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论述得颇为详尽,于后世有很深的启迪,其方、其法,于临床影响至深,正如《医学三字经》中说“精而密,长沙室”,说明了治疗妇科疾病的精密方法,应当深究张仲景的著作,求得仲景的精意。

1.对于妊娠期间疾病的证治

(1)妊娠的诊断

原文云:“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

可知,妇人月经停止后,脉搏却很正常,仅仅尺脉稍微弱,口中觉渴,食欲缺乏,又没有寒热症状,这是妊娠期间的正常现象。仲景以桂枝汤治疗。

而对于早孕的诊断,除上述脉证外,早在《素问·阴阳别论》中有记载说:“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尺脉多滑,也是妊娠期的一典型表现。现代医学多以妊娠试纸查尿来诊断早孕,其法简单,亦较为准确,临床较常用。

(2)妊娠恶阻的治疗

“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这里谈到恶阻的发病时间和预后。这里的恶阻就是指现代老百姓所说的早孕反应。一般在六十日当有此证,经过治疗后若没有缓解,反而还有吐泻症状者,这势必损伤胎气,导致流产。对于早孕反应,若较轻微者,一般不需服药治疗症状可以自行好转,但症状较重者,就必须要服药治疗了。

仲景拟方为干姜半夏人参汤治疗,如原文说:“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干姜、人参,半夏,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日三服。此方适于胃虚寒饮的恶阻,临床表现为呕吐不止、口干不渴,或渴喜热饮、头晕心悸、舌淡苔白滑,脉弦,或细滑者。

当然,此方不能用于所有的妊娠恶阻病人,临床应仔细辨证,若为胃热而伤者,应另选方剂。

(3)妊娠腹痛证治

方书云:“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本条论述阳虚寒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本条的症状和方药,笔者没有实战经验,故不敢谈论。但临床若遇此证,应辨证准确无误,方可使用,因附子为堕胎之品,非神而明之,莫敢轻试也。

“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本方由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从本方的药物推测其症状,应为肝脾不和、气血瘀滞所致腹痛,临床表现多有腹中绵绵作痛,伴有足跗水肿等症状者,选用芍药敛肝和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和血;茯苓、白术、泽泻健脾渗湿。

后世对本方的使用,不仅限于治疗妊娠腹痛,也多用于治疗妇人多种腹痛,以及白带增多等症状者,效果较好。

(4)妊娠期水肿

原文云:“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组方为:葵子,茯苓,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妊娠期水气,即后世所称的“子肿”,多见于妊娠中晚期,临床以肢体面目肿胀、小便不利、头眩为主要临床表现。

而在《中医妇科学》中,将其分为脾虚、肾虚、气滞三型,辨证选方用药。

(5)妊娠小便淋痛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当归、贝母、苦参,上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本条为血虚热郁导致的小便不利证治。本方取当归和血润燥,贝母利气解郁,兼治热淋苦参利湿热、除热结,与贝母合用,能清肺而散膀胱郁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散瘀、利小便之功。

(6)妊娠期胎动不安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组方为:当归、黄芩、芍药、川芎,白术,右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组方为:白术,川芎,蜀椒,牡蛎,上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半夏。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此二条论述了胎动不安的治疗方法。

(7)妊娠期胎漏

“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组方为: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此条论述了下血的症状与治疗。妇人下血之因有三,一为经水淋漓不断的漏下,二为半产后的下血不止:三为妊娠胞阻下血,此皆为冲任脉虚、阴气不能内守所致。这里选用胶艾汤治疗,以调补冲任、固精养血。后世多以此方加减变化,治疗妇科月经诸疾,多取效,实为妇科中的良方。

(8)妊娠与癥瘕的鉴别及其治疗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药,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此方取桂枝、芍药通调血脉;牡丹皮、桃仁化瘀消癥;茯苓益气健脾。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的良方。

2.产后疾病的症治

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此条即说明了产后亡血伤津液的痉病,产后血亏阴虚,以致阳气偏盛而上逆的头晕、目瞀、郁闷不舒的“郁冒”病,还有产后失血、汗多,津液重伤,大肠失于濡润的大便难。

对于产后疾病,《备急千金要方》内补以当归建中汤,治疗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呼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腹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

3.妇人杂病证治

妇人疾病,临床以经、带、胎、产和前后二阴诸病为主。而杂病是指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畴,而又与妇人解剖、生理、病机特点密切相关的各种妇科疾病。仲景仙师在此章节里论述了热入血室、梅核气、脏躁、腹痛、转胞、阴吹的治疗。

原文云:“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这里讲述了热入血室的症状与治疗,如《伤寒论方医案选编》中记载:“一妇人患伤寒,经水适来,谵语如见鬼状,且渴欲饮水,禁而不与,病势益甚。邀先生诊之,脉浮滑,是热入血室兼白虎汤证也。即与水不禁,而投以小柴胡汤。曰:张氏所谓其人狂,血自下,血下者愈。病势虽如此,犹当从经水而解也。五六日果痊愈。”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其方为: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此方临床较为常用,后世医家多以此方加减治疗咽中如有炙脔的病症,取得较好的疗效。

张仲景所创“半夏厚朴汤”对此证有独特疗效。主药半夏,一用三举:一者降气;二者和胃;三者化痰开结。余药则为之佐助,如厚朴助半夏降气:茯苓助半夏化痰;生姜助半夏和胃;紫苏理肺舒肝、芳香行气,使肝者左升,肺者右降。

康氏中医∣百年关爱--百姓信赖

识别图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z/1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