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不好,脾虚一张补脾的方子,治好慢性腰
3.1继承 自然资源成为药材的关键是临床实践,中国医药学在几千年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医药文献传世,而且在经史子集、方志、游记中均有涉及,不同时代的医药学家,在整理前代经验时,常因一些药物不知为何物而列入“有名未用”类,对这些“历史资源”尚未组织系统的普查和考证,但仅据零星研究结果就足以证明向历史要药是一条重要途径。例如,从历代方书处方中查出天台乌药、梓州厚朴、川巴戟、龙脑薄荷、川牛膝、金毛狗脊等相对于本草记载来说是较早应用的新品种或道地药材;《史记》中关于龙骨和半夏丸、《后汉书》关于胡椒的记载均较医书、本草为早。又如首次初步普查有卷篇幅的《大清一统志》,发现有97种药不见于同时代的《本草纲目拾遗》及此前的医书、本草;从《清宫医案研究》中发现抚芎、云连、片姜黄等新品种。 3.2普查 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材资源普查,到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的普查工作相继完成。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多学科专家汇总整理,系统分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结果,代表了十多年来药材资源研究的主流。 3.3种类 药用植物涉及科,属,种(含亚种、变种等种下等级);药用动物科,属,种;药用矿物80种,共计种,是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的基本来源。商品中药材种数仅余种,但产量、产值和常用程度则占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南和中南,约占全国种类的50%—60%,华东和西北地区居中,约占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 3.4数量 采用综合估算法,即把实际样方测查计数的理论数据与统计资料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来计算野生药材的蕴藏量。 种植物药材的总蕴藏最为万吨左右。其中40万吨以上的道地药材有甘草、麻黄等4种;10万—40万吨的有苍术、黄芩、苦参、赤芍等8种;5万—10万吨的有防风、升麻、黄柏、桔梗、威灵仙等23种,1万—5万吨的有42种,1万吨以下的有种,此外栽培药材正常年产量35万吨左右。1万吨以上的有地黄等7种;0.5吨以上、1万吨以下者有黄芪、川芎等15种。29种动物药材中。鹿茸和珍珠为养殖,年产万吨,其余27种为野生,蕴藏量为23万吨。13种矿物药总蕴藏量亿吨,以滑石、石膏、朱砂、赭石、禹余粮、花蕊石等量较大。 以地区而论。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野生药材蕴藏量在万吨以上,居全国前三位;甘肃和四川栽培药材的产量最大,——年平均年产量分别为3万吨和1.5万吨。 3.5开发 资源的价值是通过开发利用来体现的。生物技术生产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今天,开发意味着高额的利润。 例如猪苓多糖是从药材猪苓中提取的,制成注射剂,用于抗癌辅助治疗和肝炎。杜仲,其树皮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补肝肾、强腰膝的记载。杜仲各部位化学成分类别基本相似,主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已证明为治疗高血压等症的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贮存期样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发现日本引种杜仲树皮的含量普通低于国内原产,然而国内所产树皮也有几乎不含此种成分的。杜仲树皮要生长15年以上才能剥取,一直是紧缺统管的药材,故对枝、叶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 我以前,遇上一个腰肌劳损的患者。 腰不好啊,那还用想吗?当然要益肾强腰,活血通络。 但是,按照这个思路走,患者效果不好,停了药就犯病。 后来,在我的建议下,她找我老师求治。 我老师仔细询问,发现患者腰部两侧肌肉酸痛,时轻时重。尤其是到了下半夜,疼痛感很明显。早晨起来下床走路的是时候,很疼。但是活动开了,或者说用手捂一捂、热一热,就好多了。若遇上阴雨天气,症状会更明显。 我老师仔细诊察,发现脉象缓而涩,舌淡苔白,整个人有乏力之象,连说话的声音都有一些轻微颤抖。 我老师当时就说,应该以脾虚论治。 当时我就想,健脾,治腰疼,这个我还真就闻所未闻。 接着看我老师写了一张配伍。方见:黄芪20克,党参10克,白术、陈皮各8克,当归9克,炙甘草6克,炙杜仲12克,怀牛膝10克,千年健9克。每日一剂,水煎3次分服。 结果,药用18剂,诸证悉平。停药之后,赶上一连串的阴雨天,腰痛病没犯,而且整个人精神有力。 当时,我很钦佩我老师的见地。可是我老师却说,这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还记得,我在向他讨教其中原委时,老师拿过来一本书。这本书,是名老中医龚士澄老先生临床方药心得。龚老先生生于年,其生平我就不介绍了。您上网查一下,就知道了。 我老师将书翻到第页,指给我看,道:“你看,健脾益气治疗腰肌劳损,这是早就有的办法”。 我仔细一看,果然如此,连所用的方药都一模一样。我老师还说:“腰肌劳损,腰肌劳损,病在肌肉啊。脾主肌肉。你说,不健脾怎么能行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多年以后,我把我的领悟说给你听。 咱们还是先从患者的舌脉来看吧。她脉象缓而涩。脉缓,说明气血不足,鼓动无力。脉涩,说明血虚气弱,运行不畅。舌淡,说明气血不养于舌。患者浑身乏力,语音颤抖,可见气虚之象。更重要的是,患者的腰部肌肉,呈现出明显的气血失养之态。怎么理解呢? 你看,她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加重,白天起床的时候疼痛厉害。这说明什么?说明夜间气血虚衰,肌肉失养明显。等白天起来,活动一段时间之后,脉络中气血渐渐有所充盈,所以疼痛感大大减轻了。 因此,总的来说,尽管腰为肾之府,治腰必益肾,但是健脾益气,使得精微和气血物质可以有效地濡养腰部肌肉,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如我老师所说,脾主肌肉啊。 正因如此,我老师采用了补中益气之法。文中配伍里头,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甘草,这些是模仿补中益气汤的配伍。其中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陈皮行气导滞,当归养血载气。其他的,千年健、牛膝、杜仲之类,都是补益肝肾之品,引所补之气血直入腰部,强健腰膝。 你看,这道理不是一说就破吗? 今天,我之所以把这些经验写出来,实在是因为,现在中老年、老年,甚至中年群体中,腰肌劳损的患者太多了。有些人,常年得不到有效调治。我觉得,用健脾、补中益气的办法,是不错的思路。文中配伍,值得借鉴。 它的主要适应症,再说一遍,就是脉象缓涩或者细缓,腰肌劳损多年,夜间和晨起疼痛,活动后减轻,阴天下雨有所加重,伴随全身倦怠、乏力,舌淡苔白。我希望读者朋友可以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您记住喽:脾好,腰才好。脾虚,腰也虚! 全文完。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END 提示:文章内容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zz/10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泰国掩面佛牌可怕的一面,可能会反噬功效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