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中药叫黄柏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雪隐者导读:有一味中药叫黄柏 黄柏 黄柏的功效: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黄柏别名檗木、檗皮、黄檗,黄柏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清热燥湿,黄柏的作用是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等,黄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如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黄柏。 药名:黄柏 别名:檗木、檗皮、黄檗。 性味:苦;寒。 归经:肾经;膀胱;大肠经。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清热解毒、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煎汤,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来源: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 黄柏炮制: 1、黄柏: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或切丝,晒干。 2、黄柏炭:取黄相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放凉,晒干。 3、酒黄柏:取黄柏片,用黄酒喷洒拌炒如盐黄柏法(每黄柏片10o斤用黄酒10斤)。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4、盐黄柏:取黄相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放凉,晾干(每黄柏片斤用食盐2斤半,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 食用方法有黄柏苍耳茶,赤豆牛膝黄柏茶,蚕砂黄柏汤,苦参黄柏酒,黄柏猪肝,茯术黄柏散。 黄柏用法用量: 煎汤,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 黄柏用药禁忌: 1、黄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如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黄柏。 2、黄柏恶干漆。本草经集注 3、阴阳两虚之入,病兼脾胃薄弱,饮食少进及食不消,或兼泄泻,或恶冷物及好热食;肾虚天明作泄;上热下寒,小便不禁;少腹冷痛,子宫寒;血虚不孕,阳虚发热,瘀血停滞,产后血虚发热,金疮发热;痈疽溃后发热,伤食发热,阴虚小水不利,痘后脾虚小水不利,血虚不得眠,血虚烦躁,脾阴不足作泄等证,法咸忌之。本草经疏 黄柏、黄芩、黄连。三药都是苦寒的药品,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黄柏泻肾火而退虚热,且能除下焦湿热;黄芩则以清肺热为专长,又能安胎;黄连泻心火而除烦,善止呕逆。这是三药不同之处。因此,一般所谓黄芩治上焦、黄连治中焦、黄柏治下焦的说法,就是根据黄芩清肺火、黄连止呕逆、黄柏泻肾火的特点而来的。但是,现在临床上作为清热解毒药应用时,芩、连、柏三药都是通用的,没有上述这样严格的区分。 各家论述: 1、通利二便,清利头目,除风热。治疯狗咬伤,杀虫。草木便方 2、解热,除骨蒸。治耳鸣,头晕。福建民间草药 3、清热,解毒。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及风湿红肿。四川中药志 4、清火退热。治目内翳症,颠狂。天宝本草 性状鉴别:干燥根呈圆柱形,直径约1。5cm,表面棕黄色,有纵纹。断面鲜黄色,木质部黄白色。质坚硬。气微香,味苦。 一说: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或黄皮树的树皮,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黄柏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1、黄柏治口中及舌上生疮:捣黄檗含之。(千金方) 2、黄柏治小儿热痢下血:黄檗半两,赤芍药四钱。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阎氏小儿方论) 3、黄柏治小儿脐疮不合:黄檗末涂之。(子母秘录) 4、黄柏治消渴尿多能食:黄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独行方) 5、黄檗,足少阴剂,肾苦燥,故肾停湿也,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檗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汤液本草 6、黄柏治口疳臭烂:黄檗五钱,铜绿三钱。共为未掺之,去涎,愈。(小品方) 7、黄柏治小儿脓疮,遍身不干:黄檗末,入桔矾少许掺之。(简便单方) 8、黄柏降心火,益肾水:黄檗三两,砂仁一两半,甘草一两。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肉苁蓉半两,切碎,用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奇效良方封髓丹) 9、黄檗,走至阴,有泻火补阴之功,非阴中之火,不可用也。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朱震亨) 10、黄柏治下阴自汗,头晕腰酸:黄柏三钱,苍术四钱,川椒三十粒,加水毫升,煎至毫升。每次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中级医刊(3)∶,] 11、黄柏治小儿蓐内赤眼:黄檗,以乳浸,点之。(小品方) 12、黄柏治小儿热泻:黄檗,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十全博救方) 13、黄柏治唇疮痛痒:黄檗末,以野蔷薇根捣汁调涂。(圣济总录) 14、黄柏治白淫,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黄檗一斤(放新瓦上烧令通赤为度),真蛤粉一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酒下。(素问病机保命集珍珠粉丸) 15、黄柏治伤寒身黄,发热:肥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16、黄柏治热甚梦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干:黄檗(去粗皮)一两。捣罗为末,入龙脑一钱匕,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浓煎麦冬汤下。(圣济总录清心丸) 17、黄柏降阴火、补肾水:黄檗(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密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丹溪心法大补丸) 18、黄柏,泄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下重,理黄疸、腹满、伤寒。乌梅丸用之治厥阴伤寒,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食即吐蛔,以木郁则虫化,郁冲而生上热,黄柏泄郁升之上热,而杀蛔虫也。白头翁汤用之治厥阴病热利下重者,以木郁则利作,郁陷而生下热,黄柏泄郁陷之下热,而举重坠也。长沙药解 19、黄柏,生用降实火,酒制治阴火上炎,盐制治下焦之火,姜制治中焦痰火,姜汁炒黑治湿热,盐酒炒黑制虚火,阴虚火盛面赤戴阳,附子汁制。本经逢原 20、黄柏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 21、黄柏治小儿重舌:黄檗,以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千金方) 22、黄柏治痢疾:黄柏克,翻白草克,秦皮克。将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黄柏克,共水煎两次,合并煎液,用文火浓缩成膏状,将剩余克黄柏研细粉加入膏中,搅匀,低温烘干,研细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3、檗皮,走手厥阴,而有泻火补阴之功。配细辛,治口疮有奇功。本草衍义补遗 24、黄柏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妒乳:捣黄檗末,筛,鸡子白和,厚涂之。干,复易。(补缺肘后方) 25、黄柏治时行赤目:黄檗,去粗皮,为末,湿纸包裹,黄泥固,煨干。每用一弹子大,纱帕包之,浸水一盏,饭上蒸熟,乘热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眼科龙木论五行汤) 26、黄檗,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无力,于黄芪汤中加用,使两膝中气力涌出,痿软即时去矣二制治上焦,单制治中焦,不制治下焦也。医学启源 27、黄柏治男子阴疮损烂:一、煮黄檗洗之,又白蜜涂之。二、黄连、黄檗等分,末之,煮肥猪肉汁,渍疮讫,粉之。(补缺肘后方) 28、黄柏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黄檗、槟榔等分。捣罗为末,以猪脂调敷之。(圣惠方) 29、黄柏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黄檗一斤,黄连一升,栀子二十枚。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呕者加橘皮一把,生姜二两。(千金翼方) 30、黄柏治痈疽肿毒:黄檗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未调涂之,留头,频以米浴泔润湿。(濒湖集简方) 一说: 黄柏的作用: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黄柏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黄柏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1、黄柏治小儿热痢下血:黄檗半两,赤芍药四钱。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阎氏小儿方论) 2、黄柏治小儿脓疮,遍身不干:黄檗末,入桔矾少许掺之。(简便单方) 3、黄柏治痢疾:黄柏克,翻白草克,秦皮克。将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黄柏克,共水煎两次,合并煎液,用文火浓缩成膏状,将剩余克黄柏研细粉加入膏中,搅匀,低温烘干,研细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黄柏治小儿脐疮不合:黄檗末涂之。(子母秘录) 5、黄柏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黄檗一斤,黄连一升,栀子二十枚。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呕者加橘皮一把,生姜二两。(千金翼方) 6、黄柏治男子阴疮损烂:一、煮黄檗洗之,又白蜜涂之。二、黄连、黄檗等分,末之,煮肥猪肉汁,渍疮讫,粉之。(补缺肘后方) 7、黄柏治小儿热泻:黄檗,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十全博救方) 8、黄柏治痈疽肿毒:黄檗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未调涂之,留头,频以米浴泔润湿。(濒湖集简方) 9、黄柏治消渴尿多能食:黄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独行方) 10、黄柏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妒乳:捣黄檗末,筛,鸡子白和,厚涂之。干,复易。(补缺肘后方) 11、黄柏治伤寒身黄,发热:肥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12、黄柏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黄檗、槟榔等分。捣罗为末,以猪脂调敷之。(圣惠方) 13、黄柏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丹溪心法二妙散) 14、黄柏治唇疮痛痒:黄檗末,以野蔷薇根捣汁调涂。(圣济总录) 15、黄柏治热甚梦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干:黄檗(去粗皮)一两。捣罗为末,入龙脑一钱匕,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浓煎麦冬汤下。(圣济总录清心丸) 黄柏苍耳茶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通窍。 主治:急、慢性[耳脓quot;病。类似现代医学之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组成:黄柏9克,苍耳10克,绿茶3克。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沸水冲泡10分钟,或煎汤,分2次饮服,每日1剂。 宜忌:苍耳茎叶有小毒,用时不可过量。 按语:化脓性中耳炎,中医称[耳脓quot;、[耳疳quot;,有急、慢性之别。盖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俱会入耳中。故本病之急性者,多因外感风热,郁而化火,结于少阳经脉,聚于耳膜之内,酿而成脓。或肝胆湿热上注而发病。慢性者为病久而致肾阴不足,形成阴虚火旺之证,症如脓水稀少、头晕、耳鸣、重听等。方中黄柏性味苦寒,擅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治疗中耳炎的良药。有报道,用20--30%的黄柏煎液过滤滴,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76例,治愈59例,好转13例,足见其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柏的主要成分为小蘖碱,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苍耳草性味辛苦、微寒,祛风解毒,善走耳窍以疗耳疾。据报道,福建民间常用苍耳单味冲泡代茶饮,治疗中耳炎有较好效果。绿茶降火解毒,其鞣酸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控制炎症的发展。故三药同用,对于少阳风火和肝胆湿热而致[耳脓quot;病,有良好效果。慢性属阴虚火旺证者,加用知柏地黄丸,每次10克,一日两次,亦有佳效。 出处:药茶治百病 赤豆牛膝黄柏茶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湿热下注而致的下肢丹毒、红肿疼痛。 组成:赤小豆15克,牛膝、川柏各10克。水煎服。 制法:按原方组成用量,捣成粗末,置保暖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20分钟后,频频代茶饮用。每日1剂。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用。孕妇禁用。 按语:丹毒系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中医认为下肢丹毒多由火毒挟湿热侵犯血分,郁于肌肤而发。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方中赤小豆味甘性寒,功能解毒利水,行血消肿。对热毒痈肿、丹毒、烂疮等有良好疗效。神农本草经说它[主下水,排痈肿脓血quot;。本草纲目说:[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涂之,无不愈者。quot;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似黄连,尤善长清下焦湿热,故下肢痈肿、疔疮、丹毒等常用之。牛膝活血利水,性善下行,是治疗湿热下注,下肢红肿热痛的良药。但本经逢源说它[其性虽下行走筋,然滑利之品,精气不固者终非所宜--气虚下陷,大便易泻,梦泄滑精,妊娠崩漏俱禁用。quot; 出处:食物中药与便方 蚕砂黄柏汤 主治:清利下焦湿热。 组成:生蚕砂30克,生黄柏30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空腹用开水调下。 苦参黄柏酒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主治热毒流注脚胶、肿痛欲脱等。 配方:苦参、川黄柏各50克,白酒毫升。 制法:将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10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外用。趁温浸洗脚肿处,日洗3-4次。 来源:药酒汇编 黄柏猪肝 功效:温中清肠,调气化滞。用于肠胃湿热、休息痢疾、下脓血、日久难愈、里急后重、人肌瘦,不思饮食等症。 材料:猪肝1个(重约克左右),黄柏、木香、干姜、白术、陈皮、诃子、芜荑、人参各15克,乌梅肉3克。熟甜面酱适量。 做法: 1、猪肝去筋膜洗净,切薄片。人参去芦头,用一半量煎汤液,另一半和上述7味研成粉末,拌匀。 2、猪肝片和药末搅和匀,串在铁串子上,用火灸香熟,空腹食之,用猪肝蘸甜面酱调味。如口渴,即用人参汤温服之。 茯术黄柏散 功效:健脾燥湿,清利胞热,败毒止带。 方药: (1)内服方:党参15g,白术12g,茯苓20g,陈皮10g,苍术12g,黄柏12g,生薏苡仁30g,泽泻12g,白扁豆20g,白芷10g,墓头回12g,蜀羊泉30g,甘草10g。 (2)外用消炎止痒薰洗剂,苦参30g,地趺子30g,蛇床子30g,百部30g,五倍子15g,明矾10g。 用法: ①内服方: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②外治方:将以上6味药放于洗面盆中,加水半盆,熬30min离火,盆上盖一条毛巾,让患者坐在药盆之上,熏至出汗,候温再用药水洗阴部,用干毛巾擦干净,再用滑石粉撒在外阴部,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7天。 辨证:脾虚湿盛,湿热下注,蕴结胞中,而致带下过多,色如败卵、腐蚀内外阴部而致瘙痒。给上方内服,外洗。4月2日二诊:内服、外洗1周之后,白带减少,外阴部瘙痒减轻,局部脓疱消失,停用外洗剂,继进上方。4月16日三诊:带下由黄转白,量亦减少,外阴部瘙痒消失,月经如期来潮,已过去3天,但有少量白带亦属正常现象,可以参加劳动,经随访未再发作。 按语:本例患者西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炎quot;。根据证候分析可属于中医所说的[湿热下注之黄带病quot;。由于湿热结毒,下注浸蚀阴器,则黄带如注,外阴奇痒,故以内外合治之法,方用五味异功散健脾和胃;三妙散清除下焦湿热;外用除风湿,杀阴虫,败毐止痒,而诸症尽愈。 刺黄柏的功效: 刺黄柏为小檗科植物密叶十大功劳、细梗十大功劳、滇刺黄柏和长阳十大功劳的根和茎 刺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刺黄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别名:老鼠刺、木黄连、刺黄芩、山黄芩、野黄芩。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肾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湿热痢疾;腹泻;目赤肿痛;除;劳热骨蒸;咯血;头晕;风湿痹痛;痈肿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版权声明:本平台注重分享,部分内容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感恩您的分享转发!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再次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z/5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粉月妇科凝胶代理怎么样微商卖的粉月私护凝
- 下一篇文章: 肉团团品冻龄女神男士面膜内裤白云山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