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在北京、天津放纵了一下,总的感觉不是开心,而是太开心。点滴花絮放在本文最后,先说正事儿,不能忘本。)

上周刊登了一篇医案,是关于用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的,但是案子里只涉及到了荨麻疹证型中的一种,所以今天全面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所有证型,必有一款适合你。如果没有,你就要检讨一下自己了,为什么这么不寻常。

参考书为《中医外科学》。

荨麻疹在中医里可归为瘾疹,就是时作时止。发作时,通常是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者苍白色的风团,自觉灼热、瘙痒难耐。部分患者可出现怕冷、发热等症状。有些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

喉头和支气管受累时发作,可导致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有明显气闷和窒息感,甚至发生晕厥。

特点为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退后不留痕迹。

这个病发病的病因有很多,比如说这人天生体虚,卫气不固,只要受风邪侵袭就会发疹。或者是风寒、风热侵袭体表,邪气客于肌肤,营卫失调发为瘾疹。又或者是过食了肥甘油腻,辛辣之品,导致肠胃生热,此时又复感外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之间而发为瘾疹。

另外情志内伤,肝肾不足,血虚生风生燥,也会导致邪热郁于肌肤之间,变为瘾疹。所以我们常见很多人,一情绪不好荨麻疹就会发作,即使不治疗,等情绪好了,疹子自己就会退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病因有这么多,因此荨麻疹才会特别多见。现代医疗一般是用外用药膏压制邪气,让邪气回收。而中医的治法,是祛邪外出,有寒散寒有热清热有风疏风,这样后面就不容易反复发作了。

荨麻疹的辨证论治:

一、风寒束表证。

症见:风团色白,遇寒加重,得暖则减;寒热交作,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止痒。

方药推荐:麻桂各半汤。恶寒怕冷者,加炙黄芪、炒白术、防风。

麻桂各半汤:桂枝9克,甘草4.5克,杏仁15克,麻黄4.5克,白芍4.5克,生姜2片,大枣4枚(掰开),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二、风热犯表证。

症见: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减;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止痒。

推荐方药:消风散。风团鲜红灼热者,加牡丹皮、赤芍;口渴者,加玄参、天花粉;瘙痒剧烈者,加刺蒺藜、珍珠母。

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6克,甘草、木通各3克,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三、胃肠湿热证。

症见: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发疹的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推荐方药:防风通圣散。大便稀去大黄,加薏苡仁;恶心呕吐者,加半夏、茯苓、竹茹。

防风通圣散: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6克,生石膏、黄芩、桔梗各12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荆芥、白术、栀子各3克。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四、血虚风燥证。

症见: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推荐方药:当归饮子。心烦失眠者,加炒枣仁、夜交藤;瘙痒较甚者,加白鲜皮。

当归饮子: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穗各9克,何首乌、黄芪各6克,炙甘草3克,生姜5片。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以上是《中医外科学》里总结的瘾疹四种证型,但是很少有人是照着教科书生病的,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出入,大部分都是混合型。这时候如果自己不能仔细地辨证的话,务必请医生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药物加减和调整,以保证疗效。

要是出现喉头水肿,窒息严重者,一定要立刻就医,切切~~~

明天会刊登一篇关于拔罐治疗荨麻疹的医案,欢迎大家来围观。

昨天在北京、天津签售,收获无数幸福,以照片为证。

谢谢所有来的没来的朋友们的捧场,感恩。

我们这周末广州、深圳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zz/10934.html