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03.html

推荐语:董洪坦师兄在学习胡老、李冠杰老师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参考黄煌老师的经验,荟萃自己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整理了临床常遭遇的药证54味,方证例,供诸位同道和广大的经方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经方常见药证方证

(一)常见药证

1.麻黄证(表实):无汗、怕冷、身痛、头痛、脉浮、鼻塞、打喷嚏、无汗而喘、咳喘、水肿。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

2.桂枝证(表虚、气实):汗出、怕冷、头痛、脉缓、气上冲、心下悸、心悸、关节疼痛。

《神农本草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3.葛根证(表证、半热、水虚):颈部酸重、腰背酸痛、项背拘紧疼痛、无汗、下利而渴、渴不多饮。

《神农本草经》“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

4.芍药证(血虚):腹痛、身体痛、肌肉挛急、胃肠痉挛、小腿痉挛、便秘、痛经、水肿。

《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5.杏仁证(气实):胸满而喘、咳嗽气喘、腹胀便秘。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贲豚”

6.桔梗证(半热):咽痛、咽干、咳嗽、咳痰、常为咽部干痛、伴声音嘶哑、常为干咳、咳浊唾浓痰、或腥臭浓痰。

《神农本草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7.五味子证(气实):咳逆上气而时冒、呼吸困难、胸满气促、张口抬肩、喉中哮鸣音、伴头晕眼花、如物蒙头、夜寐不安、心慌心悸、多梦遗精、腰膝酸软、大便滑泄。

《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

8.葶苈子证(水实、半热):咳喘而胸腹胀满、鼻塞清涕出、一身面目浮肿、胸腔积液。

《神农本草经》“主癥瘕结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9.黄芪证(表虚):容易出汗、动则汗出、怕风严重、遇风冷过于敏感、或感冒、或鼻塞、或咳喘、易于水肿、晨起颜面水肿,下午下肢水肿、手足易麻木、头部麻木、大便稀溏不成形、或先干后溏、其人多水肿貌、肌无力、身体沉重、腹部松软、脂肪堆积、按之无力。

《神农本草经》“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

10.柴胡证(半热、气实):往来寒热、胸胁胀满、心烦喜呕、纳差、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忽冷忽热、或半身热半身寒、或上热下寒、常见于节律性疾病,即休作有时、时发时止,比如癫痫、疟疾、哮喘、过敏性鼻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胁肋下胀满、胸膈间满闷感、乳房胀痛、上腹部不适、腹胀、嗳气、神情漠然、情绪低落、喜静恶躁、食欲不振、恶心、烦躁、口干、口苦、咽喉异物感、主诉自觉症状多、情绪波动较大、月经周期不规律、多见于中等偏瘦之人、面色缺乏光泽、舌质不淡胖、脉多弦细。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11.黄芩证(半热):烦热而出血、热利、热痞、热痹,烦热是一种难以解除的发热或发热感,手足心烦热、胸中闷热、伴胸闷不安、躁动、焦虑、失眠、或汗出、或心悸、或小便灼热感、或口干苦、或舌红脉滑数、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伴血块、下利便脓血、腹痛如绞、肛门灼热、舌红唇红、脉滑数、烦热而关节疼痛、伴盗汗、晨僵。

《神农本草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12.黄连证(半热):烦躁不安、焦虑、紧张、强迫、注意力不集中、燥热感、胸中苦闷感、心脏悸动感、心下痞、口苦、嗳气、恶心、呕吐、下利、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大便粘腻臭秽、或有便下粘液或血液。

《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13.黄柏证(半热):皮肤粘膜巩膜黄染、或汗出衫黄、小便不利而黄、或妇人带下淋漓色黄、或下肢皮肤溃烂或脚癣而流黄水、或下肢水肿、舌苔黄腻、发热、汗多、或皮肤红肿热痛、小便不利、量少而黄、甚至如茶色、尿频尿急尿痛、或尿道分泌物色黄、伴口渴、水肿。

《神农本草经》“主五脏肠胃中热结,黄疸,肠痔,止泻痢”

14.栀子证(半热):烦热、胸中窒、心中懊憹、黄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心烦不安、卧起不宁、伴失眠、胸中重压感、窒息感、呼吸不畅、或疼痛感、多易出现咽痛、目赤、鼻衄、小便短赤涩痛、舌红、舌苔粘腻较厚。

《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15.石膏证(里热):口干、口渴、喜冷饮、身热、汗出、口干舌燥、舌红或鲜红、少苔无苔、或苔干燥、或苔焦、脉滑数、或浮大、洪大。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

16.知母证(里热):汗出而烦、自汗、盗汗、黄汗、伴心烦不安、失眠。

《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17.大黄证(里实):痛而闭、烦而热、脉滑实、心下痞、吐血衄血、经水不利、黄疸、呕吐、痈疽疔疮、腹痛、大便干、心下痞硬、按之心下坚、按之心下满痛,多表现身热、面赤、头部多汗、或出血、腹痛、大便秘结、按之满痛,或平素大便干、排便困难、其人如狂、烦躁、谵语、焦虑抑郁、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错乱、口燥舌黄、舌质坚老、舌苔黄厚干糙、或如干焦锅巴状。

《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

18.芒硝证(里实、里热):口干、大便干结、舌面干燥、谵语、腹中有燥屎、按之磊磊如卵石。

《神农本草经》“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府积聚,结固,留癖”

19.厚朴证(气实):胸满、腹胀满、咳喘、气喘痰鸣、胸膈间满闷感、自觉腹部胀气、按之抵抗感、叩之有鼓声、嗳气或排气后舒服、便秘、特别是咳喘伴腹满便秘、舌苔厚、脉滑实者,效果尤为明显。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

20.枳实证(气实):胸腹痞满而痛、大便不通、胸腹部胀闷、疼痛、堵塞不通、大便干、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剑突下按压腹壁肌肉坚硬有抵抗感或疼痛感。

《神农本草经》“主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

21.瓜蒌证(半热、水实):胸中至心下闷痛、大便不通、胸部及上腹部的窒闷感、疼痛感、常涉及背部、可伴有咳吐黏痰、黄痰、剑突下压痛、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苔干腻较厚。

《神农本草经》“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22.陈皮证(气实):呃逆、嗳气、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积气滞、食后腹胀、湿痰咳嗽。

《神农本草经》“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

23.生姜证(水实):恶心、呕吐、多伴口内多稀涎、或吐清水、口不干、甚至腹中肠鸣漉漉

《神农本草经》“去臭气,通神明”

24.半夏证(水实):心下满、恶心呕吐、呕而不渴、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咳喘、心下悸、呕有恶心、干呕、喜呕、胃反之分,均为半夏主治,但多数口不渴,口腔不干燥,甚至经常泛吐清晰的唾液或胃内水液,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感,舌苔多偏厚,或干腻,或舌面湿润,或苔滑粘腻,舌边有齿痕。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25.苍术证(水实):胃脘痞满不适、口渴、想喝热水、喝不多、或漱口而已、喝水后胃胀、有振水声、甚至呕吐清水、大便稀薄不成形、或水样便、粪体松散而不粘臭、或先干后溏、眩晕、短气、四肢沉重、关节疼痛、小便不利、水肿、晨起眼睑水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或水滑。渴而下利是使用苍术必见证。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26.人参证(里虚):不想吃饭、呕吐不止、心下痞硬、身痛、烦渴、恶寒、脉沉迟,多为消瘦之人,肌肉萎缩,肤色干枯,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光泽,舌面多干燥,舌体多瘦小而红嫩。

《神农本草经》“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27.干姜证(里寒):怕冷、手脚凉、小腹凉、呕吐、多吐涎沫或清水、口不渴、或喜热饮、便溏、腹泻呈水样便、不能吃凉、吃凉腹泻、舌淡苔白滑、脉沉弱。

《神农本草经》“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下利”

28.附子证(阴证):畏寒喜暖,手脚冰凉,易疲倦,好静恶动,不能吃凉,吃凉腹泻,大便常稀薄不成形,小便清长,口不干,或渴不多饮,或喜热饮,舌淡胖,苔白润或白滑,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沉弱。病人常见:恶寒怕冷、四肢冰冷、乏力倦怠、嗜卧懒言、精神萎靡、极度疲劳感、身体烦痛、关节疼痛、胸痛彻背、胁腹大痛、便溏、泄泻、完谷不化、腹满腹痛、水肿、脉沉微。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29.乌头证(阴证):腹中疼痛剧烈、关节疼痛、手足逆冷、脉沉紧。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30.吴茱萸证(里寒、水实):腹痛、头痛而干呕、吐大量清稀的涎唾、或吐清水酸水苦水、或进食后即可吐出、不能食凉、或腹泻腹凉、四肢冰冷、对寒冷敏感、脉细。

《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31.细辛证(里寒、水实):恶寒喜暖、四肢厥逆、怕冷严重、夏天穿厚衣、唾液清稀量多、舌苔白滑、上罩一层稀滑粘液、咳痰清稀量多、或多泡沫、或有清涕如水、四肢冷痛、遇寒加重、头痛、身痛、腹痛、胸背痛、咽痛、齿痛、目痛。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32.阿胶证(血虚):血证、贫血、出血、常见尿血、便血、子宫出血、其血色淡红、或鲜红、但其质多淡多稀、或月经过多、面色萎黄或苍白、皮肤枯憔、爪甲无血色。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

33.当归证(血虚):强壮性活血药,治疗各种血证、瘀血、贫血、乏力、月经量少、月经延迟、闭经不孕、脉细、瘀血腹痛多在少腹、多为刺痛、绞痛、急痛、可牵引腰背。

《神农本草经》“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金疮”

34.川芎证(血虚):头痛、腹痛、涉及胸胁腰背、胀痛、刺痛、多用于情志病及头部疾病。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35.桃仁证(血实):瘀血证、肌肤甲错、皮肤干燥、粗糙、脱屑如有鳞甲、或增厚、色素沉着、多形体羸瘦、面色暗黑、两目眶发黑发青、口唇紫暗、舌质黯红坚老、多伴情绪不安、或狂乱、小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大便干结。

《神农本草经》“瘀血、血闭瘕邪,杀小虫”

36.生地证(血实、半热):强壮性活血药,治疗各种血证、多治疗子宫出血、出血量大、颜色鲜红、其人必羸瘦、皮肤干枯憔悴而少光泽、舌质红。

《神农本草经》“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37.牡丹皮证(血实):少腹痛而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痛经、月经不畅、多血块、舌暗红。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

38.?虫证(血实):瘀血证、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痛经闭经、肌肤甲错、两目暗黑、舌质紫、男子小腹胀痛、腰痛、便秘、健忘、失眠。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

39.水蛭证(血实):瘀血证、少腹硬满、发狂善忘、小便自利、自觉腹满、精神不安定、失眠、烦躁、其人羸瘦干枯、肌肤甲错、两目暗黑、闭经。

《神农本草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

40.茯苓证(水实):口渴、小便不利、头晕、心悸、旋转感、晃动感、倾斜感、地动感、恍惚感、如坐舟车感、伴恶心呕吐、多伴有惊悸、多噩梦、心慌、心悸、脐腹动悸、肌肉跳动、心神不安、多梦易惊、恍惚健忘、口渴欲饮、但饮不多、多饮则觉胸腹胀满而短气、或饮入即吐、小便量少、小便不畅、小便次数减少、尿痛尿急、尿不尽感、水肿、水肿貌、大便多稀溏、或先干后稀、舌体多胖大、边有齿痕、舌面湿润。

《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1.猪苓证(水实):口渴、心烦、发热、小便不利、量少色黄、排尿涩痛、尿不尽感、水肿。

《神农本草经》“主痎疟、解毒蛊注不详,利水道”

42.泽泻证(水实):头晕、目眩、自觉有帽在头、有重压感、沉重感、也有如物蒙罩、眼前发黑、口渴不欲饮、或只饮热水、饮凉后胃胀、小便不利、面目虚浮、下肢水肿、其人面色多黄黯、体型肥胖、动则气短、舌体胖大、舌质淡红。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43.滑石证(水实、半热):小便不利、色赤量少、排尿涩痛、赤涩热痛、甚至小便不通、小腹疼痛。

《神农本草经》“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

44.防己证(水实):胸腹水、下肢水肿、按之如泥、伴腰痛腰重、膝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身体困重、甚则腹满喘促。

《神农本草经》“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45.麦冬证(水虚、半热):气逆、干咳、咳喘、气促、心动悸、咽喉不利、咽干咽痛、黏痰胶着难咳、其人羸瘦、皮肤枯瘁、脉多数而无力、舌多红而嫩、舌苔少或无苔。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46.瓜蒌根证(水虚):口干舌燥、口渴、喝水不缓解、食欲好、大便干、肌肉拘紧疼痛、或疮疖痈疽。

《神农本草经》“消渴,身热烦满,大热”

47.薏苡仁证(水实、半热):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湿痹而筋脉拘挛疼痛、肺痈、咳吐浓痰、肠痈。

《神农本草经》“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48.茵陈证(水实、半热):黄疸、身目发黄、小便短赤、湿疮瘙痒、风瘙瘾疹。

《神农本草经》“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49.百合证(半热、水虚):百合病、失眠、心悸、阴虚燥咳、干咳少痰、劳嗽咳血、咽干喑哑。

《神农本草经》“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50.薤白证(里寒、气实):胸腹痛、伴背痛、咳唾喘息、里急后重、胸闷、短气、舌苔厚腻、大便干。

《神农本草经》“主金疮疮败”

51.龙骨证(气虚):自汗、盗汗、心悸、惊悸、惊恐不安、脐下动悸、失眠、多梦易醒、恶闻人声、稍有声响则心脏狂跳不宁、遗精、早泄、癫痫、抽搐、脐腹部搏动感、脉浮大中空、轻按即得、重按则无。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52.牡蛎证(气虚、水虚):自汗、盗汗、心悸、惊悸、惊恐不安、胸腹动悸、失眠、多梦易醒、遗精、早泄、口渴、胸胁痞硬、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肝脾大。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53.大枣证(里虚):配甘草治疗动悸、脏躁,配生姜治疗呕吐、咳逆;配泻下药可保护胃气。

《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54.甘草证(半热、里虚):咽痛、口腔溃疡、口舌疼痛、咳嗽、心悸,白塞病,多用于瘦人。

《神农本草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二)常见方证;共计方证

A表阳证

1、麻黄汤: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关节疼痛、无汗而喘、鼻塞、流涕、打喷嚏、脉浮。

2、桂枝汤: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3、桂麻各半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面有热色、汗出不畅、或不得小汗出、身痒、脉浮。

4、桂枝加黄芪汤:汗出、恶风严重、脉浮、或黄汗。

5、桂枝加葛根汤: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紧、脉浮缓。

6、葛根汤:头痛、发热、恶寒、项背强紧、或伴下利、脉浮有力。

7、葛根芩连汤:腹泻、身热、粪便臭秽、肛门灼热、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8、麻杏石甘汤:咳嗽剧烈、喘息急迫、痰黏稠、汗出有热。

9、麻杏苡甘汤:周身关节疼痛、发热、身重或肿、或皮肤瘙痒。

1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身目黄、发疹身痒、恶寒无汗、小便不利、舌红苔腻、脉浮。

11、越婢汤: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小便不利。

12、越婢加术汤:周身浮肿、恶风、湿痹疼痛、小便不利、脉浮。

13、大青龙汤:发热、恶寒、身体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14、小青龙汤:恶寒、咳喘、咳清稀痰、或白痰、不喜食凉、苔白水滑、脉浮。

15、小青龙加石膏汤:上方症状出现化热趋势,如痰黄、口干。

16、厚朴麻黄汤:咳喘上气、胸满闷、脉浮。

17、射干麻黄汤:咳喘、喉中痰鸣、咳吐不利。

B里阳证

1、白虎汤:口干、口渴、身热、多汗、多食、胸腹按之灼热感、舌红、脉浮滑。

2、白虎加人参汤:口渴明显、口干舌燥、汗多、尿多。

3、竹叶石膏汤:身热、多汗、口渴、消瘦憔悴、舌红少苔、舌面干燥无津、脉虚细数。

4、大承气汤:腹痛、腹部胀满坚实、按之有力、脉实有力。

5、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之病轻势缓者。

6、调胃承气汤:便秘、腹有燥结、或蒸蒸发热、或头痛、或谵语、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7、桃核承气汤:上部充血、精神亢奋、便秘、或见下血、左下腹有条索状抵抗感、压痛。

8、大黄牡丹汤:右下腹触及肿块、按压痛、便秘、脉迟紧。

9、麻子仁丸:腹胀满、小便频数、汗出多、便秘、舌苔厚而干。

10、茵陈蒿汤:身目小便黄、口渴、小便不利、胸闷腹满。

C半表半里阳证

1、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2、大柴胡汤:呕吐剧烈、心下拘急、疼痛、痞满、胸胁苦满、郁郁微烦。

3、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证见有微恶寒、支节烦疼。

4、四逆散:胸胁、腹部疼痛、紧张、胀满、或四逆、或手足热、情绪紧张。

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上腹部膨满、胸胁苦满、脐部动悸、精神亢奋、身重难以转侧。

6、大黄黄连泻心汤:心下痞、烦躁不安、面部潮红、脉实有力、或滑数、或见吐血衄血。

7、栀子豉汤:心中懊憹、胸中窒、虚烦不得眠、身热、手足温、舌苔黄腻。

8、小陷胸汤:咳嗽、咳黄黏痰、上腹部胸胁部痞胀、按之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9、桔梗汤:咽痛、咽喉不适、咳吐浓痰、黏痰。

10、黄芩汤:腹泻、腹痛、身热、肛门灼热、大便如泥状、糊状、或粘液便。

11、白头翁汤:发热、下利、便脓血、里急后重、或腹痛、口渴、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12、黄连阿胶汤:心中烦悸、失眠、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或下利脓血。

D里阴证

1、理中汤:纳差、不能吃凉、吃凉腹痛、便溏、内脏下垂、分泌物多而稀薄。

2、附子理中汤:腹痛、腹凉、四肢冰冷、一点凉不敢吃、吃凉腹泻、平素大便不成形。

3、四逆汤:精神萎靡、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微细弱。

4、当归四逆汤: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腹痛、或头痛、或腰腿痛。

5、吴茱萸汤:不能食凉、干呕吐涎沫、头痛、或痛连肩颈、手足冷、烦躁而卧起不安。

6、小建中汤:腹痛、心悸、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虚弱体质。

7、大建中汤: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痛不可触、肠痉挛疼痛。

8、黄芪建中汤:腹痛、乏力、少气懒言、汗出恶风、虚弱体质。

9、干姜人参半夏丸:纳差、呕吐不止、恶心欲呕、吐物不臭或呈清水样、心下痞硬。

E表阴证

1、麻黄附子细辛汤:精神萎靡、全身乏力、倦怠嗜卧、极度恶寒、四肢冰冷、脉沉细。

2、乌头汤:关节剧烈疼痛、屈伸不利、四肢厥冷。

3、桂枝加附子汤:汗出过多、怕冷严重、关节痛或四肢屈伸不利。

4、桂枝芍药知母汤:剧烈的关节红肿热痛、身体消瘦、头晕短气、心中不适欲呕吐。

5、甘草附子汤:周身关节剧烈疼痛、功能受限、伴出汗、恶风、小便不利。

F半表半里阴证

1、乌梅丸:手足厥冷、心中烦热、呕吐、吐蛔、不时烦躁、或腹泻腹痛、大便稀溏。

2、柴胡桂枝干姜汤:胸胁满、小便不利、口渴、头汗出、腹部动悸、柴胡证伴口干、疲劳。

3、半夏泻心汤:胃脘满闷不适、按之无抵抗、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舌红苔黄。

4、甘草泻心汤:痞利肠鸣呕,偏于肠鸣下利,或口舌糜烂、前后阴溃疡。

5、生姜泻心汤:痞利肠鸣呕,偏于干嗳食臭。

6、附子泻心汤:痞利肠鸣呕,偏于阴证、四肢冰凉、怕冷严重。

7、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胸中烦热、恶心呕吐、便溏。

8、黄连汤:心烦、心下痞满、腹痛、或干呕下利。

9、栀子干姜汤:心烦、烧心、反酸、呕逆、纳差、下利。

G气证

1、半夏厚朴汤:咳嗽、咳痰、咽喉异物感、胸闷气塞感、精神紧张或恐惧、上腹部痞闷。

2、厚姜半甘参汤:腹胀满、心下痞满、食欲不振、或呕吐、苔薄白、脉无力。

3、厚朴七物汤:腹胀满、发热、汗出、恶风。

4、橘枳姜汤:呃逆、嗳气、胃脘胀满。

5、茯苓饮:纳差、呃逆、嗳气、胃脘胀满、胃内振水声。

6、旋覆代赭汤:心下痞硬、嗳气频频、呃逆、吐痰涎、泛清水、或反胃噎食。

7、黄芪桂枝五物汤:四肢麻木、或身体不仁、汗出恶风、脉象微。

8、桂枝加桂汤:桂枝证伴气上冲胸者。

9、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虚弱体质,见精神亢奋、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者。

H血证

1、桂枝茯苓丸:面部充血、腹部充实、左下腹触及抵抗感、有压痛。

2、当归芍药散:腹痛、脐旁拘挛、压之腹中腰背刺痛、心下振水声。

3、下瘀血汤:腹痛、脐下结块、按之有抵抗感、痛不可近、大便干结。

4、抵挡汤:精神异常、狂躁不安、下腹部急满硬痛、按之腹中有硬块。

5、大黄?虫丸:腹部疼痛、或有硬块、腹胀满、纳差、面色晦暗、两目暗黑、肌肤甲错。

6、酸枣仁汤:失眠、心悸、多汗、脉细数、体质虚弱者。

7、炙甘草汤:心悸、脉结代、营养衰退、皮肤枯燥、容易疲劳、手足烦热。

8、胶艾四物汤: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伴有贫血之虚寒证。

9、温经汤:腹痛、下腹胀满、下血、唇口干燥、手掌烦热、下半身寒冷、腹中无包块。

10、黄土汤:诸多出血陷入阴证,常见大便溏而下血黑紫,兼见四肢冷痹、反心烦者。

11、芍药甘草汤:腹痛、腿痛等肌肉拘挛疼痛、抽筋、抖动、瞤动。

I水证

1、五苓散:口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脉浮。

2、猪苓汤:小便不利、量少色黄、排尿涩痛、尿不尽感、口渴、心烦、发热、脉浮。

3、泽泻汤: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舌胖大苔白腻、脉沉。

4、苓桂术甘汤:眩晕、心悸、胃内振水声、胸胁部胀满。

5、真武汤:头晕、腹痛、小便不利、全身倦怠乏力、四肢冷、脉沉弱或浮弱。

6、甘姜苓术汤:腰以下有冷感、重压感、酸痛感、尿多清长、浮肿、腹软,舌白腻。

7、苓甘五味姜辛汤:慢性迁延性咳嗽、咳吐清稀泡沫痰、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弦。

8、小半夏加茯苓汤:呕逆、头痛、口不渴、头晕、心悸。

9、大半夏汤:心下痞硬、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10、防己黄芪汤:身体沉重、汗出恶风、下半身浮肿、脉浮者。

11、防己茯苓汤:身体沉重、汗出恶风、下半身浮肿、小便不利。

12、木防己汤:喘息、颜面黧黑、心窝部坚硬、浮肿、脉沉紧。

13、瓜蒌薤白半夏汤:胸中痞闷、疼痛剧烈、胸痛彻背、喘息咳唾、不能平卧。

14、瓜蒌瞿麦丸:体虚寒伴口渴、小便不利、腹水、或下肢肿。

15、赤小豆当归散:诸疮有痈脓恶血者。

16、薏苡附子败酱散:皮肤粗糙起屑、右下腹肿满、按之虚软无力、脉弱数。

17、当归贝母苦参丸:排尿涩痛、尿色黄赤、或大便干燥。

18、麦门冬汤:久咳劳咳、口干咽燥、咳痰不爽、日哺发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1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