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手册经方讲习录笔记四
8经方与归经 笔者认为,一个经方不一定只是一经的处方。分类是为方便和应用。 #麻黄剂归太阳经。伤寒14,金匮23 麻黄汤、大小青龙汤,桂二麻一汤,桂麻各半汤,麻黄升麻汤、麻杏甘石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三黄汤、续命汤、越婢加术汤、麻黄醇酒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术汤、麻黄醇酒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汤加减、防己黄芪汤加减、甘草麻黄汤、还魂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附辛汤、射干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麻黄附子汤、越婢加半夏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是太阳经,也是少阴经的处方。(验方) #凡是含有桂枝的方剂属于太阳经,伤寒有43,金匮有56方次。 #凡是含有柴胡的方剂属于少阳经。 伤寒7次,金匮7次: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四逆散、柴胡加芒硝汤、鳖甲煎丸。 {同时含有桂枝和柴胡的,久即属于太阳经,又属于少阳经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便干)、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便稀)、鳖甲煎丸(肿块 )、四逆散加减(手脚凉)} #凡是含有黄芩的方剂都归于少阳经。 伤寒论有16方次,金匮有20方次,如: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奔豚汤、当归散。黄连阿胶汤、黄土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外台》黄芩汤、泽漆汤。三物黄芩汤、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麻黄升麻汤、候氏黑散。《千金》三黄汤。 #凡是含有大黄的方剂归于阳明证。 伤寒论中有14方次,金匮要略中23方次。如:大黄甘草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麻子仁丸、厚朴七物汤、核桃承气汤、抵挡汤、抵挡丸、大黄蜇虫丸、大黄牡丹皮汤、、茵陈篙汤、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丸、大黄黄连泻心汤、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大黄甘遂汤、桂枝加大黄汤、大柴胡汤、鳖甲煎丸、大黄附子汤、己椒苈黄丸、苓甘五味姜辛汤。 #凡是含有石膏的方剂都归于阳明经。伤寒论有7方次,金匮有13方次。 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竹叶石膏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大青龙汤、麻黄升麻汤、续命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婢汤、越婢加术汤、越婢加半夏汤、文蛤汤、风引汤、厚朴麻黄汤、木防己汤、竹皮大丸。 同时归阳明合少阴的有:大黄附子汤 同时归阳明、少阴、少阳的有:附子泻心汤 #凡是含有干姜的方剂归于太阴经。 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连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人参汤(理中丸)桂枝人参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干姜附子汤、赤石脂丸、九痛丸、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原用生姜)、柴胡桂枝干姜汤、栀子干姜汤、甘草干姜汤、半夏干姜散、大建中汤、桃花汤、柏叶汤。 同时归太阳、太阴经的有:黄连汤(热证)、桂枝人参汤、 同时归太阳、太阴、少阳经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凡是含有当归的方剂都属于厥阴经。伤寒论中有4方次,金匮15方次。 如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建中汤、乌梅丸、当归散、胶艾汤、当归芍药散、温经汤、奔豚汤、麻黄升麻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贝母苦参丸。 #凡是含有附子的方剂都归少阴经。 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乌头桂枝汤、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茯苓四逆汤、理中汤加附子、术附汤、去桂加白术汤、附子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汤、乌头汤、越婢汤附子(恶风)、大黄附子汤、附子泻心汤、干姜附子汤、赤石脂丸、九痛丸、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赤丸、麻黄附子细辛汤、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黄土汤、八味丸、乌梅丸、四逆散加附子、小青龙汤加附子。 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咳嗽气喘重要条文 条文18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常见平时气喘的患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心力衰竭等慢性病患者,得了桂枝汤证后,用桂枝姜汤加厚朴杏子治疗。 条文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杏仁降肺部气体,厚朴降食道和胃部的气体。 感冒后,应用汗法,误用下法,比如清热解毒看口服液,清开灵片,或者注射先锋霉素、清开灵注射液,即使热退,患者开始咳嗽甚至喘。可以用此方。否则会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咳嗽、喘的解读: 太阳病,患者的气体排出通过1食管口腔鼻通道;2(鼻支气管)肺通道;3(血管肌肉)毛孔通道。其中2肺和3毛孔工作量最大,所以麻黄汤证,肺就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患者会咳和喘。食道的压力导致干呕。桂枝汤证,毛孔不通畅,也会出现这些状况。 10感冒后咳嗽的治疗 条文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条文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条文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即使得病一个月或者几个月,甚至几年,仍然是太阳病,因此见到表证,必须考虑是否有太阳病。 条文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者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是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最重要处方,治疗外寒内饮,心下有水气。1因为现代社会空调的出现,导致表证外寒的患者非常多。2冷饮冰品水果会导致内饮。3输液导致外寒不解,形成内饮。 临床特殊情况: 1自汗,汗多去麻黄加杏仁。 2咽干加桔梗 3痰黏加葶苈子 4口渴加生石膏(内热) 5嗓子疼加连翘 6体弱加人参 7精神差加附子 8脉细、贫血加当归 9腹胀加厚朴 小柴胡汤加减止咳:柴胡40黄庆半夏甘草15(干姜、五味子10原文咳嗽去参姜枣加二味) 条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闻到异味咳嗽:半夏紫苏梗20厚朴生姜30茯苓40 柴胡桂枝汤:太阳芍药:柴胡40桂枝黄庆人参半夏白芍生姜15,甘草,桔梗10大枣3(甘草桔梗痰少难咯) 柴胡桂枝干姜汤:太阳少阳太阴:柴胡40桂枝黄芩15干姜牡蛎甘草桔梗10(痰少难咯)天花粉20(花粉口干) 调味承气汤:阳明咳嗽:酒大黄12甘草8芒硝冲服4(也可用升降散:僵蚕蚕蜕姜黄大黄轻者用保和丸也可,泻热通腑) 另外射干麻黄汤(喉中有水鸡声,变异性哮喘)和麻杏石甘汤,麦门冬汤(嗓子难受,干咳无痰奇效);补中益气丸(严重体虚咳嗽,土能生金)。时方中的止咳散(有效率70%)金沸草散和两者合并好用。 11小青龙汤 1笔者常用小青龙汤治鼻痒,打喷嚏,流清水鼻涕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咳嗽,咽痒,吐清水痰的患者。 条文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15克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可以看成太阳、太阴合病 2太阳病的诊断 1)根据提纲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恶风是典型证:麻黄汤恶风恶寒而喘,葛根汤无汗恶风桂枝汤有汗恶风 3)恶寒,打寒战。尤其是发热患者。初期感冒症状。 4)鼻塞是典型特征。打喷嚏。肌肉疼痛、关节疼痛。 5)脉浮紧有力或者浮缓有力。 3大青龙和小青龙汤的鉴别 在于水气的冷热。大青龙汤内水气热,表现为烦躁,用石膏;小青龙汤内水气冷,表现为咳喘,用干姜。 大青龙汤方:麻黄六两30桂枝二两10炙甘草二两10杏仁四十枚5生姜三两15大枣十枚3石膏如鸡子大(碎)(一次10克) 12麻黄剂 1笔者认为麻黄剂的应用指征:鼻塞、嗓子痒或者身上痒。因为鼻孔是身上最大的毛孔,鼻孔不通,肯定毛孔不通。无鼻塞不用麻黄 嗓子痒是气管收缩造成的,嗓子痒的人必然咳嗽。咳嗽的人要嗓子痒才是麻黄证。 2肺炎患者,用麻杏甘石汤,必定高热汗出之外伴有鼻塞,嗓子痒,咳喘。皮肤病患者如果皮肤痒,鼻塞,可以考虑麻黄剂。比如桂枝麻黄各半汤,否则绝对不可用麻黄。 3同理少阴病患者,必须兼鼻塞或者嗓子痒才能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4在复杂的麻黄升麻汤。续命汤治疗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必须有鼻塞(嗓子痒和咳嗽的很少见),没有不可用麻黄。 13桂枝剂 1桂枝的方剂最多。笔者认为,桂枝是结局水蒸气的问题。平行走,冷汗出恶风药考虑桂枝剂;垂直走,气上冲,产生悸。 所以笔者认为伤寒中必须用的情况有:1冷汗2恶风3气上冲4悸;金匮中按病脉证治。伤寒中的桂枝剂有41个处方。 2厚朴和桂枝的区别 厚朴解决的是身体内气多,桂枝解决掉的是水(蒸)气。如真武汤和茯苓的水气 14感冒相关性胃炎(有肌肉痛表证,左胁下痛,浅表性胃炎)略 15桂枝麻黄各半汤:小汗方,治身痒,面有热色。 桂枝一两十六铢14芍药生姜甘草麻黄10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24枚10克 五升水煮取1升8合,喝三分之一剂量(古制一两等于三钱) 桂枝量必须大于麻黄两,比列7;5 1)伤寒论中有很多合方治疗中间状态,桂麻各半汤就是,笔者认为此处的痒,说的是全身的痒,任何部位。皮肤、鼻子、嗓子、眼睛。头皮,肛门,加太阳病,就可以用。太阳病的痒都可以用,脉浮,表证。 2)面有热色,指的是面色浅红,而有热感。 名家医案,此方常用于急、慢性荨麻疹,一切过敏性疾病(鼻炎、哮喘等),经方可以根除。 3)总结 笔者认为麻黄汤主之恶寒,桂枝汤主治发热。 4)单纯的太阳病有 #恶寒极重的麻黄汤证 #恶寒大于发热的麻黄二桂枝一汤证 #寒多热少,身痒的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寒更少热更多,汗自出,身不痒,口不渴的桂枝汤证 #寒更少热更多,寒自出,身不痒,口渴的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5)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痒,必须是有太阳病;如果还有它经合病用合方,该合方时不合,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首先要辩病,辩准了病就成功了一半。胡希恕胡老认为“继辩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32知母红参甘草6山药12 6)阳明病的身痒 条文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时方用增液汤:玄参30麦冬生地黄24 7)侯氏黑散治中风身痒,瘾疹。临床老年性或偏瘫后的瘙痒证,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皮肤病。 8)风水病之痒,伴随水肿,用越婢加术汤。 9)诸经之痒的区别 #太阳病的痒,颜色红,每日两三次 #阳明病的痒如虫子蠕动 #风水病的痒,伴有水肿 #中风病阳,四肢沉重,腿象灌了铅 10)鉴别如虫行皮中的三个情况 #阳明病大便干,无汗,用增液汤 #湿病,汗出,阴雨天加重,防己黄芪汤 #黄汗病,腰以上汗出,腰以下无汗,桂枝加黄芪汤。 1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的发热恶寒间歇发作和疟疾的区别 #本证是一日二三次发 #疟疾是一日一法或者间日依法。 12)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发热恶寒间歇发作与往来寒热的区别 #本证是发热恶寒同时存在 #往来寒热是发热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8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换季就过敏老中医教你几招,摆脱过敏
- 下一篇文章: 偷偷告诉你痔疮的民间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