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兴教授专栏本草纲目摘编清热燥湿药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m.39.net/pf/a_5727229.html 《本草纲目》 清热燥湿药摘编(下) 黄柏 木部第三十五卷“柏木”条 苦,寒,无毒。 元素曰:性寒味苦,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又云:苦厚微辛,阴中之阳。入足少阴经,为足太阳引经药。 好古曰:黄芩、栀子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故《活人书》四味解毒汤,乃上下内外通治之药。 之才曰:恶干漆,伏硫黄。 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本经》 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别录》 热疮疱起,虫疮血痢,止消渴,杀蛀虫。藏器 男子阴痿,及敷茎上疮,治下血如鸡鸭肝片。甄权 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鼻衄,肠风下血,后分急热肿痛。《大明》 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坚肾壮骨髓,疗下焦虚,诸痿瘫痪,利下窍,除热。元素 泻伏火,救肾水,治冲脉气逆,不渴而小便不通,诸疮痛不可忍。李杲 得知母,滋阴降火。得苍术,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得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震亨 敷小儿头疮。时珍 元素曰: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凡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脚膝无力,于黄芪汤中加用,使两足膝中气力涌出,痿软即便去也,乃瘫痪必用之药。蜜炒研末,治口疮如神。故《雷公炮炙论》云:口疮舌坼,立愈黄酥。谓以酥炙根黄,含之也。 杲曰:黄柏、苍术,乃治痿要药。凡去下焦湿热作肿及痛,并膀胱有火邪,并小便不利及黄涩者。并用酒洗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佐。凡小便不通而口渴者,邪热在气分,肺中伏热不能生水,是绝小便之源也。法当用气味俱薄、淡渗之药,猪苓、泽泻之类,泻肺火而清肺气,滋水之化源。若邪热在下焦血分,不渴而小便不通者,乃《素问》所谓“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法当用气味俱厚、阴中之阴药治之,黄柏、知母是也。长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渐成中满,腹坚如石,脚腿裂破出水,双晴凸出,饮食不下,痛苦不可名状。治满、利小便、渗泄之药服遍矣。予诊之曰:此乃奉养太过,膏梁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久而干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洁古老人言:热在下焦,但治下焦,其病必愈。遂处以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之药,黄柏、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碾,入桂一钱为引,熟水丸如芡子大。每服二百丸,沸汤下。少时如刀刺前阴火烧之状,溺如瀑泉涌出,床下成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内经》云:“热者寒之。”“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以黄柏之苦寒泻热、补水润燥为君,知母之苦寒泻肾火为佐,肉桂辛热为使,寒因热用也。 震亨曰:黄柏走至阴,有泻火补阴之功,非阴中之火,不可用也。火有二:君火者,人火也,心火也,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当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 时珍曰: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盖黄柏能制膀胱、命门阴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故洁古、东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火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甚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盖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渗,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母、黄柏,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戒。 龙胆草 草部第十三卷“龙胆”条 苦、涩,大寒,无毒。 敩曰: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之才曰:贯众、小豆为之使,恶地黄、防葵。 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本经》 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别录》 治小儿壮热骨热,惊痫入心,时疾热黄,痈肿口疮。甄权 客忤疳气,热病狂语,明目止烦,治疮疥。《大明》 去目中黄及睛赤肿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元素 退肝经邪热,除下焦湿热之肿,泻膀胱火。李杲 疗咽喉痛,风热盗汗。时珍 元素曰:龙胆味苦性寒,气味俱厚,沉而降,阴也。足厥阴少阳经气分药也。其用有四:除下部风湿,一也;及湿热,二也;脐下至足肿痛,三也;寒湿脚气,四也。下行之功与防己同,酒浸则能上行,外行以柴胡为主,龙胆为使,治眼中疾必用之药。 好古曰:益肝胆之气而泄火。 时珍曰: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别录》久服轻身之说,恐不足信。 秦皮 木部第三十五卷“槐”条 苦,微寒,无毒。 《别录》曰:大寒。普曰:神农、雷公、黄帝、岐伯:酸,无毒。李当之:小寒。权曰:平。恶苦瓠、防葵。之才曰:恶吴茱萸。大戟为之使。 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久服头不白,轻身。《本经》 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久服皮肤光泽,肥大有子。《别录》 明目,去目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作汤,浴小儿身热。煎水澄清,洗赤目极效。甄权 主热痢下重,下焦虚。好古 同叶煮汤洗蛇咬,并研末敷之。藏器 弘景曰:秦皮俗方惟以疗目,道家亦有用处。 《大明》曰:秦皮之功,洗肝益精,明目退热。 元素曰:秦皮,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治风寒湿邪成痹,青白幻翳遮睛,女子崩中带下,小儿风热惊痫。 好古曰:痢则下焦虚,故张仲景白头翁汤,以黄柏、黄连、秦皮同用,皆苦以坚之也。秦皮浸水青蓝色,与紫草同用,治目病以增光晕,尤佳。 时珍曰:梣皮,色青气寒,味苦性涩,乃是厥阴肝、少阳胆经药也。故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益精有子,皆取其涩而补也。故《老子》云:天道贵涩。此药乃服食及惊痫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淮南子》云:梣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又《万毕术》云:“梣皮止水。”谓其能收泪也。高诱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谬也。 苦参 草部第十三卷“苦参”条 苦,寒,无毒。 之才曰:玄参为之使,恶贝母、菟丝、漏卢,反藜芦。时珍曰:伏汞,制雌黄、焰消。 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本经》 养肝胆气,安五脏,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匿虫)。《别录》 渍酒饮,治疥杀虫。弘景 治恶虫、胫酸。苏恭 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甄权 杀疳虫。炒存性,米饮服,治肠风泻血并热痢。《大明》 元素曰:苦参味苦,气沉纯阴,足少阴肾经君药也。治本经须用,能逐湿。 颂曰:古今方用治风热疮疹最多。 宗奭曰:沈存中《笔谈》,载其苦腰重久坐不能行。有一将佐曰:此乃病齿数年,用苦参揩齿,其气味入齿伤肾所致也。后有太常少卿舒昭亮,亦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之,腰疾皆愈。此皆方书不载者。 震亨曰:苦参能峻补阴气,或得之而致腰重者,因其气降而不升也,非伤肾之谓也。其治大风有功,况风热细疹乎? 时珍曰:子午乃少阴君火对化,故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素问》云: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云: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兼四气,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各从本脏之气。故久服黄连、苦参而反热者,此其类也。气增不已,则脏气有偏胜,偏胜则脏有偏绝,故有暴夭。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四气,而久服之,虽且获胜,久必暴夭。但人疏忽,不能精候尔。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其风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白鲜皮 草部第十三卷“白鲜”条 苦,寒,无毒。 《别录》曰:咸。之才曰: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本经》 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别录》 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甄权 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其花同功。《大明》 治肺嗽。苏颂 时珍曰: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为诸黄风痹要药。世药止施之疮科,浅矣。 王玉兴教授每周一下午看诊,请提前预约!(复诊患者请带好之前处方,自拍舌苔照片) 亚医院,预约治疗,无需等待。 欢迎广大患者致电咨询 详情- 地点: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号干部俱乐部燕园别墅独体2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yf/6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猪身上的三个部位,营养不多嘌呤极高,高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