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企业家是优秀企业的基因
山西振东集团的掌舵人李安平。这位土生土长的长治汉子,是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呢?他的成长与成功有哪些普遍意义的规律可以总结?在他身上具有哪些成为优秀企业家的特质及能力?他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言:“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优秀的企业家不一定能创造优秀的企业,但优秀的企业一定是优秀的企业家打造的。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人格体现。正是这些优秀的企业家,依靠他们的个人特质与能力,打造了我们当下耳熟能详的优秀企业,经由这些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家实现了他们的人生梦想,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振东集团自成立之初到现在,披荆斩棘,历尽艰辛,终于成长为享誉全国的优秀企业。振东集团辉煌的今天与其掌舵人——李安平的奋斗是密不可分的。熟悉振东集团的人,在感慨振东集团的成功时,更多地会感慨李安平创业的不易,钦佩李安平在振东集团每个关键发展时期的重要决策。李安平这位土生土长的长治县汉子,是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呢?他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他的成功是否可以学习?本研究将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研究振东集团董事长李安平在特定环境下的成长历程,从企业家特质及能力的视角分析李安平缔造优秀振东集团的过程,并分析企业家特质及能力的作用机理。通过这样的分析,试图回答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企业家才是优秀企业家;二是为什么优秀企业家是企业优秀的基因。 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有其生存的土壤 人非生而知之者,李安平也并非生而即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李安平的成长与其个人努力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也与其所处环境有很大关系。无论是历史环境对他的熏陶,还是市场环境给予他的磨砺与机遇,这些要素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安平。分析李安平成长的环境,能更深刻地理解李安平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决策,进而能更透彻地理解振东集团优秀的基因。 1.历史环境——商业底蕴深厚,拥有孕育优秀企业家的土壤 年,李安平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县。长治古称上党,取其处太行山之巅,几与天为党之意。如此崇山峻岭,却未阻挡住晋商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脚步。长治人虽未能站在太行山之巅触摸浩瀚的苍穹,但是却曾站在了经商的顶峰俯览天下。上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战国时期就成为韩、魏两国必走的通商之路。近古以来,潞商以善抓商业契机、有眼光、肯吃苦、会管理在明清、民国数百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在盐、铁、丝绸等领域闻名天下。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至民国时期,由于多年的战乱,潞商整体出现衰微迹象,铁业凋零,潞绸几近绝迹,明清时叱咤商场的风光已然无存。上世纪50年代,山西的综合经济水平在全国各省区排第七、八位,到了60、70年代,仍然保持着一个中上游的水平,差距拉得并不大。但是,进入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差距越拉越大。作为资源大省,改革开放后山西被确定为能源重化工基地,但是山西并没能很好地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反而受资源所困,形成了“贡献多、牺牲大、收入少”的发展模式。曾孕育了无数富商大贾的长治也未能异军突起,反而成为山西经济落后的重要推手。年,长治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山西六个省辖市中排名倒数第一。 长治,曾孕育出无数的商业精英,积累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培育了诚信、进取、敬业、团结的晋商精神,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已进化出了奋进的商业基因。虽然解放后及改革开放后长治市的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但知耻而后勇,新潞商的征程已然悄悄起步。 2.现实环境——市场环境完善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家“生”易“存”难 中国各个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改革开放的先后、经济发展水平等原因,不同地区的市场环境相差甚大,呈现东部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的状况。樊纲、王小鲁和朱恒鹏将市场化进程分为5个方面,分别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以及市场中介和法律制度环境,他们的研究对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场化相对进程做出了一个基本判断。从樊纲等人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山西省的市场环境并不容乐观。 由图1可以看出,山西省市场化指数逐年递增,但历年都低于全国市场化指数平均值。 长治,曾有过辉煌的商业文明,孕育出无数的商业精英,沉淀出了厚重的商业文明,为企业家李安平的“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改革开放以后,长治并未抓住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潮流,不仅未能利用这肥沃的商业土壤去培育经济发展的企业森林,反而像是“污染”了土壤,不适于万物的茁壮成长,为企业的“存”与“长”设置了诸多障碍与藩篱。但凡事都是两面的,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中,创始人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企业的绩效将更加依赖于创始人的能力、声誉、关系等。 振东集团能够做到全国民营企业强,行业排名领先的优秀企业,李安平的个人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其个人能力,将能更好地理解振东管理、文化、战略等等。 为什么是李安平? 改革开放初,百废待兴。思想禁锢的人们面对敞开的市场大门,有的人思想抵触,有的人手足无措,而有的人却大胆出手,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机会,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个经营神话。李安平就是最后一类人中的一员,他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带领振东集团历经风雨,成长为今天的国内知名企业。同样是创业,为什么很多民营企业不到三年便夭折,而李安平却带领振东一直走到了今天,而且振东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呢? 1.李安平的个人特质 (1)艰苦奋斗 年是李安平事业的发端之年。在政务环境相对恶劣的情况下办完21道手续,终于赶在10月1日,成立了振东实业公司,建立了长治地区第一座个体加油站。 开加油站,就得有油。为了找油源,他孤身一人,下洛阳、跑广州、进燕山,困了在车站打个盹,饿了啃袋方便面,渴了就喝口自来水,多少次心力交瘁彻夜不眠,多少次失望愤懑粒米不进,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和千辛万苦终于打动了新疆吐哈油田老总,这位老总做出决定,与振东合作建造一座年吞吐量6万吨的油库。 有意思的是,李安平将第二个加油站编号为“第五加油站”,把第六个加油站称作“第十加油站”。随后再将中间的空位补齐。振东的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成长起来。5年后,李安平就组建了30个加油站,销售额达到2.64亿元,振东石油一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民营石油经营企业。 年8月,李安平斥资万元收购了濒临倒闭的金晶制药厂,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二次创业之路。药厂买下了,但这家制药厂居然没有GMP认证。不得已,李安平带领员工日以继夜地施工,甚至冬季也反季节施工,终于在年12月26日,一次性顺利通过GMP认证。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通过国家认证投入运营,创造了制药行业的奇迹。 年,非典肆虐。一般人都是躲在家里不敢出来,惶惶不安。李安平却带领一支业务小分队,从山西出发,在全国进行市场开发,而且还是专医院。在“非典”最为肆虐的3个月里,李安平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多个药品销售点。 绩以勤勉,振东的发展史,就是李安平的艰苦奋斗史。 (2)诚信经营 Kouzes和Posner()对美国私营及公共组织名管理者的调研发现:8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诚实”是企业家的重要特征,“诚信”被看成是最重要的领导特质,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胜任能力。李安平是一个非常讲诚信的人,人缘非常好,朋友特别多。创立振东的30万元钱就是从90多位亲朋好友那里东拼西凑借到的,平均每人要借元,大概是近2年的全部收入。如果没有良好的信誉,这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年,国际成品油市场价格非常低,洛阳石化炼油厂的成品油卖不出去。洛阳石化就把成品油交给振东石油代销,卖完再付款。年底结算的时候,洛阳石化的21家合作单位中,唯振东石油一家一次性结清货款1.8亿元。更让洛阳石化老总惊讶的是,不仅如此,李安平还将盈出来的多吨成品油价值万元也进行了结算。洛阳石化被这位山西民营老板的诚信守诺所折服。李安平的诚信故事迅速在石化领域传为佳话,很多石化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要与振东合作。在年石油经营资源非常紧缺的时候,振东凭借积累的信誉可以先取货后付款。 振东中药材开发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长期零利润帮扶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他与农户签订保护价合同,并采取提前发放预付款措施,让农民从合同中吃到定心丸。振东的诚信换来了农民的放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诚信而立,因诚信而昌。李安平深深地体会到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个人和企业宝贵的财富,因而李安平在振东打造了一系列的“诚信文化”。他指出,振东的诚信理念是:一握振东手,永远是朋友。并要求员工待亲朋同事: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互进共勉。待合作伙伴:利以义制、以诚相交、和谐共赢。待消费者:换位思考、以诚相对、信赖恒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uhuangg.com/ksjj/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POLA美白丸让你白成一道光
- 下一篇文章: 内蒙古3000万亩草原遭遇蝗灾部分街道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