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栽培关键环节控制
北京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lianxiwomen/ 1.培育壮芽 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不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危害的健康姜块做种。m2用姜种公斤左右。催芽期约经25-30天,分三阶段变温管理,前8-10天温度28度,中8-10天温度25度,后8-10天温度20度,空气相对湿度70%-90%。壮芽标准:芽长0.5-2.0厘米,芽粗0.6-1.0厘米,基部粗壮,顶部钝圆,色泽鲜亮,芽基部未发出新根。不用瘦长芽、裂口芽及生根芽。 2.整地施肥 在每亩施用农家肥(2吨以上)或商品有机肥(1吨左右)的基础上,整地前撒施硫酸钾型配方肥(15-15-15)75-公斤/亩,然后将地面整平、整细。播种时在沟底撒施硫酸钾型缓控释配方肥(15-15-15)25-50公斤/亩,与沟底土充分混合均匀;另外每亩施用锌肥1.5公斤,硼肥1公斤(以上两种微肥应拌一定量干细土混匀施用,可每2年施一次)。 3.适期播种 大棚栽培一般于3月初播种,中小棚栽培3月中下旬,地膜栽培4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先将姜芽按照大小挑选分级。一般按行距60~65厘米,株距20~22.5厘米,沟深28~30厘米挑沟。姜沟不可太长,以30米为宜。为防苗后小地老虎啃咬姜芽,播种前每亩要撒施“噻唑膦”颗粒剂2公斤或“阿维菌素”颗粒剂3公斤。 姜块一般要求80克左右(不宜太小,太小产量不高),播种时每块姜上只保留一个短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播种后立即覆土,厚度3-5厘米为宜,同时荡平沟底。覆土过厚,地温低,不利于发苗出苗。覆土过薄,出苗早、新姜母小、一级分枝形成早、主茎生长受抑制。 4.田间管理 (1)遮荫调光 生姜不耐强光,出苗后应及时破膜放风,严防烤苗。破膜位置在膜顶部和两侧。破膜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防寒冷降温天气伤害姜苗。农膜要保留到6月下旬方可去掉。苗后拱棚内气温一般不宜超过30℃。随着气温渐高,当拱棚内气温超过35℃就要遮荫(一般应在4月25号左右开始上遮阳网,5月1日前后完成)。方法是顺生姜种植方向扎1.7米左右高,宽度适宜的竹木架子,将遮阳网绑在架子上。遮荫一直遮到立秋,立秋后拆除遮阳网。一般遮光60%效果最好,产量最高。 (2)除草 幼苗期及时除草,是保证苗全苗旺的重要措施。人工除草,费工多,除草效果差。化学除草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现在姜田普遍采用的除草剂有施田补(二甲戊乐灵)、乙氧氟草醚等。杂草出苗前每亩用毫升二甲戊乐灵加4袋乙氧氟草醚封地面。 (3)温度管理 设施栽培播后苗前保持25-35℃,为促进早出苗,应尽可能提高地温,因此可不进行通风;生姜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2-30℃,勿高于35℃,夜间温度保持在15-18℃ 勿低于13℃。地膜平铺覆盖因不能改变气温而难于对温度进行调节,但对顶土的幼芽,要进行破膜处理,以防高温灼伤。 (4)合理浇水 生姜根系浅,对水分的吸收力不强,因而要求土壤湿润,要经常灌溉。但它又不耐涝,土壤又不能积水,所以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进行合理浇水。 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出苗时浇透水,齐苗后小水勤浇,保持见干见湿。幼苗期:需水不多,气温高,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主,幼苗后期,天气炎热,应及时浇水降温,但勿在中午 浇水。幼苗期供水要均匀,防止“挽辨子”。暴雨过后注意排水防涝,有条件者可在暴雨后用井水透地降温,以防引发病害。旺盛生长期:包括发棵期和根茎膨大期,立秋后天气转凉,生姜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需水量多,要求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每4~5天浇一水,直至收获。 (5)科学追肥 冲施肥:生姜根系浅,浇水多,肥料容易淋溶下渗,要重视冲施肥的利用。姜苗出齐开始冲生根壮苗肥,用全元素水溶肥连冲2遍,间隔15天。 点墩2次:第一次6月上旬,每亩点施硫酸钾15公斤+高钾复合肥20公斤+有机肥40公斤点肥放土;第二次6月20号揭膜后,亩施硫酸钾20公斤+高钾复合肥30公斤+有机肥80公斤。点肥之后适当平沟。 小培沟:7月上旬,姜苗有3~4个芽时进行小培沟,称“小追肥”。每亩施优质生物有机肥80公斤加高钾复合肥50公斤,加硫酸钾50公斤。肥料的施入:耪垄后撒肥,然后适当平沟。姜沟深的不宜平沟过急,否则降低土壤透气性,反而抑制大姜生长。平沟不够,姜头露出土外也不利生长,使产量降低。不提倡用化肥耧套肥,主要是防止施肥过于集中,导致烧根。 大培沟:立秋前10~15天进行大培沟,称“大追肥”或“转折肥”。亩施优质生物有机肥80公斤,加高钾复合肥公斤,中微量元素肥25公斤。平垄,撒入肥料的1/3,然后破垄拉沟,把剩余的肥料施入沟底,土肥混匀后再划土盖严。此次肥量较大,为防烧根,应在4~5天之后再浇水。 补充肥:在大培沟一个月后(9月上旬)追施“补充肥”,也称“壮姜肥”。每亩用高钾复合肥50公斤,撒沟底,划土盖住。半月后冲施全元素水溶肥6公斤,连冲两次,间隔15天左右。至此,结束全年追肥。 (6)适时培土 ?第一次培土在大姜有3个分杈,根茎未露出地表时开始,一般在6月中下旬,培土约2cm厚。这时只需将姜沟两侧的垄(一般垄宽25-30cm)沿垄边,用小锄或钩子等农具,将4-5cm宽的垄划下到种植沟内,浇水即可。这样既能防止杂草,又可利于姜的根茎膨大,第一次培土切不可培土过厚,否则容易影响根系的透气和生长,造成大姜新芽生长受阻、根茎生长缓慢,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 第二次培土应在第一次培土约20天后进行,培土厚度为2-3cm。此时,可将大姜种植行两侧的垄,用小锄或钩子等整平或留下少量垄土,土壤平入沟内即可。此次培土也不可过厚,否则容易造成大姜根茎生长困难,影响产量。第三次培土又称“大培”,在第二次培土后15-20天进行,也就是在大暑前后,厚度以7-8cm为宜。这时需将原来垄上的土全部培到种植沟上,使原来姜株生长的沟变为垄,原来的垄变为沟。这一次培土非常关键,是决定姜块发育的重点。如果培土浅,则姜根茎短、粗;若培土厚,则姜块生长细长。以后,若发现有大姜芽露出,也应及时培土,保证姜块正常生长。 (7)病虫害防治 线虫的防治:10%噻唑膦颗粒剂每亩1.5-2千克或1%阿维菌素颗粒剂每亩4-5千克,混土沟施,也可用41.7%氟吡菌酰胺每亩毫升播种后喷沟和放土平沟后喷洒植株下面的土壤。 蓟马的防治: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每亩5克或10%啶虫脒乳油或20%噻虫嗪每亩20毫升。 姜螟、甜菜夜蛾、棉铃虫的防治:15%茚虫威悬浮剂每亩20毫升、24%甲氧虫酰肼每亩30毫升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 姜瘟病的防治:无病姜田要防止通过姜种、病株残体、病土沤制的圈肥、犁耙、带菌的井水和雨水带进病菌。一旦发现病株,要挖除中心病株、病土及0.5米以内的健株,病穴内灌施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20%噻菌铜悬浮剂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生石灰并换上净土,覆膜保护。 斑点病、炭疽病的防治:50%异菌脲悬浮剂每亩30毫升或25%嘧菌酯悬浮剂每亩30毫升或45%咪鲜胺水乳剂3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 5.适期收获贮存 一般在10月中下旬,气温降至11-15℃,根茎组织已充分老熟,是生姜收获季节。收获前4-5天,先浇一次水,亩冲3.2%“阿维菌素”毫升或5%氯氟氰菊酯毫升然后即可收姜。收获时随收随入窖,无需晾晒。应当注意,收姜过晚虽产量高,但易遭冻害。贮存可用“1%除虫菊.苦参碱微囊悬浮剂”毫升加助剂毫升与细沙混匀,放一层姜撒一层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yf/9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现代种养僵猪的形成原因及防控对策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