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到高价药集采零加成之后,谁在为药
去年十月份,在江西省上饶市念书的小医院就医,医生开了一种当归苦参丸,由沈阳东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单价56元,4盒元。 小陈回宿舍后上网一搜索,大吃一惊。同一厂家生产的当归苦参丸,京东大药房10元一盒,阿里健康大药房8.1元一盒。他又到学校附近的药店探访,该药22元一盒,虽然比网上高出不少,医院价格的一半。这让小陈感到郁闷。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在国家实行药品零加成、集采等医改措施后,医院的药大多比零售药店更便宜实惠,但仍有消费者反映,医院开的药,价格远高于院外的药店。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医院药贵时有发生不久前,上海医院看病,医生为他开了处方药“头孢克肟胶囊”,单价63元一盒,一共两盒。他通过医保就医,医保卡支付一部分后,自费50元购入。郑义认为这个价格太贵了。“你随便在网上搜一下头孢克肟胶囊,不管哪个厂商生产,大多在10块钱以下,最贵的都不到40元一盒。”他说。 郑义拨打投诉热线咨询,对方询问:“医院的药品价格是否做到了明码标价?”得到肯定回答后,对方表示,这种情况无法投诉,因为已经明码标价,不存在乱收费。 家住深圳的嘉雯也遭遇过类似的情况。今年5月,医院看病后,诊断结果为普通的妇科炎症,医生开了硝呋太尔片、制霉素栓、复方黄柏液涂剂等妇科常用药,花费共三百多元。 嘉雯认为自己所患疾病非常普通常见,这个药价是不是有些贵?抱着这样的疑惑,她上网查询了药价,结果却令她更为不解。因为上述药品中,有的比市面上便宜点,但有的却贵了挺多,还有的药不同规格价差较大。 在复诊时,医院药价偏高的问题。医院药房回答,“我们怎么可能比外面贵呢?医院现在都是零加成了,医院定的,我只能告诉你,医院的药品进价是多少,卖价就多少,不会在上面再加价。而且我们很多医院拿药,因医院药价更便宜。” 其实,仿制药大品种,该集采的都已经集采了,且集采后很多品种和厂家真的是已经脱光了衣服了,里面真的已经没有什么了!不然近期也不可能出现医药长子断供事件:曾经是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共和国的医药长子,建国后的第一个大药厂,当年亚洲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制造企业。但是近来却放弃了社会责任,直接断供集采中标品种,可详见:突发:华北制药被国家集采办取消集采参与资格! 单纯从经济学的逻辑上探讨一下集采这个问题。如果块的药,降到70块,那么问题不大,但如果降到1块钱,甚至几毛钱,能不能保证质量跟块时一样?药的名字可能没变,工艺上会不会调整和精简,原料会不会变差?没有谁是慈善家,如果把质量不一的药品,放到一起竞争,价低者得,那么一些质量好但成本高一点的药就没有生存空间,结果就是停产。虽然药品的本质是一个结构式,过了专利保护期大家都能做,但为什么原研的效果还是比仿制的高?为什么仿制药之间,疗效也有一些差距?毕竟他本质还是个工业品,配方大家手上都有,但是原料差别和工艺差别仍然存在,这里下的功夫不同,生产出来的药效也就不是%相同。质量好的,稍微贵一点,是人之常情。买件衣服,喝杯奶茶,价格尚有区别,为什么这些不一棍子打死,衣服全卖十几块,奶茶全1元一杯?贵的全部淘汰。。。如果那样,就问你穿吗,你喝吗?假如一直按价低者得的思路进行下去。质量好的一些药永远的退出了市场。医保局真的节约了成本吗?用差药,用的久,疗效差,医生成本,床位费,检查费,各种成本都会上升。原来几百块能解决的事,可能得花几千,医保的钱都被谁赚了?一味的杀药价是不是真能降低医保费用,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前几年一些地方搞的低价摇号的保障房,摇到的都像中了大奖,因为远低于市场价。那么他们真的赚到了吗?不久前就听到了保障房掉灰漏水漏风的报道,赚没赚到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集采的初衷是什么?是让良币驱逐劣币,是让百姓用上好药,而不是让劣币驱逐良币,更不是让老百姓无好药可用。集采想干是压缩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收入、剿灭灰色地带,让出厂价更贴近于终端价,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杀的是肥的流油的中间环节,而药企本身不该成为绞杀的对象。集采最终想达到的效果就是:第一、百姓终端价大幅改善,而药企出厂价下降不多,能保证质量,有钱赚。第二、帮助国内药企完成国产替代,提高市场份额,迫使国外强势药企让利或让出部分市场份额。但执行过程中,会不会过激,产生相反的效果?但如果过头了,那么未来一定会纠偏。灵魂砍价砍的是爽,但医保的总费用是不是真的降低了,百姓的负担是不是真的减轻了,这就要长期观察了。有没有可能这部分减轻的负担远远不如别的地方增加的负担?砍多少,是一个技术活,砍价不能砍掉了质量,要避免按下了葫芦起了瓢。药品尚有一致性评价可以参考,那医疗器械本质上属于制造业,没有一致性评价,集采就更应该按质量来分级。尤其是高端创新型医疗器械,本质属于高端制造业,更是被国家十四五规划大力鼓励和支持的方向。宝马和奥拓永远不会放一起比价格,价低者得,质量不同的地方,价格就没有可比性。所以某些高精尖的且能走出国门、差异化很大的医疗器械不具备集采的基础和可能,强行集采只会适得其反。付出的各种成本和代价可能远超产品降价带来的好处。阿莫西林是一款好药,但很多地方已经停止生产。硝酸甘油,治疗心脏病的突发救命药,便宜的很,但却被药房越炒越高。鱼精蛋白正常价格10元一支,曾被黄牛炒到上万一支。拜唐苹集采后更是一药难求(60多降到5快多),有患者给市长写信:以前贵的时候哪里都可以买到,现在便宜了却买不到了。救命药,好药买不到,用不上。就需要更久的治疗时长,更多的医生护士精力,更多的检查和更多的床位。医保费用究竟是下降了还是提高了,值得思考。理想的终局形态:利好创新药企和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三费(主要销售费用)大幅降低,收入和利润双增,产能提升,工艺优化,从而质量进一步提升,创新力不断增强,最终有与国际巨头一战之力,抢占国际市场。缺乏创新力且药效不佳,药价却贵的药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断创新的药企和不断改善工艺的器械企业越做越大,产生规模效益,成本降低,效益提升,最终反哺社会。百姓看病得到实惠,用的药越来越好,器械质量越来越高,看病周期变短,次数变少,医保费用显著下降,人的寿命反而增长。不会全行业利空,也不会全行业利好,有机遇也有挑战,错的会纠偏,不会一棍子打死,因为大家的终局目标是一样的。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药行业面临的机遇要更大,因为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增量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量需求,全球有多家百年药企(包括医疗器械公司),别的行业我不知道,但百年药企相信我们也会有。集采不会一路向左,市场和政策终会回归理性零加成为什么药还贵“零加成”医院不在药品批发价格基础上进行加成销售。年新医改启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药品零加成从此拉开帷幕。 直至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央编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年2月,国家卫医院已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某医药商业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现在集采是几个省价格联动、信息透明,你从客观上肯定可以感受到很多药变便宜了,医院买药比外面药店便宜。而且,医院还巴不得药价越低越好,它没有动力加价,因为药占比、耗占比都是有规定考核的,超过以后医保不支付。” 既然这样,消医院买到远高于药店的药品呢? 带着这个疑问,深圳市相关单位负责药品采购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分析说,“药品价格飞涨可能是生产端控原料导致的,有时候你一种药今年和明年买价格差非常大,所以药店可能会有低价囤货的情况,但保质期一般只有两年,线下药店有清库存的压力,时不时也会搞促销。”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王昕宁)、医药代表、药圈儿、火鸟台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jj/9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刚刚,这品规药品挂网了
- 下一篇文章: 女人来大姨妈全过程,男人根本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