我们要用柏叶,这是植物性的胶质来止血,如果是子宫出血或是其他地方出血,我们要用阿胶来止血才行。比如说病人虚弱时我们开出滋补的处方,干地黄可以用到一两,川芎用五钱,阿胶用三钱,甘草用三钱,艾叶当归等量各三钱,然后芍药四钱,煮的时候可以放六碗水下去,然后放一碗半或两碗的米酒进去然后一起煮,煮成两碗以后再喝。这些药需要放酒进去。你不放酒其实也没 有关系。煎药的同时我们可以用针灸辅助病人,针穴能够止血、止漏的穴位,像脾经的隐白、肝经的大敦治疗肝脾两虚,加针三阴交、血海。血海针下去以后肚子就不痛了,三阴交能够让肝脾的气血旺盛起来。大敦、隐白二穴本身就可以止血,这种状况下用针灸配合效果会更快,针下去后病人家属还在煎药时,病人的血就已经不漏了,效果很快的,除非你扎错穴位。 妇人怀孕,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 芎藭各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 白术各四两 泽泻半斤 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当归芍药散是妇女怀了孕以后,因水气太盛而造成血不足时用的处方。血要通行才能供养胎儿,结果病人平素水气太盛,造成怀孕时腹中绞痛。大家记不记得我们在讨论小青龙汤证时,我们是用汗法。小青龙汤证是表寒里寒,结果发完汗以后,如果病人会咳不止,就用苓甘五味姜辛汤,然后再成为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然后再变成苓甘五味姜辛半夏加杏仁汤,然后再演变为苓甘五味姜辛半夏加大黄汤,一路变化下去。为什么这样呢?这就是平时就有伏饮在身体里面。有的太太本来就有伏饮在身体里面,也就是素来就有水气在体内,结果怀孕使得水气更盛。水和血是有一定的比例在我们身体里面,水太多了血就会停滞。血一停滞下来,代表静脉的血流回心脏力量不够了,所以会重用到芍药。当归芍药散里面有当归、川芎、芍药这是活血用的,茯苓、白术、泽泻就是去水用的,把积水去掉,同时把血补足病就好了,这是最好的怀孕期中调理身体的处方。这种痛是妇人怀孕时肚子里面的『绞痛』,这种痛是绵绵在绞痛,不是抽筋样的痛,这就 是当归芍药散证,最明显的现象就是看到孕妇有腹痛又有点水肿。一般妇女怀孕时都会有一点水肿的,不用担心太多。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 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 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 怀孕害喜吐翻了,有的人严重到抱著马桶下不来,这好像是我夸大,真正孕妇在呕吐严重时,是真的会抱著马桶下不来的。整天吃不下东西还不讲,只要闻到油烟就想吐,真的会受不了。如果吐完感觉很清爽就好了,可是吐完还是要再吐,很痛苦的。处方中的干姜本身是温中,妊娠呕吐是因胃寒引起,里面是寒水停积,用干姜、半夏、人参,这里一定要用到人参。平常怀孕时不需要吃人参,可是因为这时孕妇吐太多了,肠胃的津液会伤到,此时必须加些人参进去来补足它。加入干姜是针对胃中虚寒,水饮引起的呕吐不止使用的。有一种人是因为胃热太过,也会造成气逆呕吐,而干姜人参半夏丸是针对胃寒引起的呕吐,所设立的一个方子。张仲景不是胃热呕吐就没有开处方,他是觉得大家学习至此,应该自己会设计处方了。平常用竹茹来让胃热凉下来,加上橘皮,在竹茹橘皮汤证里是止嗝逆用的,用半夏生姜来散水降逆止呕,呕吐太多可以加人参,茯苓能够健脾整胃,这些药放在一起就可以了,这是橘皮半夏汤的加减,就是因胃热太过而产生的逆气呕吐时用的。如何区分寒热呢?很简单,病人怀孕害喜时,你要她将舌头伸出来给你看,舌胎黄就是热。舌胎白就是寒。还还有从小便也可之知道,小便颜色黄就用这个处方,颜色白就是干姜人参半夏丸证,诊断方法很多,大家看状况来做选择吧。 妊娠小便难,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当归 贝母 苦参 各四两 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怀孕期间胎儿过大,因而压迫到膀胱,于是小便小不出来,造成小便滴滴答答。当看到小便难出时,如果次数多、量很少还算好,有的人是次数少、量又少,小便会累积在里面,尿停留在身体里面过久会产生毒素很危险的。张仲景用当归、贝母、苦参这三味药等量,把它做成丸剂使用。诸位想是不是该饭前吃?因为病在下,吃到小便通利为止。丸剂是要取它的药缓力重。看这个方子就知道,张仲景很了解这个人会小便不通是因为胎儿过大使得母体变虚,于是因血虚而成的,所以张仲景开当归来补血,贝母能够散结利湿。我们临床上看病时,遇到妇女抱怨说:「医生啊,我肚子很大了,小便又不好。」「太太,妳是不是一天到晚在郁结,在忧郁?」平时就在家里面忧心,一天到晚在想先生在干什么,然后又想不开,看到任何人都很生气。她会说:「是啊,你怎么知道的。」这种郁结、散结就要靠贝母,三物小白散中也有用贝母,可以把瘀痰去掉。苦参能够泻热,能将膀胱的热排出来。所以整个病况看起来,是因为病人思虑太重,导致血虚生热,这个热是虚热不是实热,所以要用苦参,能够泻热。苦参是很寒凉的药,能够将膀胱的热排出来,所以苦参有利尿的功能。已经产生的气结,靠贝母让它散开来。血虚的部分用当归去补回来,所以这个处方也可以治疗妇女的情志病,也可以帮助嫌腹部太肥的妇女去脂。 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升茯苓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小便利则愈。 这两个方子大家一定会常常用到。许多太太们都有这毛病。第一个,多疑的太太们。一天到晚怀疑先生,有时连作个梦都会发现先生有问题,这种人大概都要吃当归贝母苦参丸。第二个也是常见的一种,这葵子茯苓散用在妇女怀孕后,全身水肿,连脚也变得很肿,走起来很重,积水都排不掉,此时就要用这个方剂。葵子茯苓散是治疗水气肿到肌肉上面,肿到皮肤上连血管都看得到,腿变得很粗,手指按下去就是一个洞,张仲景认为此时不要用猪苓汤、五苓散、麻黄汤之类给她利尿或是发汗,也不要用麻黄加术汤,要用葵子茯苓散。这两味药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三,比如说葵子是九钱,茯苓就是三钱,要重用葵子才能够增加通利水气的性,吃下去以后小便就会通利出来。两味药打成散,混合在一起就可以用了。经方中妇科里面大部分都用丸剂,不然就用散剂,很少用汤剂。因为汤者荡也,扫荡力量太强会影响到胎儿,所以大部分都用散剂。 当水气堵到全身上下都肿起来时,就会有一种头晕眩的现象,所以诸位要记得,如果只是小便难,然后孕妇在看你时是五官都挤在一起,这就是前面说的当归贝母苦参丸。如果这个人是水肿的很严重就吃葵子茯苓散,很简单的区分法。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 当归散方 当归 黄芩 芍药 芎藭各一斤 白术半斤 上五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所苦,产后百病悉主 之。 当归散不见得说一定要有身孕才可以吃,没孕也可以吃的。当归散一般是怀孕两个月以后才开始吃,主要给孕妇补身体用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孕妇的体力,如此十月怀胎要生产时就很容易生产。一般妇人怀孕的时候身体的湿热都会很盛,当归散里面有黄芩可以去热,再加上白术可以去湿,同时又要补血,所以会用到当归、芍药、川芎。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白术散方 白术川芎蜀椒去汗牡蛎各三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藭; 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 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 服之勿置。 这处方不是养母体用的,张仲景写得很明白,是养胎儿用的。如果胎儿长得不好,西医会说:「这个胎儿太小。太缺乏钙质了。」就给妳吃钙片等。钙片吃下去是妳自己补到钙,胎儿不见得补得到,所以吃钙质到后来是妈妈越吃越胖,胎儿还是很小,这时候吃经方的白术散最好。张仲景的白术散用牡蛎,而牡蛎本身钙质就很多在里面,吃下去以后如何让钙跑到子宫里面去养胎儿,就要利用川芎,川芎这个药能活血,胎儿太小的原因是下焦太寒,就是子宫里面太寒了,张仲景上焦寒是开蜀椒,像经方中的大建中汤,蜀椒除了能用在治疗胸阳不足上焦有寒时,下焦有寒时也可以使用。当下焦有寒时,如果寒是在肾脏里,我们是使用附子汤,此处说的是子宫太寒,所以我们用蜀椒、川芎,加上白术是因为白术能够健脾整胃。这三个药中再加上牡蛎,吃下去以后,牡蛎利用川芎可以直接到子宫去补小孩的骨质,所以白术散太部分都是在怀孕五个月以后才开始吃。现在知道当怀孕之初两个月,如果身体不舒服,吃点桂枝汤就好了。怀孕第三个月开始到第五个月可以吃当归散。怀孕六个月以后,就可以吃白术散。怀孕期间如果害喜不止,连白术散、当归散也吃不下去了,诸位就考虑用 干姜人参半夏丸,或是我们讲的治胃热的方子,就可以止她的呕。如果遇到孕妇全身水肿严重时,就是葵子茯苓散。经方是非常很好用又简单易学的。 妇人伤胎,怀身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状,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微利则愈。 方剂补充 《补充》难产方 生潞党二两 当归三两牛膝四两 上三味,浓煎顿服,食顷即产,盖取其气血两补,并利用牛膝之坠胎也。 气分充满者,去党参加牛膝一两。 倪海厦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uhuangg.com/ksjj/3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灰指甲反反复复专家直言这3味草药,
- 下一篇文章: 灰指甲反反复复专家直言这3味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