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病,气血病,六淫病常用药合集
北京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89.html 一、脏腑病常用药 1、肝 补肝阴:山萸、枸杞子、地黄、五味子、首乌、阿胶、沙苑蒺藜、白芍。 敛肝气:枣仁、乌梅、木瓜、龙骨。 疏肝气:柴胡、香附、木香、佛手。 破肝气:三棱、枳实、青皮。 散肝风:钩藤、桑叶、菊花、薄荷。 泻肝经湿热:龙胆草、连翘、土茯苓。 散肝热:草决明、夏枯草、野菊花、青蒿。 凉肝血:生地、赤芍、紫草、侧柏叶、白茅根、怀化、丹皮,熊胆。 破肝血:桃仁、莪术、五灵脂、血竭、鳖甲、归尾、益母草。 2、心 补心气:龙眼肉、茯神、五味子。 补心血:生地、当归、丹参、柏子仁、五味子、枣仁。 泻心热:黄连、木通、灯心、连翘、竹叶。 凉心血:犀角、生地、紫草、射干。 通心气:菖蒲、远志、安息香,随手香。 祛心寒:桂心、元胡。 镇心怯:朱砂、珍珠、代赭石。 安神:龙齿、朱茯神。 3、脾 补脾:白术、大枣、山药、党参、炙草。 健脾:白寇、肉豆蔻、砂仁。 醒脾:木香、藿香、菖蒲、红豆蔻,砂仁。 温脾:干姜、附子、益智仁、草果、胡椒。 消脾气:山楂、神曲、枳壳、陈皮。 散脾湿:防风、苍术、厚朴。 燥脾湿:白术、苍术、红豆蔻、伏龙肝、川椒、陈皮、蛇床子。 渗脾湿:茯苓、芡实、扁豆、山药。 升提中气:升麻、柴胡、煨葛根。 4、肺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百合。 补肺气:人参、黄芪、山药。 降肺气:旋复花、杏仁、苏子、马兜铃、葶苈子。 敛肺气:五味子、乌梅、诃子、粟壳。 散肺寒:麻黄、紫苏、生姜、青葱、丁香。 清肺热:石膏、贝母、知母、黄芩、沙参、天冬、麦冬、地骨皮。 5、肾 滋肾阴:熟地、阿胶、龟板、女贞子、枸杞子、首乌、桑椹子、核桃肉。 温肾阳:菟丝子、巴戟、肉苁蓉、锁阳、鹿胶、狗脊、海狗肾。 补命火:附子、肉桂、仙茅、胡芦巴、淫羊霍、蛤蚧、雄蚕蛾、补骨脂。 固肾:覆盆子、金樱子、桑螵蛸、诃子、五味子、龙骨。 泻肾火:知母、黄柏、丹皮、生地。 泻肾湿:土茯苓、苦参、防己、木瓜。 6、三焦 补上虚:人参、黄芪、龙眼、桂心。 补中虚:白术、山药、炙草、大枣。 补下虚:附子、肉桂、地黄、枸杞子。 泻上火:连翘、黄芩、栀子、生地。 泻中火:石膏、石斛、青黛、龙胆草。 泻下火:黄柏、知亩、丹皮。 7、胆 散胆热:柴胡。 泻胆火:龙胆草、青黛、大青叶。 温胆:枣仁、山萸、半夏。 镇胆:龙骨。 8、胃 补胃:大枣、黄芪、山药、甘草。 养胃阴:扁豆、玉竹、沙参、麦冬、石斛。 升胃气:葛根、升麻。 降胃气:枳壳、半夏、陈皮、瓜篓。 温胃:良姜、益智仁、砂仁、乌药、荜拨、丁香。 清胃热:石膏、石斛、花粉、芦根、蒲公英、贯众、大黄。 泻胃湿热:扁蓄、木瓜、茵陈。 9、大肠 补大肠:淫羊霍、韭菜、诃子肉、百合。 温大肠:破故子、胡椒。 清大肠热:黄柏、知母、生地、地榆、白头翁、连翘。 开大肠热结:大黄、芒硝。 开大肠寒结:巴豆霜、硫磺、川椒。 润肠燥:当归、桃仁、胡麻、冬葵子、肉苁蓉、郁李仁、蜂蜜。 涩大肠:诃子、御米壳、赤石脂、煨肉果。 10、小肠 宽小肠气:小茴、橘核、荔枝核。 泻小肠湿热:木通、海金沙、瞿麦、苡仁、赤孚凌、防己。 11、膀胱 补膀胱气:肉桂。 温膀胱气:吴萸、乌药、茴香。 清膀胱湿热:猪苓、泽泻、木通、车前子、滑石。 二、气血病证常用药 1、气 补气:黄芪、人参、白术、山药、鹿茸、炙草。 行气:陈皮、香附、木香、乌药、香橼皮、川楝子。 破气:枳实、青皮、陈香、厚朴、山甲。 降气:旋复花、瓜楼市、葶苈子、莱菔子、杏仁。 宽中:藿香、槟榔、大腹皮、吴玉、乌药。 敛气:龙骨、芍药、乌梅、粟壳、枣人。 固气:覆盆子、莲须、金樱子、龙骨、诃子、牡蛎。 辟恶气:雄黄、熏香、苏合香、樟脑。 镇坠:用于气浮。磁石、铁粉、代赭石、珍珠、龙齿、辰砂。 2、血 补血:熟地、当归、白芍、首乌、阿胶。 活血:归尾、川芎、红花、丹参、鸡血藤、五灵脂、乳香、没药。 破血:桃仁、刘寄奴、三棱、莪术、土鳖虫、水蛭、虻虫。 凉血:犀角、生地、赤芍、白茅根、射干、侧柏叶、紫草。 止血:三七、仙鹤草、藕节、白芨、大小蓟、棕榈炭、血余炭、蒲黄炭。 三、六淫病证常用药 1、风 祛风:荆芥、菊花、蒿本、钩藤、全虫、蜈蚣、蛇蜕。 散风寒: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细辛、葱白。 散风热:桑叶、菊花、荆芥、薄荷、蝉衣、蔓荆子。 祛风湿:防风、秦艽、羌活、独活、豨莶草、桑寄生、海桐皮。 祛风湿痛:川乌、草乌、威灵仙、海风藤。 通关:皂角、樟脑、苏合香、细辛、麝香、冰片、山甲。 2、寒 祛寒:白豆蔻、红豆寇、良姜、干姜、荜拨。 逐寒:吴萸、益智仁、小茴、葫芦巴、仙茅、川椒、炮姜、乌头。 温阳:附子、肉桂、干姜。 3、暑 清暑邪:藿香、佩兰、泽兰、青蒿、荷叶。 散暑湿:扁豆、苍术、厚朴、紫苏。 散暑湿热:香薷、木瓜。 利暑湿:滑石、猪苓、泽泻。 养阴生津:乌梅、麦冬、五味子、生地。 4、湿 散湿:藏猪、厚朴。 渗湿:茯苓、扁豆、通草、泽兰、海螵蛸、土茯苓。 泻湿热:茵陈、苦参、扁蓄、瞿麦、黄芩、车前子、木通。 逐水:商陆、芫花、大戟、甘遂、蛄蝼。 5、燥 润燥:胡麻、冬葵子、肉苁蓉、蜂蜜 推荐相关书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独家的中医秘术,扫描保存下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yf/10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供应信息黄芪投料桔梗牛夕种籽防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