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现在很普通的一个现象。据统计,我国大约3成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也就是说,每个晚上,约有三亿人会睡不好。失眠的问题,是到了该重视的时候了。

很多年前,失眠还只是老年人的专利。随着城市化的进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失眠的行列中来。

作为社会、家庭的主力军,年轻人的失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就更明显了。由此衍生出来的身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甚至可以说,改善睡眠质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那么,如何改善睡眠,让自己睡个好觉呢?

常规的调理之法,现代科学的镇静催眠,能解得了一时之急,但其依赖性却广受诟病。

相对来说,传统中医对失眠的调理,反倒有更好一些的口碑。也不乏许多常见的调理之法。比如归脾汤、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等等。总之,大多都是从养心、养血、安神这些方面着手。

这些方法,部分人或有所帮助,仍不乏一些比较顽固的失眠。

对于养心安神奏效不大的失眠,或许,我们应该挖掘更多的方法,参合诸药,对症施治方可。下述四种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肝郁化火或心火偏亢引起的失眠:

肝主疏泄,心主藏神,无论是肝郁化火还是心经有热,都容易引起心神不宁。这类失眠,当从清火除烦、宁心安神着手。

苦参性味苦寒,能入心、肝、胃、大肠、膀胱五经,本是清热燥湿的中草药。《神农本草经》说它能“心腹结气,癥瘕积聚……补中明目”。《名医别录》说苦参:“养肝胆之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

这个观点,被徐灵胎充分发挥,由此产生了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的说法。现代科学认为,苦参含有苦参碱,有一定的宁神安眠之用,但脾胃气弱不宜。苦参用于改善失眠时,一般常与黄连、茯苓、红枣配伍。

2、肝胃不和的失眠:

《黄帝内经》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影响睡眠的因素很多,肝胃不和也是常见的一种。胃气以降为顺,但胃气的降,需要得到肝的疏泄才能顺利。肝胃不和,会有坐卧不安之感。

肝胃不和的失眠,理当疏肝和胃。肝经疏泄得力,胃气和降,睡眠自然也就安稳了。可以试试乌梅改善睡眠。《神农本草经》:“(乌梅)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有养血、柔肝、安神和荣筋舒络止痛之效。

传统中医的乌梅的运用,最出名的是驱虫的乌梅丸。其实,乌梅有不错的柔肝缓急之功。对于血虚挟淤、肝胃不和的失眠是比较适合的。乌梅生姜泡水代茶,早晚一杯即可,或者配伍其它疏肝和胃方剂,临证化裁。

3、血虚而又有风证的失眠:

血虚失眠,当补血养血、安神定志,可是,当血虚又有一些“风证”的时候,比如睡着睡着似乎哪里扯一下,惊醒之后再也睡不着,这时候怎么办呢?

单纯的血虚失眠,补血安神的名方有很多,比如归脾汤、酸枣仁汤等等。但是,当失眠又有风证的时,补血之品多滋润,祛风之品多辛散,处理起来就要要麻烦很多了。

此时,可以试试“防风”来改善失眠。防风虽然是一种传统的辛温解表药,但又有“血中风药”之称。《日华子本草》:“(防风)补中益神……通利五脏关脉……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可见,防风有疏风安养之用。常在酸枣仁汤里适当加点防风。对心肝血虚、情志不遂,似动非动的血虚生风失眠,养血疏风之余,还可以条达肝气,改善睡眠。

4、经络穴位改善睡眠:

上述三种失眠,到底还是需要一定的中医基础,才能辩证属于哪一种证候。普通人最适合的,我认为还是穴位调理。

改善睡眠最主要的一个穴位,就是涌泉穴,也就是脚掌心处。睡前可以揉按三到五分钟,有利于改善睡眠。

也可以用黄连、肉桂、酸枣仁、琥珀、艾叶一起粉碎成细末,用陈醋调捏成硬币大小的饼,睡觉前贴在涌泉穴上,外面用胶布固定,早晨去掉,坚持一段时间,睡眠会有明显的改善。

(图文来自网络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