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六模式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

“以前,咱家主要种玉米,赚的刚刚够本。自从开始种中药材,一年收入比过去多了好几倍!”襄垣县古韩镇小垴村村民白春梅喜上眉梢。近年来,小垴村在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同时,不断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让集体强起来、农民富起来。这是襄垣县创新举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襄垣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础、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资产经营模式,精耕细作育“老树新芽”。通过反租、入股分红、包装入市、土地预留等方式,精耕细作,盘活集体经济。王桥镇洛江沟村集中统一流转土地余亩,引进油用牡丹种植项目,村集体每年增收20余万元;夏店镇夏店村组建祥鹏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亩种植苦参,三年一茬,预计亩均收入元,村集体保底收入万元。

休闲旅游模式,返璞归真强“美丽经济”。通过合理利用“四荒”、水面等资源,并充分挖掘乡村民俗、农业产业和自然景观资源优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打造古韩镇小垴村“知青文化”、王桥村“乡土记忆”、虒亭村“神话故事”、温家庄村“德孝文化”、郄家烟村“剪纸非遗”、栗家岭村“农耕文化”等多处精品文化村落,为推进全域旅游、加快转型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配套服务模式,顺应形势助“借梯登高”。通过依托本地资源或区位优势,采取自办或招商引资方式,兴办村级实体企业。富阳工业园区付村在组织协调潞安容海电厂企业占地问题的同时,成立富安工贸有限公司,负责容海电厂的灰渣运输,村集体年收入20多万元;侯堡镇西周村、侯堡村充分发挥毗邻潞安集团的区位优势,村党组织领办组建联营体服务矿区建设运输,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股份合作模式,大胆探索赢“改革红利”。通过招商引资带动、基础设施带动、农业开发带动,兴建市场、综合商铺、农业园区、苗圃基地等获得收益。村党组织引导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手段,参与收益分配,激活资源要素,增加集体收入。下良镇上良村集体煤矿兼并重组后,每年固定分红万元,除村民分红、村基础设施建设外,每年栽植干果经济林30亩。

资源开发模式,开源拓流筑“引凤梧桐”。对拥有闲置办公用房、校舍、厂房等集体资产,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合同,企业带资建设和经营公共事业项目,合同期满将项目无偿移交村集体,从而增加集体资产,通过集体经营、整体出租等方式发展街镇商业。下良镇、西营镇、虒亭镇、王村镇等集镇经济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

服务创收模式,“互联网+”火“传统产业”。村集体通过发展各种产业协会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产品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管理,村集体在服务农户过程中盈利,实现农户与村集体“双赢”。“懒人易购”成为襄垣县第一家网上生活超市,实现了从传统的“农户+基地+合作社”到“互联网+新型创业模式”转变,为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徐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yf/1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