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祛湿rdquo的中成药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最近雨水增多,人体很容易出现湿气重的症状,可想要祛湿邪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祛湿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为苦燥湿、芳香化湿、温化水湿和利水渗湿,祛湿的中成药类目繁多,该如何对症荐药呢? 苦燥湿 苦燥之法分为治疗寒湿和湿热两种。 寒湿停滞经络会出现关节不利、肿痛怕冷等症候;寒湿困脾可能出现畏寒肢冷、腹痛泄泻等症;寒湿下注则可能出现带下清晰或小便不利等症状。湿热蕴结脾胃,升降失常,则症见脘腹胀满、呕吐、泻痢; 湿热壅滞大肠,传导失职,则症见泄泻、痢疾、痔疮肿痛;湿热蕴蒸肝胆,则症见黄疸尿赤、胁肋胀痛、耳肿流脓;湿热下注,则症见带下色黄或热淋灼痛;湿热流注关节,则症见关节红肿热痛;湿热浸淫肌肤,则可见湿疹、湿疮。常用的应用苦燥湿法的中成药如下。 用药推荐1.当归苦参丸 主治功能: 凉血,祛湿。用于血燥湿热引起的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粉刺,酒糟鼻赤。 2.二妙丸 主治功能: 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湿疹,阴囊湿痒。 3.龙胆泻肝丸 主治功能: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芳香化湿 芳香化湿药多数为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宜慎用。芳香化湿法的代表中成药如下。 用药推荐1.藿香正气水 主治功能: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肠胃型感冒见上述症候者。 2.午时茶颗粒 主治功能: 解表和胃。用于外感风寒、怕冷发热,内伤食积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藿香祛暑软胶囊 主治功能: 祛暑化湿,解表和中。用于内蕴湿滞、受暑感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温化水湿 1.萆薢分清丸 主治功能: 分清化浊、温肾利湿。肾不化气,清浊不分,小便频数,时下白浊。 2.五苓胶囊 主治功能: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由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利水渗湿 1.参苓白术丸 主治功能: 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2.八正合剂 主治功能: 清热、利尿、通淋功效。用于湿热下注,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口燥咽干。 祛湿四大中药 1.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2.苍术 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和北苍术的根茎。芳香能化湿,味苦也能化湿,故祛湿力较强,湿浊去而脾运健,故有健脾作用。 3.白术 白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汇言》中记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 4.薏苡仁 “薏苡仁”在《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文章来源:药事汇 每天7:00 『疾病知识·用药知识·慢病管理』 『行业动态·销售技巧·健康科普』 ??戳“阅读原文”,参加有奖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zz/10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压箱底干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